微信分享图

0812 乔治·卢奥 1945年作 教堂内部

教堂内部
拍品信息
LOT号 0812 作品名称 乔治·卢奥 1945年作 教堂内部
作者 乔治·卢奥 尺寸 56×42cm 创作年代 1945年作
估价 7,000,000-9,000,000 成交价 RMB 8,05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Rouault》 P140-141 Editions Cercle D’art
《卢奥与白桦派》 P48 松下电工汐留美术馆 2005年版
《Georges Rouault》 P103 Misool Sarang 2006年版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大师研究计划 乔治·卢奥》 P56 中国艺术家出版社 2014年版

展览
2005年 卢奥与白桦派 松下电工汐留美术馆 / 东京
2014年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大师研究计划——卢奥作品展 中国油画院陈列馆 / 北京
由卢奥基金会签署的作品证书(签名人为卢奥孙子).

当人们回溯法国绘画大师卢奥的艺术之路时,他的“一切抗争都将转化为爱”这句话不仅极为精彩地总括了其思想与艺术之间的抽象关联,同时也印证出其一生艺术创作的动力根源与精神内核。作为极其虔诚的基督教徒,卢奥以惊虹般的色彩、极为简练的形体、粗粝厚重的颗粒感肌理以及确定粗壮的轮廓线,书写出对于基督教义最核心概念——“爱”的视觉诉求。
卢奥的整个艺术生涯自始至终都在不断地创作宗教内容和题材的作品,无论是圣经人物,还是教堂建筑,皆无不体现出极高的精神性与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尽管受到野兽派画家的影响,主观狂野的色彩和趋于表现主义的形式为“自我”的显现提供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但无疑,作为从野兽派团体中突围出来的一位,卢奥的绘画却因宗教性的内涵而愈发隐忍,颇具深意。
1891年,卢奥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于德劳内的画室学习,后转入象征主义大师莫罗的画室,并在那里结识了马蒂斯、马尔凯等后来野兽派的重要画家。早期,卢奥以简单、原始、淳朴的画风处理宗教和风景题材。1898年,恩师莫罗去世,也是在这段时间,卢奥在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层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他开始背离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并转向表现主义。尽管卢奥常常被划入野兽派的阵营,并有着同野兽派一样强烈而刺激的色彩,但他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野兽派画家。他以晦暗的色彩描绘了小丑、流浪汉和妓女的生活,揭示了人世的苦难以及社会的不公,凸显出对于现世的关爱和力量。直到1905年前后,卢奥开始集中于宗教题材的创作,并在作品注入强烈的基督教教义和人文主义精神。特别是当1917年,卢奥获得巴黎最有名望的画商沃拉尔(Ambroise Vollard)赞助时,他得以全身心投入创作,并凸显出对于形体的狂热表现和动人的黑白对比。
而从1927年起,卢奥的油画逐渐开启了他著名的厚彩设计风格。在此时的作品《神圣的脸》、《老国王》等中,我们得以窥见他经典风格的形成:开始使用更加厚重的色彩和粗犷的笔触表现对象,从而致使笔下的物象、人物往往有着浓重的黑色外轮廓和粗笨古朴的形式;浓郁饱满的色彩彼此渗透,同时又被限定在特定的区块内,最终形成凝重的肌理和有如彩色玻璃般斑斓的装饰效果。这显然与他早年作为彩色玻璃画匠的经历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成就了卢奥最具代表性的个人符号。
可以说,卢奥是第一位真正将宗教题材和宗教精神运用到现代主义艺术中的画家。这种“宗教精神”甚至已经融入到“艺术创作”的行为本身。正如卢奥在作画时,喜欢身着白衣和白帽,他将艺术视为上帝赋予画家的手段,并由此对艺术有着无比的虔诚。在创作《教堂内部》之后不久的1948年,他将自己认为未完成的三百多件作品判处了火刑,并公开焚毁了这些他认为不允许存世的作品。他的艺术并不是为了达到所谓的完满境界,而是为了做到“更真实、更智慧,以最终达到不完满者的尽头”。
一切抗争都将转化为爱
—乔治·卢奥
如今,权利和精神价值的某种区分已经被完全遗忘。(世上)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则、秩序,倘若违背,必将承担后果。对这些不成文的规则的认知,是一点一滴贯穿一生的功课,需要通过人们对自己从事的事业投入智慧(此事光用心思是不够的),抱以耐心,加之诚挚而恰当的表达之道来完成。我们的艺术在两个世界之间寻求平衡:瞑想的世界(相当陈旧、恒远的一个词)和客观的世界。这两个世界相汇相融,亦难解难分。
——乔治·卢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