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69 清乾隆 窑变釉石榴尊

窑变釉石榴尊
拍品信息
LOT号 0169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窑变釉石榴尊
作者 -- 尺寸 高18.8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25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本品造型仿自石榴果实之形状,花式口沿外撇,短直颈,圆鼓腹,圈足。外壁通施窑变釉,釉层肥厚,通体呈紫红色系,由尊口处倾泻出如瀑布般的窑变釉水,流淌至足间,色泽变幻,釉层在高温下熔融垂流,釉中所含诸色混溶交织,红色的底釉上散布着红,蓝,紫,月白各色交织成的绚丽多姿的丝状斑纹,观之恰似夜空绽放之礼花,热烈奔放,耀人眼目。足底施酱黄色釉,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

窑变釉系釉在窑内自然变化所产生的色泽。最早由于对着色剂呈色原理的无知,把在窑内发生变化的、出乎意料之外的釉色称为窑变。如宋代钧窑的窑变。清康熙郎窑红变为绿郎窑、反郎窑;豇豆红变为苹果绿、苹果青等。清雍正、乾隆年间景德镇采用两种不同的着色剂烧制窑变花釉,据《南窑笔记》记载:用白釉为底,外加釉里红、元子少许,涂于胎外,入火使其流淌,颜色变化任其自然,并非有意预定为某一种色泽。复火多次烧成者,其色更佳。《唐英瓷务年谱长编》中记载,唐英于雍正七年三月,“派厂署幕友吴荛圃调查钧窑器釉料配制方法”,成功烧制出这一品种。

明清御窑瓷器中,见有三种器形目前被称作石榴尊,其一系一类明代洪武时期流行的大瓜楞罐,其高度往往在50厘米上下;其二系清代雍正年间流行的一类完全模仿石榴形状而作的小花插,传世稀少,多施单色釉;其三系如本品一般器口作花瓣装的小瓜楞罐。这一器形最早出现于宣德年间,其产品大多以青花装饰,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清宫旧藏例(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上册》,第192页,图版100)。这一器形在宣德以后停烧。至清乾隆年间,此型石榴尊再次流行,然传世仅见施窑变釉例。乾隆之后的嘉道二朝继续烧造,但产品质量略逊于乾隆朝器。乾隆窑变釉石榴尊于全世界各大公私机构多有收藏,如上海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参见:《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第105页,图版3-69;《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选》,第169页,图版81)。

本品釉色斑斓无比,红紫交融于身,纵横变化,灿若晚霞,无有穷尽。此等虚幻奇诡之景,全赖窑火造就,可谓瑰丽天成,属乾隆御窑窑变釉器物之佼佼者。

参阅:
1.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 上册》,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第192页,图版100。
2.周丽丽:《清代雍正—宣统官窑瓷器》,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05页,图版3-69。
3.广东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藏品选》,文物出版社1999年,第169页,图版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