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104 黄宇兴 2006年作 我的画像

我的画像
拍品信息
LOT号 1104 作品名称 黄宇兴 2006年作 我的画像
作者 黄宇兴 尺寸 60×105cm 创作年代 2006年作
估价 350,000-55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布面油彩 形制

签名:《我的画像》 黄宇兴 60x120cm (签于背面标签)
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

在中国70后的当代艺术家群体中,黄宇兴是一位忠于自我、崇尚个人体验的艺术家,他的学院背景从未限制其观念性表达,他的艺术也从未被浮华的流行文化所左右。从千禧年初至今,黄宇兴的风格经过多次转变,从“日志”、“改变中的生命史”、“光芒”,至“流水”、“气泡”、“宝藏”系列,他一直在探索生命个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及时间与空间的不可控制性。
《我的画像》(Lot1104) 是黄宇兴2006-2008年间“改变中的生命史”这一主题的系列作品之一,创作摆脱了之前的图像挪用,转向对解剖学和生理学的关注与解读,黄宇兴称他的作品充满“工业时代的冷感”,以自己的直观体验所作的视觉阐述,是对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个人价值的缺失,及在遭遇成长和社会变迁时生命个体的叩问。日本和歌山太地是一个环境优美的渔村,但是这里常年上演着血腥的一幕,每年海豚进入这片海域时,日本渔民便会将他们驱赶到岸边,供海洋馆挑选,剩余海豚被屠杀、分解、食用。黄宇兴被这一事件深深触动,由此联想到了个人命运,个体在社会规训的力量面前脆弱无力,像无根浮萍一般任由摆布,就像海豚一样在懵懂中被人类的贪欲放血、吞噬。画面中黄宇兴将被边缘化的个人,从社会系统、文化标签中抽离,化身为海豚的形象,以动物的本性特征来表现,暗沉的色调、阴郁的氛围,弥漫的黑色笼罩着绝望的死亡气息。
黄宇兴的视觉语言在2008年前后渐渐有了改变,这一年,“改变中的生命史“系列的创作仍在继续,这个思考生命历史变幻的“暗黑”系列走向收尾,明亮的色彩进入到他的作品中。2009-2010年“光芒”系列作品颜色更加鲜活,强调视觉刺激的同时纾解内心情绪的个人美学特征开始形成。《自由》(Lot1106) 是介于“暗”与“明”两个创作阶段间的节点性转型作品,一个印度洋风情的小岛中藏着一张黄色的藏文字条,黄宇兴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不再聚焦于如《我的画像》(Lot1104) 中描绘阴暗面,取而代之是阳光明媚的海岛,打上自己学生时代西藏经历的精神印记。藏文字条是理解《自由》(Lot1106) 的钥匙,黄宇兴与观众玩了一场认知游戏,小岛和藏文两者毫不相干,但是黄宇兴的作品有着神奇的魔力,画面同时呈现两者时,一种艺术家视角的认知逻辑已然成立。黄宇兴说:“绘画是会被误读的,我可以把误读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比如通过在绘画中制造一种障碍,为什么要用藏文来写,你即使不懂它意思,形式感已经揭示,它是我关于西藏文化的思考,所以必不可少。如果没有藏文,只有小岛,就不是我想揭示的问题了。”藏文的内容是一句歌词,来自周杰伦的《稻香》,“珍惜一切,就算没有拥有”,语义与佛教准则“真心应物,不生分别”颇为接近,以赤子之心,不带偏见地对待遇见的物与事,才能获得心灵的圆满。西藏文化一直是黄宇兴的精神内核,艺术家从西藏之行中完整经历了藏地的美好和混乱,入世与出世的过程锻就了黄宇兴坦然面对世界起伏并相信所见即真实的心态。站在时间的长河里回溯,青藏高原在3亿年前是一片汪洋大海,印度洋小岛或许在地球漫长历史中的某个节点也是内陆的一份子,喜马拉雅山上的鹦鹉螺化石永远不会想到亿万年后会在山峰高处被人发掘。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山海的间隔或许没有人想象的那么遥远,喜马拉雅山文明和海洋文明在《自由》(Lot1106) 里碰撞,陆地与海洋文明的隔膜被黄宇兴的认知逻辑所消解,相对于沧海桑田个体的感受是那么渺小,把握当下,珍惜现在所见所思的一切是这个时期的黄宇兴看待世界的方式。
2016-2017年,黄宇兴的具象表达不再限于“光芒”、“河流”等元素,结晶式的“身体”这一要素以交织、粘合的形式在画面里重新出现,多面几何块体在丰富的色彩建构中反映着身体与世界关联的隐秘线索。黄宇兴的创作并不受制于某一个理想形象,而更像是从绘画内部经历自然生长演化而成。从他最早期的实践直到现在,水、漩涡、树林、矿石、晶体乃至建筑均是他钟爱的母题。也许黄宇兴的作品最初可能会让人想起一种表现主义风格,因为它们不仅在形态上根植于对景观和人体结构的细致描写,且在色彩上并未被动地等待观者们的眼睛混合那些纯色,而是主动地通过一层层的覆盖和一遍遍的调整,最终达到令人满意的状态。如黄宇兴所言,“荧光色、干扰色都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颜色特征。我们回看以往的油画、壁画,任何媒介都不曾出现过这些颜色,那代表我们的现代,使用到作品中也代表着我们时代的来临。”如此对色彩的应用与对绘画进程的设置,也许旨在激发绘画内在的活力,并让色彩的活力与生活的严酷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最终在这一过程中赋予其创作鲜活而自足的生命和不断生长的主动性。恰如创作于2017年的《家庭》(Lot1105) 中,碎片化的“人“的符号再一次由黄宇兴赋予其生命的迹象。从具体的面孔、清晰的解剖关系,到面孔不那么具体、甚至变化为漩涡和气泡,进而身体变为结晶,画面中的内容配上迷幻恣意的荧光色彩和高饱和度的对比色调,观者得以察觉到神秘且变换的生命成长与时代变迁。黄宇兴以介于抽象与具象、真实与虚拟之间的手法和去图像化的表现方式,营造出一个他眼中的徘徊于微观与宏观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