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712 黄道周 行书七言诗 立轴

行书七言诗
拍品信息
LOT号 0712 作品名称 黄道周 行书七言诗 立轴
作者 黄道周 尺寸 146×4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770,500
材质 水墨绢本 形制 立轴
出版:
1.《东山历代书画作品集•书画卷》第6页,中国美术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
2.《道周书风传承与发展•书法学术展作品集》第38页,福建美术出版社,2018年6月出版。
3.《百年经典•纪念东山建县100周年书画收藏展作品集》第2页,东山县文学艺术联合会,2016年出版。
4.《黄道周书法导临》第21页,福建美术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题识:春前麺蠒鲤鱼羹,不用高张百尺灯。大小儿女别祢好,团桑月色上莱城。黄道周。
钤印:黄道周印、一凤五化
黄道周与倪元璐均为晚明书坛上的代表性书家,当时“世称倪黄”,二人交谊至深,同年进士,同入翰林,共约尽言报国,变相约攻书。于政坛,二人政见相同,报负相同,共斗阉党,虽屡遭贬谪而不悔,遥相呼应,互为扶助,最终都以身尽忠殉国,忠肝义胆,忠义千秋,为时人赞颂,为后人景仰。于书艺,则交游互益,砥砺学行,入古出新,各具风采,与张瑞图、王铎一起,将“有明一代之书法在明代将要灭亡之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双璧互映,两家风流,数百年之后仍令人望风怀想。《书画所见录》有云:“书画乃其(倪元璐)余事,尝与黄道周合壁书画,人争宝之,世称倪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正统书法的影响,主要追求所谓俊骨逸韵的趣味。然而,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趋势,即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时局之下内心生活的表现:天启二年,同年进士王铎、倪元璐、黄道周在韩苑相约攻书,颇以革新书坛为己任。其中,王学二王,倪学苏,黄学钟繇。他们之间还曾在书简往来中反思以前整个书法史的传统,黄道周有《与倪鸿宝论书法》云:“书字自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足上流矣。卫夫人称右军书亦云:洞精笔势,遒媚逼人而已。虞褚而下,逞奇露艳,笔意遍往,屡见蹊径。颜柳继之,援戈舞锥,千笔一意,自此以还,略不堪观。才姿不逮,乃诋前人,以为软美,可叹也。宋时不尚右军,今人大轻松雪,俱为淫遁,未得言诠”。正是在如此的思想高度下,黄道周之欹侧倔强,倪元璐之异理新态,王铎以及傅山之沈著雄深,确实反映了明王朝覆灭前10-20年间书坛的巨大变化。
黄道周曾明确地这样论述到他对书法的态度:“作书乃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王逸少品格在茂弘、安石之间,为雅好临池,声实俱掩。余素不喜此业,只谓钓弋余能,少贱所该,投壶骑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闲,不妨旁及。”然而,固然君子不器,然亦往往多能。黄道周擅长楷、行、草书,自成一家,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之风,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韵,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楷书溯源钟繇,用笔方劲刚健,有一股不可侵犯之势,因其主张遒媚加之浑深,所以他的楷书虽刚健如斩钉截铁,而丰腴处仍流露其清秀遒媚。行草书远承钟繇,再参以索靖草法。草书则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雄肆奔放之趣。
黄道周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在仕途上一再受挫。五十八岁时,他心灰意冷,遂告老还乡,开坛讲学。全国各地来听讲的人络绎不绝,门前之九龙江,为之千帆相竞。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南明政权苟延残喘,黄道周先后任南京弘光政权礼部尚书、福州唐王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1645年9月,受唐王隆武帝之命,积极招募义兵,抵御清军南进,至婺源,不幸兵败被俘,殉节于南京。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传世黄道周一生的出处大节为人景仰。
此作品为黄道周《草书七言诗轴》,绫本立轴,作品共有三行。黄氏书法之特点彰显无遗,字形扁方,以横向为力量拓展,这正是魏晋书法同后世书法的根本区别,后人常谓黄氏之新,亦不知黄氏入古太深之故耳。
清宋荦评其楷法“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近人沙孟海评其书法:“他的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他的草书,如急湍下流,被咽危石”云云。
徐霞客即称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蔡世远评其:“道周学贯天人,行本忠孝,入则言朝,出则守基,讲学著书,清修自饬,金陵一节,堪为殿后矣。古今名人志士,传者何限,要如文章、道学、经济、气节大都微有专属,道周负其聪明气岸,直欲兼之”。
秦祖永谓“行草笔意,离奇超妙,深得二王神髓”。用离奇二字评价黄道周的书法可谓正中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