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09 明 官窑葵口洗

官窑葵口洗
拍品信息
LOT号 5709 作品名称 明 官窑葵口洗
作者 -- 尺寸 直径12cm 创作年代
估价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上海藏家旧藏,舊配硬木座

本品洗为六瓣葵花式,敞口,浅腹,侧看弯弧雍雅。棱角含蓄,器身随沿起伏,柔美绵延,简约雅绝。通体内外施釉米白微黄,呈现出乳浊的失透质感,釉汁肥厚匀润,色泽温润澄澈,釉表开细密纹片,开片带黑,自然相缀,浑然天成。口沿釉水流淌,釉层较薄,略呈紫褐色,隐隐露出釉层下灰黑胎体之色,正是宋窑器「紫口」的特征。底面亦上釉,轻微垂釉,十分自然,釉内多有气泡,如珠隐现,底有支钉痕六颗。
南宋官窑,续北宋官汝而生。汝官二瓷,素丽隽永,釉色莹润,冰裂细布,秀逸绝世,艺术地位至高,深得历代倾慕,效仿不绝至今,然未能复造。现存可见丰富多样之官窑,釉色变化范围甚广,各种深浅的米黄、淡灰、青绿皆有,釉面或者平素无纹,也见致密或疏朗开片纹,或甚满布透明冰裂纹,相互辉映。
窑内烧造方式亦多变化,有用支钉或无,并无一致。依据考古证据,可知杭州老虎洞窑出产高质量官窑瓷,虽相关古籍记载缺稀,考虑官窑瓷多变之特征,难以断定南宋官窑均出自同一窑址,例如米黄釉官瓷之时代背景、究竟何时官窑停烧等议题,目前仍无法推知。
南宋和元代官窑似乎曾烧造多款近似本拍品的棱口洗,它们有些是六棱或八棱,多者甚至有十棱或十二棱。这类作品的器底均施满釉,并用支钉烧造。老虎洞修内司窑曾出土数件近似例,其中一例为八棱洗,见《杭州老虎洞窑址瓷器精选》,北京,2002年,编号123。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两例十棱官窑洗,出版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33:两宋瓷器(下)》,香港,1996年,页22及25,编号17 及20。北京故宫另藏一件六棱洗,见前述著作页24,编号19。

论及北宋美学,影响力之大首推宋徽宗 (1100-1126年在位)。诚然,徽宗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并非其为君之道,反而是他的收藏、艺术和美学造诣。他曾命人为其古董珍藏刊印图录,更谕令制成各式宫室庙宇用器,凡此种种,堪称中国艺术史上的丰功伟绩。若要探讨官窑瓷器,徽宗与南宋宫廷艺术之间的渊源亦不容勿视,因为徽宗朝中用器的典雅风格 (例如为其烧造的汝窑御瓷),正是南宋官窑御瓷的主要参照对象。
顾文荐在《负暄杂录》中道,出自修内司窑之官瓷除了做工精妙,部份还有「蟹爪纹」和「紫口铁足」。烧成之器物,窑烧前必须擦掉器足的釉料,以致含铁丰富的深色胎土外露,此乃「铁足」;另外,口沿因流釉而釉层偏薄,胎土隐约外露,故名「紫口」。《负暄杂录》还提到,修内司窑的精制陶瓷与汝瓷如出一辙,详见顾文荐《负暄杂录》卷十八 (涵芬楼本)。曹昭1388年着成《格古要论》,书中对官窑瓷器亦持相同的看法:「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紫口铁足,色好者类汝窑。」上述特征 (包括北宋汝瓷的传承),既见诸于老虎洞窑址南宋地层出土的陶瓷,亦适用于本品官窑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