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735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屏

御制青白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屏
拍品信息
LOT号 5735 作品名称 清乾隆 御制青白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屏
作者 -- 尺寸 33×26×1.3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0,000,000-20,000,000 成交价 RMB 17,25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昨岁成堂方望雪,徒为记事未为诗。
即今正值时晴美,对景方知快雪奇。
——乾隆 《题快雪堂》
快雪时晴帖为书圣王羲之传世之神品,其全文虽只二十八字,却被古人赞为“天下法书第一”。乾隆皇帝更是叹服其“神乎其技”,堪称“天下无双,古今鲜对”。乾隆十一年,他特地在养心殿西暖阁开辟小室,将《快雪时晴帖》与王献之《中秋帖》和王珣《伯远帖》存放其中,并赐名为三希堂。记曰:“王右军快雪时晴帖,为千古妙迹,收入大内养心殿有年矣。予几暇临仿,不止数十百过,而爱玩未已。因合子敬中秋,元琳伯远二帖,贮之温室中,颜曰三希堂,以志希世神物,非寻常什袭可并云”。其中《快雪时晴帖》更是三希之首。乾隆每开卷赏阅,临摹赏玩,自然爱不释手,多次为其题跋,更钤盖其玺印多达170余方。其后每逢瑞雪初降,乾隆皇帝更会专门题瑞雪诗于册上,直至其八十三岁高龄,目力昏眵,依然属命内廷侍奉董诰、梁诗正等人代题。足见其喜爱之深。
乾隆皇帝对快雪时晴帖的推崇不仅限于他的题跋、钤印和诗作。爱玉成痴的他还将其与玉器完美融合。此件玉插屏正是其中典范。插屏以《快雪时晴帖》为蓝本,正面为王羲之二十八字帖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爲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整体运刀如笔,线条流畅自如、神采飞扬,或行或止,逎丽天成。乾隆皇帝曾在其《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真迹因题左方》一诗中称赞这二十八字:“数来二十八骊珠,翥凤翩鸾有是乎。笑我冻蝇参未破,从今拟欲废操觚。”其旁为元代赵孟頫题跋,跋文曰“东晋至今近千年,书迹传流至今者,绝不可得。快雪时晴帖,晋王羲之书,历代宝藏者也。刻本有之。今乃得见真迹,臣不胜欣幸之至。延佑五年四月廿一日,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 臣赵孟頫奉敕恭跋。”赵孟頫,元代初期最著名的书画家,集晋唐书法之大成者,其书取法钟繇、“二王”、李邕、赵构等,于篆、隶、真、行、草诸体皆擅,尤以楷书、行书著称,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从其所作跋文之中可见赵孟頫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的崇敬与神往。他的书法也深受其影响。明代王世懋就称其“体势紧密,则得之右军”。
插屏背面为乾隆皇帝亲自为《快雪时晴帖》所画之《仿倪云林疏林亭子图》,并附御笔题跋三处。倪瓒与黄公望、王蒙、吴镇合称“元四家”。尤擅画山水和墨竹,师法董源,受赵孟頫影响颇深。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赞其“古淡天真,米痴(米芾)后一人而已”。乾隆皇帝对倪瓒也颇为推崇,多次作诗赞颂其画作,如《水竹居图》、《狮子林图》等。他还多次临池泼墨,仿倪瓒之疏简风格进行丹青创作,此《疏林亭子图》即附在王羲之原帖书法之后,想来必是乾隆皇帝得意之作。
殊为难得的是,除却书法与绘画,法帖中所钤38方印章也一并琢刻在插屏之上,匠者将阴刻与阳文技法相结合,巧妙的将各式印章完美展现,书法与印文重叠之处等细节也处理精妙,因法书上的印章都是后钤盖在书法字迹之上,为表现这一先后顺序,书法与印文重迭的地方,字虽阴刻,但重迭处却需留出阳文表现印章线条,即使原本是阴刻的朱文印,在与字重迭之处也要事先雕琢出阳文边框,以期完整形象的展现原帖之全貌。
与原帖对比可见,王羲之帖文、赵孟頫跋文、历代钤印以及乾隆皇帝御笔画作和题跋均严格依照原作布局琢刻其上,甚至原帖中笔墨之浓淡,都由阴线划刻之深浅一一展现,可谓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之与原帖几无二致,完美复刻了《快雪时晴帖》的形态与神韵。
乾隆皇帝一直热衷于将自己喜爱的书画名品镌刻在玉器之上,故宫博物院所藏之“大禹治水图玉山”、“秋山行旅图玉山”、“桐荫仕女图玉山”等陈设皆以清宫旧藏之宋元画卷为蓝本。而历代诸多书法名篇也都被琢刻在玉器之上,如《淳化阁帖》、《玉枕兰亭》、《洛神赋十三行》等。
乾隆十八年的《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也有将三希书法刻制成玉册的明确记载。作为三希之首的《快雪时晴帖》,我们在乾隆皇帝的题跋中也能发现它与宫廷玉雕艺术结合的佐证。
乾隆十四年他曾题注:“己巳腊日雪后乘兴缩临此帖一过,命朱采刻于姚宗仁所制玩鹅玉器,亦一佳话也”。乾隆十五年他又在雪后记叙此事,并作诗曰:“冰著垂檐细,银花缬树多。时晴临缩本,玉枕较如何。”再次阐述了他对此类玉作的推崇。由此可见,当时清宫造办处即有以快雪时晴帖为蓝本的玉雕作品。将书画入玉器,不仅能陈设案头、时时赏玩,还能使其更好流传。这与乾隆皇帝“画图岁久或湮灭,重器千载难败毁”的思想是也是一致的。
据记载,乾隆十四年,命朱采将腊日雪后乘兴御笔缩临的《快雪时晴帖》,刻在姚宗仁所制玩鹅玉器上,这应该就是乾隆将快雪时晴帖与玉器相结合的早期尝试。但仅将王羲之所书 28 字刻画其上,原帖之题跋及乾隆所作之《疏林亭子图》等俱不可见。另外,原帖上诸多钤印也被省略,仅留有“三希堂”、“乾隆御玩”、“内府图书”三方玺印,且三方玺印都琢刻在留白处,无与文字交叠之现象,故其工艺难度与本品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而本品则是不断尝试后,于乾隆晚年,将诗、书、画、印与玉板的完美结合,一面是御笔缩临的法帖,另一面则是御笔临仿倪云林的画作。
而纵观国内外馆藏及拍卖史料,相似之作当推 2021 年保利拍卖的一件青白玉插屏,其内容是同为三希的王献之《中秋帖》及《洛神赋十三行》。其材质、工艺、尺寸与本品颇为相似,甚至插屏四周边缘的夔龙纹和花草纹的交织纹饰也别无二致,应为同一时期的清宫造办处作品。不过就其内容而言,该插屏上只有书法摹刻,略显单调。而本品不仅有王羲之、赵孟頫以及乾隆书法,更有乾隆仿倪瓒风骨所作山水丹青,内容更为丰富,布局也更舒朗有致。
三希荟聚,日月争辉;千古墨妙,珠璧相联。正如《三希堂记》所载:“彼三人者、同族同时,为江左风流冠冕,今其墨迹经数千百年治乱兴衰,存亡离合之余,适然苍萃于一堂。虽丰城之剑、合浦之珠,无以逾此。”然而战乱时期,《快雪时晴帖》与《中秋帖》、《伯远帖》俱离散宫外。其中《中秋帖》与《伯远帖》辗转被民国收藏家郭葆昌先生所得,后其子郭昭俊将其抵押于香港汇丰银行。1951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关怀与支持下方将其重金购回,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而《快雪时晴帖》则于1949年随国民党南迁台湾,至今一直收藏于台北故宫之中。三希帖至此地隔南北,分离已近百年。何时相聚,不得而知。这无疑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最大的憾事。然而庆幸的是,当年这件完美复刻了《快雪时晴帖》光华的插屏,在流失海外百年之后能重现于世,率先与北京故宫二希在内地聚首,亦足以为盛世乾坤增光添彩!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