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97 刘国松 2014年作 太空系列—日之运行

太空系列—日之运行
拍品信息
LOT号 0197 作品名称 刘国松 2014年作 太空系列—日之运行
作者 刘国松 尺寸 77.4×207.7cm 创作年代 2014年作
估价 2,500,000-3,5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水墨 设色 纸本 形制

款识:刘国松 2014
钤印:一个东西南北人
附台湾 台北 索卡艺术中心开立之艺术家亲签原作保证书

刘国松
现代山水图景
1961年刘国松正式从西画回归中国水墨的创作。刘国松深感民族性及民族文化传统之重要,从此放弃已经运用纯熟的油画材料,改采中国传统的水墨表现,虽在形式上为西方的抽象绘画,但实际上的概念可说承接了林风眠等艺术家的水墨画改革主张。在技法上,刘国松认为,书法所表现的线条性质与肌理是有限的,为了表现作品的效果,不应以毛笔为唯一的表现工具,因而在数十年的艺术钻研中开发许多新材料和新技法。例如:拓墨、撕纸筋、水拓法等代替毛笔来表现出特殊效果,这并非放弃传统笔法的运用,而是将笔墨形式进入更深层的美学意涵探讨,使笔意完全融入水墨的表现中,拓展画面节奏、韵律及气韵的追寻。
著名的艺术史学者苏立文曾说:「他 [刘国松] 认为必须在自己的传统中追根溯源,找出身为中国人以这种特殊方法作画的原由。正如较早时在巴黎的赵无极一般,刘国松在中国书法的笔润中发现抽象艺术的根源。书法的笔润向来不仅是形式的表现,其中还含蕴超乎形式的意义。在哲学的层面上,书法的笔润饰天地之间磅礡气势的表现。刘国松的水墨画看来不论多么抽象,却始终还有山水的意味。」如创作于1972年的《现出了光》(Lot 196),恰介于刘国松「狂草抽象」与「太空」系列的转折期,前景以浓墨与飞白笔触创造了近在眼前的山头,隔着山岚雾霭为皴擦与水拓法的淡墨色块,画面左上的白色光晕可能为日或为月,艺术家以不透明的白色诠释强烈光源,观者直视画面时因而感受题名「现出了光」,在抽象形式元素和具象场景的切换与组构中,刘国松不仅以自身的技法改革取得平衡,更开拓了往后水墨持续不断的突破与革新。
早在人类登入月球前,刘国松的作品已经出现圆形的几何图案,但如同中国传统山水画,日与月在画面中仅仅扮演着点缀的角色,它们未曾成为主要焦点。1969年随着阿姆斯壮登陆月球后,人类开始对太空宇宙有前所未有的新认识,因而使太阳与月亮成为刘国松「太空系列」的创作主轴。《太空系列─日之运行》(Lot 197)中五个平行的太阳在天空等距排列,艺术家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推移和太阳的水平轴线平行,背景的饱和橘色象征着如日中天,下方的地球以水拓技法铺陈了多样的抽象块面与色彩,刘国松巧妙运用了硬边几何造型与水拓具流动性的不规则形状之间的对立,影射了太阳与地球间隔着亿万公里的距离,在这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太阳普照大地与万物,因而生机勃勃、璀璨纷陈。刘国松以继承自中国固有文化的宇宙哲学观,将自然现象与大地万物并置,红日的几何形体与色域的概念虽来自西方抽象表现主义,却以渐层扩散的光晕笼罩大地,表现出圆融饱满、生意盎然的画境。
《太空系列─日之运行》地球的表层将画面一分为二,上半部是被五个红太阳占据着的浩瀚宇宙,而另一半则是广阔无垠的地球表面,横幅的画面延展视觉的广度,对称的画面仿佛没有开始与尽头,时间与空间在此因而永恒。画面下半部的地球表面,是人类与太空关系转变的证明,由于登入太空后,视角由以往对太阳的仰望,改成从宇宙回望地球。静止的地球,环绕着运行的太阳,将具时间移动的太阳运转纳入一个画面,结合观者感到的时序变化和中国固有观念中宇宙的恒动与消长,更象征《诗经》中「缁缁鸣雁,旭日始旦」万物生机蓬勃的预兆。即便受到西方科技突破的启发,刘国松仍不忘对传统文化的回溯,如同他说:「反传统的目的,是为了创造一个更新的传统,使旧有的优点得以发扬,并非是虚无的为反叛而反叛,他有着一更积极的意义,那就是创造。所以,在我个人的艺术生命中,认识传统即是反传统的一个过程,为达到创造的一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