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695 张大千 行书「福寿」 镜心

行书「福寿」
拍品信息
LOT号 0695 作品名称 张大千 行书「福寿」 镜心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31×9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80,000-280,000 成交价 RMB 181,602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
入江光太郎先生六十晋八岁以为贺。蜀人张大千爰。
钤印:「张爰之印」、「大千居士」、「大风堂」
说明:
1.藏家购置自旧金山
2.入江光太郎为日本当代著名画家,与中国艺术界互动频繁、交游甚广。

大千先生自幼年受慈母及兄长熏陶,潜心书画诗文。及长,东渡日本,习绘画与印染工艺。归国后拜曾熙、李瑞清先生为师,画艺精进,早岁即名扬海内。大千先生尤以石涛、八大等摩研深透,落笔乱真,山水、花鸟、人物,无所不工,笔路之广,见者莫不折服。加之广游巨川名岳,撷取精英;两涉敦煌宝库,追溯源流;鉴藏宏富,阅历积深,遂熔传统生活为一炉;师古不泥,化之为我,卓然成一家之体。
画家风格形成,师今人古人造化,更需临摹、博取古今之长,而后乃能立意创作,成一家之言。这番道理古今皆然,但能做到者却寥若晨星,张大千以深厚传统中国书画根底为基础,出古入今、卓绝精到,无愧「五百年来一大千」之美誉(徐悲鸿语)。故而,大千在世即画名远播,达官显贵、仕绅望族无不以收藏其作为生平乐事,时至今日更是千金难求。是次渡海三家专题中,汇集张大千不同时期吉光片羽数件,人物、泼彩、山水皆有涉猎。以观其绘画造诣与旨趣。

1949年,国民政府迁台后,溥儒、张大千、黄君璧三位名家都曾因历史的转折而离开大陆,来到台湾生活,为台湾画坛灌注了新养分的同时带来了极为重大的影响,被并称为「渡海三家」。其中水墨大师黄君璧和溥儒分别于台湾师范大学担任艺术系主任及教授之职,而张大千和于右任亦于稍晚来到宝岛。
2019年保利香港春季拍卖会,中国书画部近现代板块将推出「渡海三家」专场,其中甄选三大家精品各数件,作品创作年代横跨渡海前后,力求与全球藏家一同探讨三家渡海前后风格之变化,梳理台湾传统水墨发展之脉络。台湾美术发展历史可概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清治时期」,即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以前,台湾绘画以傅统中原水墨文人画及民间习俗宗教画为主,即「竹菊梅兰」四君子、花鸟、山水以及仙佛、观音、关公达摩、道释人物等等为主; 二是「日治时期」,即1896年签订马关条约之后,台澎金马割让给日本统治以后的五十年间,当时台湾开始有西方的素描、水彩及油画传入。而日本人主张打破传统临抚抄袭的恶习,无论水墨、西画均以写生和建立个人风格为主,对台湾艺术思潮冲击极大;(摘自长流美术馆「渡海三家 ︳彩墨精华特展」序言)。
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到来之前,台湾艺坛以所谓的「东洋画」为主流,而在1949年之后,众多艺术涵养深厚的画家从四面八方来到台湾,他们挟带丰沛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得台湾美术面貌得以更新,也造就了台湾水墨画的黄金时期。此次「渡海三家」专场由张大千和溥儒的作品引领,两位大家在渡海前就已经享有盛名,因二人诗,书,画相齐名,因而有「南张北溥」之称誉。渡海抵台后,作为老一辈传统水墨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艺术创作与对台湾国画艺术的传播和推广方面贡献巨大,为台湾地区传统国画的发展奠定了重要且深厚的基础。
三位大师身处于东西文化激荡的大时代,以他们特有的艺术背景与际遇呈现了不同的艺术创作手法和基调,足以成为当代中国绘画史上的里程碑。这些难得的精品亦成为文化与时代的印记,颇值宝藏。

渡海传薪,留芳于斯
—张大千、溥儒、黄君璧书画精品专题(LOT 695-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