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033 晚唐至五代 木雕十一面观音像

木雕十一面观音像
拍品信息
LOT号 3033 作品名称 晚唐至五代 木雕十一面观音像
作者 -- 尺寸 高60.5cm 创作年代 晚唐至五代
估价 6,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来源
美国私人藏家收藏

十一面观音流行于唐代至宋代北方地区,与观世音菩萨救难济世之思想有关。十一面观音的形制不仅有二臂、四臂、八臂等异,其十一面之配置亦有种种不同,据丁福保所撰《佛学大辞典》,有仪轨记载一种为前三面作寂静相,右三面作威怒相,左三面作利牙出现相,后一面为笑怒相,顶上之一面作如来相,如山西天龙山第九窟,敦煌千佛洞伯希和第一○二号皆有十一面观音像。另一种为本面顶上有三重,各安三面,其上再加一面,凡十一面;本件即为后者。
整像刻画十一面观世音菩萨,以整块木材雕就,菩萨高发髻,髻前束花环,面分三层,共十一面,最顶为阿弥陀佛。观音垂眸下视,眼角上扬,高鼻入眉,双唇微抿,长耳垂圆铛。身披天衣,颈佩璎珞,下身著裙,小腹微微前倾。服饰华美,帔帛环绕,璎珞精致,衣服轻薄透体,纹线流畅自然。其右手垂落,结予愿印,左手原拎净瓶,现已残损。菩萨脸庞丰满圆润,曲眉丰颈,五官秀美,体态丰腴,尽显盛唐时期佛像特征。造像繁复的头饰及发丝、九面、耳饰、胸饰的璎珞、天衣、面部细节、挺拔的躯体完美的表现出来,再加上千年自然磨损风化的木纹,将造像鬼斧神工般呈现给大众,堪称绝品。
从本件十一面观音雕塑品相残损状况来看,作品历经千年风霜,经历过异常乾燥的气候,脱水风化严重,且经历火烧和风沙自然磨损,除主面孔外其他面孔损伤严重,仍可辨识。造像虽经千年风化,在造像局部仍然留存在早期的漆金痕迹,可以想见造像之前的精美之态。
新疆、甘肃地区传世的木雕造像往往因为脱水严重而完好的保存下来,躯体的风沙磨损痕迹比较明显。例如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所藏的一件唐代木雕释迦牟尼,出自甘肃敦煌莫高窟,风化严重,面部已残损不清。现藏于和田地区博物馆的一件唐代木雕释迦牟尼同样风化严重重,躯休多条大裂缝,但依稀可见俯视的眼睛和佛像肃穆的神情。相较这两件博物馆的藏品,本件十一面观音的品相状况稍好一些,十分难得。
唐代木雕、石雕及鎏金十一面观音作品存世甚罕,除去以上两例,唐代造像多收藏于知名博物馆中。如敦煌八臂观音菩萨木雕立像,其风格与本尊造像最为相似,现藏于法国吉美博物馆;唐代西安光宅寺七宝台石雕十一面观音菩萨,身材比例纤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敦煌所存绘画作品中有著十一面观音的形象,如原位于敦煌莫高窟第17窟中五代后周显德三年(956)麻布画十一面六壁观音菩萨,现藏于俄罗斯埃尔米塔什国家博物馆。整像肃穆静谧,刻画出观世音菩萨发大慈悲心,救度众生的形象。菩萨面部丝丝木纹隐约可见,打磨光洁,显得古朴优雅。
目前有据可查的唐代十一面观音头部分为三层和四层两种,本尊为三层,主面左右各有一张面孔,分为静谧和忿怒两种面相,第二层有七张面孔,最上面为阿弥陀佛。与之可作比较者为法国吉美博物馆藏的一件唐代木雕十一面观音像,不足本件作品神态自若。头部分为四层者较为多见,在敦煌壁画和传世麻画上都可见到。参照敦煌第七六窟中十一面观音壁画和巴黎吉美博物馆藏有一件敦煌麻布十一面观音像,头上分四层十一面,六臂伸展各持法器与手印,其眉眼刻划与本件十一面观音非常接近。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唐代石雕十一面观音,虽头部分为四层,也为少见的两臂观音。同时期存世的十一面观音也有铜像传世,但多为二臂观音,躯体纤细,例如香港苏富比2016年10月5日曾拍出一件唐代铜鎏金十一面观音立像,身姿较细,重点突出观音的十一张面孔。上海博物馆也藏有一件唐代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同样躯体细弱。但也有例外者,如布达拉宫收藏的一件唐代铜鎏金六臂十一面观音,身姿偏向于敦煌造像,六臂姿态各异,躯体丰满,面部丰盈。
此尊十一面观音是目前存世中少有,而且保存比较完整的唐代新疆地区的木雕造像,见证了千年西域造像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