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410 清乾隆 苹果绿地矾红描金「五龙祥云」葫芦瓶

苹果绿地矾红描金「五龙祥云」葫芦瓶
拍品信息
LOT号 3410 作品名称 清乾隆 苹果绿地矾红描金「五龙祥云」葫芦瓶
作者 -- 尺寸 高33.8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2,800,000-3,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年制」
来源
英国Nicholas Branch收藏,六十年代购于比利时

本品呈葫芦式样,以苹果绿釉为地,矾红勾勒,再施以描金五龙穿梭祥云,翻腾江海之上,双目炯炯,五爪分张,威武雄健,恰应乾隆御宇天下,国力隆盛之气象。本葫芦瓶淡淡的嫩翠色,予人无限娇美之感。龙纹华丽,塑型精准,既见艺匠造诣,亦现当朝盛世。纹饰布局精妙,构图虚实运用流畅,更显整体纹饰和谐匀称。底施松石绿釉,描金「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自清朝立国以来,代代皇帝皆重视景德镇官窑生产,推动瓷器工艺发展,是以精品佳器屡出,技艺时有创新改良,本品即为一例。
葫芦在我国栽培历史源远流长,《诗经.邶风》云:「匏有苦叶,济有涉深」;《幽风》云:「七月食瓜,八月断壶」;《小雅》云:「南有木,甘瓠累之」。其中的「匏」、「壶」、「甘瓠」均指葫芦。葫芦,因型似「吉」字,读音似「福禄」,又多籽,故自古以来便承载起人们希望吉祥如意、福禄双全、多子多孙的美好心愿。乾隆时期国力空前强盛,经济高度繁荣,祈祷吉祥富足也因此成了当时社会艺术的主流,以葫芦为题材的各式宫廷陈设亦应运而生,即为这一时期下的产物。
乾隆帝一直以「盛德圣王」自居,除在内府所藏古瓷上錾刻「比德」、「德充符」等印记外,更将烧造精美高超的瓷器作为彰显圣德的标准之一。如在其《古陶缶歌》中既有:「腹椭口翕德能畜,……陶于河滨此其躅」,其中「陶于河滨」典出《史记.五帝本纪》,载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这个典故阐明因为舜帝秉承了至高的德行,所以烧制的陶器皆无「髻垦薜暴」之态。乾隆皇帝自注「髻垦薜暴」谓之:「髻垦谓其器之不正,薜暴谓其釉之不纯。」由此烧造器型规矩,釉色纯美、纹饰精美的御瓷,被乾隆认为是体现帝王「盛德」的象征。
葫芦器形象征多产多福,繁叶枝藤及带斑葫芦图纹,更强调其吉祥寓意。葫芦之圆润体态,子核丰富,使其自然成为多产多子之象征。细长瓜藤更代表子嗣绵延无尽,代表子孙万代。葫芦乃八仙之一李铁拐之法宝,是以葫芦亦与道教密不可分。本瓶装饰海水云龙纹,寄予无限福寿,天子万年,是一件乾隆宫廷的艺术珍品。
乾隆在康熙、雍正两朝制瓷工艺取得高度成就的基础上,彩瓷和单色釉瓷无论在数量或品质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准,种类繁多,器形丰富。
色地描金是明清官窑瓷器经典的装饰技法,多见于各式低温色釉和高温霁蓝釉之上,若如本作品般于淡绿釉上描金,则是乾隆朝御瓷之首创,运用此装饰技法者例子亦不多。故宫博物院藏清乾隆绿地矾红彩云蝠纹葫芦瓶,其装饰技法和器物造型与拍品相近,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杂釉彩.素三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页72,73,图61。
香港赵从衍(1912-1999年)原收藏有一件清乾隆釉里红云龙鸿福葫芦瓶,造型、纹饰与拍品相近,出版于《赵从衍基金会藏明清陶瓷》,香港艺术馆,香港,1978年,编号78。清宫旧藏一件清乾隆釉里红云龙纹葫芦瓶,造型与本品相类,现存北京紫禁城养心殿随安室,实景图载于《清代宫廷生活》,香港,1985年,图版177。
本瓶创意自乾隆一朝,常见者为饰正面及侧面龙纹之釉里红葫芦瓶,流行于嘉庆一朝,参见伦敦苏富比,2018年11月7日,编号70,清嘉庆青花云龙戏珠纹葫芦瓶,两者器型、纹饰布局相似,可见对嘉庆一朝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