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422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铜鎏金「蕤宾」交龙纽编钟

铜鎏金「蕤宾」交龙纽编钟
拍品信息
LOT号 3422 作品名称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铜鎏金「蕤宾」交龙纽编钟
作者 -- 尺寸 高30.8cm 创作年代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估价 4,500,000-6,500,000 成交价 RMB 4,433,400
材质 形制
出版
乾坤堂,《猎古研珍》·贰,2009年,香港,页8-15
「康熙五十四年制」「㽔宾」
来源
香港重要藏家收藏

参阅
1. 故宫博物院编,《宫廷珍宝——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香港,2004年,页6
2.《大清盛世·沈阳故宫文物展》,国立历史博物馆,台北,2011年1月29日至5月1日,页1583
3. 万依,王树卿,陆燕贞主编,《故宫经典清宫生活图典》,北京,2007年,页29
皇朝礼器图册之「朝会中和韶乐编钟」,故宫博物院藏图,清冷鉴、黄门等合绘

此钟铸于康熙五十四年,即1715(乙未)年。铸造精细、严谨,尽显皇家气派。此钟为一套十六枚编钟之一,铸铜鎏金,以失蜡法铸就,钟钮为五爪双龙交泰。此钟口部平齐,又称「镈钟」。钟体呈鼓形,浑圆、饱满,庄重威严。钟腹有六道弦纹,将鼓部分割成五个平行框带,四个区,从上至下,第一、三、五框内饰三个一组的乳钉状「音枚」;第二、四框内饰八卦纹;钟体两面正中分刻楷书「蕤宾」和「康熙五十四年制」款,上方为太极图,下为一爻,乃万物之始;钟下方近口处铸八个「音乳」,作击打之用。编钟内膛贴有清宫黄签「十二个内,蕤宾,五月,异谷古」,此编钟原为北京先农坛使用。此件编钟品相极佳,鎏金整体金光辉映,令人想象到康熙时祭祀典礼全套齐悬在金漆雕木编钟架上时所展现的华贵及庄重。
编钟是中国重要的乐器,也是重要的礼器。清朝康熙皇帝隆重师儒,以周礼为蓝本,设计了一套用于天地、社稷、宗庙等祭祀大典以及大朝会、宴享、命将出师、临殿等朝廷盛事,乐部率和声署悬乐器于太和殿或郊坛、太庙、演奏「中和韶乐」,为国家大典礼乐之器。礼乐的演奏「以黄钟为宫,镈钟击以起乐,编钟从之」。一组编钟十六枚,外型和大小相等,分两层悬挂于木架之上,它的音色以黄钟为准,由低至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以及四个低音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倍应钟。
康熙年间以四个倍律(低音)、倍夷则、倍南吕、倍无射和倍应钟、取代沿用的四个清声(高音)。于郎世宁等多位宫廷画家合绘的清乾隆「万寿园赐宴图轴」,见《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14(清代宫廷绘画)》、1996年,香港,编号37;或The Field Museum, 《Splendors of China's Forbidden City,The Glorious Reign of Emperor Qianlong》,芝加哥,2004年,编号101中,可见十六枚大小相同,但壁厚不一的铜钟、均分二组八个挂于木制二层钟架上作演奏。这种形制的鎏金铜龙钮「八卦」编钟,应有不少于四组曾在康熙朝内铸制,分别为康熙五十二年及五十四年之各二组。相信它们是作为北京先农坛祭祀典礼中奏礼乐使用。
康熙五十四年铸造的编钟时常见于拍卖会。香港佳士得2009年12月1日编号1942的「应钟」「蕤宾」,后售于北京保利2020年10月19日,编号5022,此组编钟中的「蕤宾」编钟与本品为同一号,可作比较;纽约佳士得2004年10月20日Andrey B. Love收藏内两组各五枚(编号455及456),这一套之后分散出现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和北京保利拍卖;纽约苏富比1997年3月19日编号25的「太簇」;及香港佳士得1999年4月26日编号520之「无射」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一件与本件作品同为「夹钟」的康熙五十四年编钟,应当为另外一套。可以看出,自北京先农坛流出的康熙五十四年编钟应当在两套或两套以上。
康熙五十二年铸造的编钟亦在苏富比的拍卖上出现,其中香港苏富比2010年4月8日;编号1858的「应钟」;于康熙五十二年铸造的「八挂」纹编钟亦曾在苏富比的拍卖上出现、如纽约苏富比1975年4月24日之编号240;及两枚于香港苏富比售出例子、包括2007年10月9日之编号1327和1979年5月17日之编号454。故宫博物院内藏一套十六件铸雕云龙纹的编钟,只其年款略有不同,作「康熙五十二年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