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178 周碧初 1964年作 嘉兴烟雨楼

嘉兴烟雨楼
拍品信息
LOT号 0178 作品名称 周碧初 1964年作 嘉兴烟雨楼
作者 周碧初 尺寸 53×46cm 创作年代 1964年作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油彩 画布 形制
出版
《周碧初画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上海 中国 1981年(图版,第3页)
《周碧初画集》学林出版社 上海 中国 1993年(图版,第25页)
《上海油画雕塑院—周碧初》上海教育出版社 上海 中国 2003年(图版,第87页)
《美术》2003年9月 第429期 (图版)
《海派百年代表画家系列—周碧初》上海书画出版社 上海 中国 2013年(图版,第101页)
款识:初(左下)
来源
直接得自于艺术家家属
泓盛上海 2013年12月21日 编号1128
现藏者购自上述拍卖

展览
1986年12月「周碧初油画展」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2003年8月「周碧初油画艺术回顾展—纪念100周年诞辰」上海美术馆 上海 中国

西风渐进的见证者,油画民族化的大时代
中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实现以美育代宗教的理想,于1928年在杭州西湖孤山成立了「国立艺术院」,首任校长为林风眠,并在三十年代前后更名为「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简称杭州艺专与国立艺专,孕育了无数学子,包含我们耳熟能详的吴冠中、赵无极以及朱德群等大师级的艺术家。是次民初第一代油画家的专题量少而精,每一件都来源有序,于多年后重现拍场,实属难得。其中关良、周碧初、胡善余都曾于杭州艺专授业,而身为「沧浪三杰」其中二人的颜文樑和朱士杰则共创了中国最早成立的美术学府之一-「苏州美术专科学校」,简称苏州美专。这些时代的缩影见证了中国百年来西方思想与东方哲学的辩论与交融,从关良、周碧初、胡善余、颜文樑到朱士杰,每一位都彰显了那个动荡年代的精神,透过是次专题的呈现,我们得以一窥在当年时代背景下陪伴艺术家成长的一众建筑物,直至半世纪后的今天,有些虽已不复存在,但在艺术家们的创作中依旧璀璨不已。
横湖十顷琉璃碧,画桥百步通南北
关良早年赴日留学后,回国便在上海、广州为主的地区从事艺术教育。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国立艺专在杭州复校。在结束了动荡、流离的生活之后,关良亦重返授课,期间作出一批风景写生作品,研判《哈同花园(西湖)》(Lot 179) 便属此时所作。国立艺术院成立时选址在当时被杭州人称为「哈同花园」的「罗苑」,前身为远东首富的英籍犹太富商「哈同」在1918年所建造的行馆。 1927年,罗苑被政府没收,隔年便租给了国立艺术院作为校舍使用。关良在回忆录中写道:「国立艺专的校舍就在林木幽蔚的哈同花园里……微风吹来,阵阵清香,有时的确使我感到,我似乎真的找到了一个可以从事艺术创作的理想境地。」
「万顷寒光一席铺,冰轮行处片云无,鹫峰遥度西风冷,桂子纷纷点玉壶。」
-宋 王洧《平湖秋月》
1947年,关良在上海大新公司画廊举办个展,《哈同花园(西湖)》可谓市场上风景油画,最早公开展览的作品之一。画中两层面湖的建筑物一楼为音乐系琴室,二楼则是藏书极为丰富的图书馆,可以想象当年莘莘学子在波光粼粼的湖畔听着悠悠琴声,阅读各种外国画册以激荡现代艺术思潮的美妙情景。吴冠中在《我负丹青》中曾提过:「学校图书馆里的画册及期刊也是法国的最多,塞尚、梵谷、高更、马蒂斯、毕卡索,我们早就爱上了这些当时完全不为中国人民所知的西方现代美术大师。这些书人人借阅,可谓书无闲时。」西画较为写实,国画较讲意趣,关良晚年以水墨戏曲人物创作为重心,油画创作存世极少,关良融汇东方的写意笔法和西方现代主义的语汇在此作中表露无遗,可说是珍罕绝伦。
1956年,杭州市政府决定还湖于民,可谓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发迹之地的罗苑围墙被拆除,其中的湖天一碧楼、八角亭与四面厅经过改造共同组成了今天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继续见证近百年前孕育中国现代艺术最为至关重要摇篮的历史景观。而如今,湖天一碧楼挂上了西泠书画院的招牌,古色古香的木结构小楼周围假山遍布,种满了红枫、石榴、丹桂和紫薇,重楼迭阁的景致在花木的掩映下极富诗情画意,时时刻刻还在记录着属于平湖秋月的美好风光。
孤屿当空涌碧涛,屿中楼阁入云高
烟雨楼,取名杜牧的那首《江南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作于1964年的《嘉兴烟雨楼》(Lot 178) 可说是周碧初的颠峰之作,在严谨的构图之上用许多密密麻麻的小笔点彩技法彰显江南独有的秀丽景致,生动突出的表现力让半掩于碧水蓝天的坚轫红墙和古朴楼台与周遭的大自然景观产生巧妙的对比。细碎的迅疾笔触随着水势、草木、莲叶、光影等景物所相对的运动方向一一重迭,时而紧凑如细雨,时而柔软富韵味,流光溢彩的画面犹如莫内笔下的睡莲池般写意,充分地展现出艺术家对于光与氛围掌控的敏感性。
「春云欲泮旋蒙蒙,百顷明湖一棹通。回望还迷堤柳绿,到来才辨榭梅红。」
-清 乾隆《烟雨楼用韩子祁诗韵》
《古迹寻踪》道:「乾隆六下江南,八次登烟雨楼,先后赋诗二十余首,盛赞烟雨楼图。」楼中亦蕴藏了无数文人雅士的石刻,包括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题刻,元代吴镇竹画刻石和吴昌硕墓志铭碑刻等,可见烟雨楼在前人印象中的传奇历史定位。钟天地之灵秀的烟雨楼同样是周碧初的心头爱好之地,他曾与夫人多次游历并在此取景写生,《嘉兴烟雨楼》画中微妙迷人的色彩变化、疏密有致的构图,尽显「接天莲叶无穷碧」之姿,值得观者细细品味。
千年胜迹垂千古,百代游人尽百生
六和塔位于杭州西湖的月轮山南坡,距离上述的「哈同花园」车程不用两刻钟,乃是一座砖木混筑的楼阁式塔,首建于北宋,因塔旁的六和寺而得名,取佛教修行所遵循的六种思想-「六和敬」为义。塔平面为八角形,面积逐层递减,精巧的结构见证了千年来的无数风雨和战火,可谓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伟大成就。有意思的是,清乾隆游玩至此时亦曾为六和塔题字,他为每层依次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鳌负戴、七宝庄严。」由此可见乾隆皇帝对江南风光的极度赏识。
「钱塘江上撑空塔,塔外遥山翠作堆。酒罢凭栏呼落日,水云深处子陵台。」
-宋 阳枋《登六和塔》
胡善余师从林风眠,留法之际作品曾入选法国巴黎春季沙龙,回国后便致力于教学,在校期间更与关良时常互相切磋画艺、不时一同写生。《春游六和塔》(Lot 182) 作于八十年代中期,属于艺术家创作迈向成熟之巅的关键时刻,胡善余擅长表达意象的风景创作,除却画面重心的六和塔以较为写实的方式刻画,画面其余部份的山林、人物则刻意简化形体,更加突显出物象间的对比。他不靠厚色堆砌,敷色较薄,下笔力道轻重分明,所以画面看上去松弛舒适。而色彩运用上则较为古朴以彰此流传千古之标志性建筑,也偶用跳色来表现画面的生命力。现实中周围层峦迭嶂的风景并未得到胡善余的青睐而纳入画中,反之,他由下而上绘出民众登山的朴实画面,将塔楼置于高位,人文与景观和谐共融的独特视角特别能展现他对艺术的热情,就像他说的一样:「有激情对画静物画很重要,画家自己不感动,画出来的画,观众是不会被感动的。」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颜文樑被誉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四大校长之一,与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齐名,跟周碧初亦为巴黎时期同窗好友。他参加法国巴黎春季沙龙的作品更获得评选委员会荣誉奖,由时任法国教育部长和美术部长颁授奖状。在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家在法国获如此殊荣,仅颜文樑一人而已。回国后他与朱士杰和胡粹中共创了苏州美专,投身于美术教育。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唐 韩愈《晚春》
1982年,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肖峰在《上海美术通讯》 杂志写道:「颜先生的风景,工而不碎,写而不滞,细而不乱。例如画树,近看只不过是一团团的色块,但退后一看,就觉得叶丛层次丰富,犹如枝叶在浮动,令人陶醉。」《涧谷幽居》(Lot 180) 参照了倪瓒常用的「一河两岸」的三段式构图意境,从远景隐匿在云雾之间碧峰参差错落的起伏,中景树林幽居之景,到近景错落的红白花簇与翠绿草皮,突破了古人静谧幽淡的画面追求,呈现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河光山色与江南春景。此作早年直接购藏于艺术家,当时的藏家还收藏了颜文樑1963年作的《百合花》,是非常罕见有早期发表著录的作品,十几年前首现拍场以逾三倍估价成交。颜文樑师法古人、师法自然却透过西方绘画的材料和技法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他突破传统写实较为死板单调的工笔,透过细致生动的写意笔法表现纯粹中国式的生活,巧夺天工地在传统的精神上赋予了《涧谷幽居》诗意性。
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
沧浪三杰指的是共同创办苏州美专的三人,其中便包含了颜文樑和朱士杰。朱士杰提出了「美术不仅是绘画艺术也有实用性的一面,而且会越来越扩大」的论点,后来成立了实用美术系,包含平面、立体、空间的「艺术设计」专业,为国内美术的多元性发展贡献良大。温州的雁荡山是天下奇秀,中国十大名山之一,其中层崖怪峰、奇巧百出,故常为艺术家印记于笔墨之间,吴冠中亦曾数次前往雁荡山写生。朱士杰擅长风景画的着墨,《雁荡山中学》(Lot 181) 有着极富奇趣的构图,画中右方山峦犹如矗立的巨石一般,左方近景的树木令人不禁联想到塞尚常在《圣维克多山》系列中的诠释,对比下方校舍对称式的严谨结构。画面更吸收了印象主义的用色与技法,既富韵味又交织着人文教学与大自然景观的文化意义,同时具备了浓厚的民族气息。
「一水通龙穴,诸峰尽佛宫。如何灵运屐,不到此山中。」
-宋 林景熙《过北雁荡山下》
这一众民国时期中国现代油画开拓先驱,可说是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艺术之缩影,以传统中国美学为基础,奠定了中国现代艺术史的丰富风貌与发展格局。这些尘封市场久矣的画作,出版纪录与来源皆流传有序,这次以专题形式出现,呈现西画百年以来的进程与影响之脉络,是极为难得之收藏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