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103 商晚期 青铜夔龙纹扁足鼎

青铜夔龙纹扁足鼎
拍品信息
LOT号 3103 作品名称 商晚期 青铜夔龙纹扁足鼎
作者 -- 尺寸 高23.5cm 创作年代 商晚期
估价 4,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出版
1. 蓝理捷,《Ancient China, Jades, Bronzes & Ceramics》,纽约,1999年,图录编号28
2. 戴克成,《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香港,2011年10月2日至7日,页数26,图录编号6
铭文:「史」
来源
1. 蓝理捷,纽约
2. Frank Arts Collection,比利时
3. 欧洲私人收藏

展览
1. 《Ancient China, Jades, Bronzes & Ceramics》,蓝理捷,纽约,1999年,图录编号28
2.《The Frank Arts Collection》,戴克成,香港,2011年10月2日至7日,图录编号6

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为重要的器类,与权力结合。此器方唇、立耳、浅腹、圆底,下置三条宽阔龙形扁足。薄宽扁足作三龙上腾状,张口托住鼎体,龙有长鼻,圆眼,体躯饰有小段的鳞纹。鼎的腹部饰三面饕餮纹,纹饰的主体呈宽条状,饰有云纹。
商周青铜器品类繁多,制作精美著称于世。按其用途和性质主要分为礼器、兵器和工具三大类,又可细分为农具、工具、兵器、饪食器、酒器、盥水器、乐器和杂器等类别。鼎是青铜礼器中的大类,在古代社会曾被统治阶级用于划分等级和权力的标志,鼎的数量越多代表贵族的身份等级越高。在古代的文献记载,天子是使用九鼎,诸侯用七鼎。此外鼎有烹煮肉食,实牲祭祀和宴享等各种用途。
扁足鼎,传世和出土均很少。此鼎方唇、立耳向外微撇、浅腹、圆底,下置夔龙形扁足张嘴咬噬腹底,每一个扁足既薄又宽,且两面有龙纹,龙尾外翻上扬,落地的支撑点,使整个鼎有稳定感,从而增强了造型的气势。鼎腹饰带状纹,三面中央位置作棱脊,左右合饰一组以棱脊为对称轴的歧尾兽面纹,兽目呈目字形眼,眼珠圆润凸出,旁侧再作一条抽象的龙纹填充空间,十分繁细。全身布满云纹,卷曲线条,一丝不苟。这件鼎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和谐,三足分立的布局,让扁足鼎站立得更稳定,由此可以充份体现商代安阳时期铸匠手法娴熟和构思精巧的一面,具有相当高超的工艺水平。
鼎内壁铸有铭文「史」,为族徽,表明其为商代晚期的大族史所拥有。器型及纹式与本品近似一例,可参考上海博物馆收藏商晚期龙纹扁足鼎。另一扁足鼎可见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收藏,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析子孙父乙扁足鼎。同样为方唇、立耳、浅圆腹,于腹部饰带状兽面纹,扁平三足饰站立鸟纹。
扁足鼎是青铜鼎类中较为特殊的器形,且流行时间很短,因此传世数量远比柱足鼎或蹄足鼎为少。造形可溯自新石器时期扁足陶器,于二里岗时期初现青铜作例,并一直沿作至商周时期,于商代及西周早期盛极一时。
扁足鼎在商代青铜鼎中所占的比例极少,夔龙形扁足如此粗壮有力的则更少。南京博物院藏的一件传为安阳殷墟出土的商代晚期夔龙纹扁足鼎,虽然扁足尾部不起钩上翘,但其鼎腹的纹饰和整体形制与此器很接近,详见中国青铜器全集编辑委员会编:《中国青铜器全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93-1998年,第二册,第57号,页58。同器亦著录于〔日〕林巳奈夫:《殷周时代青铜器の研究——殷周青铜器综览1》,东京:吉川弘文馆,1984年,页47,扁足鼎第4号。北京故宫博物院于1946年入藏商代晚期的正鼎,扁足夔尾上卷呈钩状,形制亦相近,惟鼎腹饰一周回首夔纹,亦可作参考比较,详见故宫博物院编:《故宫青铜器》,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年,第21号,页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