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其命维新:五件山水佳画看傅抱石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9-05-14 新闻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846.jpg

中国画的精神,既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

而这种精神又正是和民族国家同其荣枯共其死生的。

—— 傅抱石


今年春拍,我们将呈现出傅抱石系列精彩佳作,涵盖了画家绘画生涯的各个时期阶段,代表着深刻的艺术探索与丰富的精神世界,从中选取山水画作五件,期与藏家共赏,重新感知他所追求的“其命维新”。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850.jpg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立轴 设色纸本 

68×92 cm 

1964年作

展览:「深圳96艺术进万家活动暨深圳荣宝斋有限公司开业志庆」,深圳荣宝斋,1996年8月。

著录:《荣宝斋》封面,深圳荣宝斋,1996年。


 七律·答友人 

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853.jpg

毛主席 芙蓉国里尽朝晖 诗文


《七律·答友人》是答湖南友人李达、周世钊和乐天宇等同志。这首诗最早发表在1963年12月《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时值毛主席七秩大寿。毛主席的诗词丰厚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浓厚鲜明的时代色彩,具有无比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毛主席的诗为新中国的画家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天地,一个探索的新方向。《七律·答友人》一诗公开发表后不久,其诗意中颂扬的壮丽秀美的湖南景致,成功地激发出画家的创作情怀,得益于此前的考察经验与素材写生,借助笔墨创造性构写出经典图画《芙蓉国里尽朝晖》。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856.jpg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局部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47岁的傅抱石开始以毛主席诗词为题材进行创作,开国画界表现毛主席诗意画创作风气的先河。一直到他逝世,15年的晚年生命里,他创作了毛主席诗意画百余件,成为创作毛主席诗意画最多的画家。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14.jpg

傅抱石 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1959年作 人民大会堂


傅抱石目前可知傅抱石创作了不少于十幅大小不一的《芙蓉国立尽朝晖》,1964年第7期人民画报曾发表过一件,尺寸34.1×45.8cm,江苏省美术馆藏一件48.5×68cm、南京博物院有藏一件,68.7×94.5cm,另几幅藏地不详。本件《芙蓉国里尽朝晖》一般近于六尺的堂皇之作,为其中尺寸最大的一件,且画面上题写《七律·答友人》全文,其它画作并未题写诗文,由此可见应是傅抱石最满意的一件《芙蓉国里尽朝晖》。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24.jpg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局部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30.jpg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局部


此画是傅抱石先生逝世前最后一年时光,显得尤为珍贵,图中傅抱石先生以一种宁静内敛的气质和独特的笔墨意蕴,达出自己对于中国画传统与现代的理解,营造出自己所感知到的情景。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33.jpg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局部


大片的天空和水面留白以淡红色晕染,似有若无的暖色调烘托出「朝晖」的氛围。渔船悠闲地泊在水面上,几笔淡墨晕染点出船的倒影和远处笼罩在朝晖中形体朦胧的树木。画面右侧的岸上则是一幅时代的场景,有成群结队的劳动者,有飘扬的红旗,但是并不突兀,而是和谐的。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36.jpg

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局部


傅抱石在那个喧嚣的时代以宁静的笔法描绘山水,以诗意的方式表现新生活,可谓独具一格,他在其毛泽东诗意图中所表达出的深邃意境与众不同、并无以替代、其发自肺腑的激动,促成高妙的诗境与神奇的画境的完美呈现,使之成为中国近现绘画史的名篇。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40.jpg

傅抱石 林泉高逸

镜心 设色纸本

105.5×43.5 cm

1943年作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著录:

1.《海上藏宝录·敏求阁》,文物出版社,2007年。

2.《傅抱石名作精选集粹》第112-113页,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

3.《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243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说明:

1.此画曾经傅二石先生、萧平先生、叶宗镐先生、共同鉴定为真迹。

2.萧平先生题签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44.jpg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47.jpg

傅抱石 林泉高逸 局部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51.jpg

傅抱石 林泉高逸 局部


这是一幅抱石先生精美的作品:山高水流,烟云浮荡,苍松成林,杂木丛生。中有高士二人,冠服俨然,前后呼应,听泉观景,觅句成诵……沈静似太古的深山老林,透出了潺潺泉韵与朗朗吟唱,其幽、其雅,真非文字可以述其万一。笔是苍莽而遒劲的,墨是润泽而淋漓的;泉流用细线,如春蚕之丝,婉蜒自若;杂木取双钩,或以青填,或以绛敷;这是秋高气爽的季节,大自然尽显著它的深沈和绚烂。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54.jpg

傅抱石 林泉高逸 局部

微信图片_20190521121958.jpg

傅抱石 林泉高逸 局部


高士衣冠,着笔精确有力,望而有高古之意,眉宇间透着睿智,须发飘动,又不乏洒落的逸气。款署「癸未」,为1943年。1943年是先生佳作层出的一年,他先后在重庆和成都举办个展,著名的《洗手图》、《观画图》、《湘夫人》、《竹林七贤》、仿石涛《游华阳山图》、《夏山图》、《巴山夜雨》等,皆出于此年。《溪山高士图》作于十二月,应是该年的收尾佳制,如果以《壬午个展》自序中抱石先生的那段话来对照此图,那真是再契合不过了。他的传统来自宋元和明末诸家,尤其是石涛的不拘一格的笔墨情态;他的探求则表现为「应用大块体积分配画面」(徐悲鸿语)以及山石皴法的合于个性的纵放和创造。这才是真正的推陈出新,或曰借古开今!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02.jpg

傅抱石 林泉高逸 局部


一件佳作,给予读者的不仅是美的欣赏、美的享受,还一定可以上溯历史,看到作者对于历史的认识和取舍。这样,我们就能够读懂了作者,看到了他的性情,他的兴趣,了解了他的所思、所想和辛苦探求的高妙目标。这是作者的幸事,也是读者的幸事!

—— 萧平 己丑仲秋萧平于金陵爱莲居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06.jpg

傅抱石 秋声赋

镜心 设色纸本

1945年作

133.4×33.3 cm

著录:《名家翰墨 19》(文字著录),翰墨轩有限公司,1992年。

说明:香港佳士得1991年3月,LOT250。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10.jpg

傅抱石 秋声赋 局部


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阙歌,或一篇美的散文。

因此,写一幅画就应该像作一首诗、尝一阙歌,或做一篇散文。

——傅抱石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13.jpg

傅抱石 秋声赋 局部


自宋玉《九辩》开篇之浩然长叹,遂开千古文人言秋感怀之风;后世亦多有佳篇,唯宋欧阳修《秋声赋》立意高远,词句铿锵,最有神采。此赋作于宋仁宗嘉祐四年秋,欧阳修时年五十三岁,虽身居高位,然有感于宦海沈浮,政治改革艰难,故心情苦闷,乃以「悲秋」为主题,抒发人生的苦闷与感叹。全文以「秋声」为引子,抒发草木被风摧折的悲凉,延及更容易被忧愁困思所侵袭的人,感叹「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也是作者自己对人生不易的体悟。全文立意新颖,语言清丽,章法多变,熔写景、抒情、记事、议论为一炉,显示出文赋自由挥洒的韵致。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16.jpg

傅抱石 秋声赋 局部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20.jpg

傅抱石 秋声赋 局部


傅抱石创制绘画中有一类为「构写前人的诗,将诗的意境,移入画 面」。1945年所作《秋声赋》便是属于此类型。时值六月八日雨夜,傅抱石居于金刚坡家中,读《秋声赋》,诗文意境与现实景致共鸣互通,遂即兴下笔。山峦之下,林木掩映其间,高士坐于屋舍之中,一童仆立于旁。秋雨淅沥,林木纷披错杂,水气瀰漫,朦胧苍茫之境。此幅画中,画家更多是精心于画境的营造,正如画家所言「诗与画原则上不过是表达形式的不同,除了某程度的局限以外,其中是息息相通的。截取某诗的一联或一句做题目而后构想,在画家是摸着了倚傍,好似译外国文的书一样,多少可以刺激并管理自己一切容易涉入的习惯。同时,使若干名诗形象化,也是非常有兴味的工作。」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23.jpg

傅抱石  幽谷话旧

立轴 设色纸本

89.5×57 cm

1942年作

著录:

1.《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第20页,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2.《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作品选》第9页,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说明:香港集古斋旧藏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27.jpg

傅抱石 幽谷话旧 局部


我心目中的一幅画,是一个有机的体。但我手中笔下的一幅画,是否如此呢?当然不是的。每次作画的时候,我都存着一个目标来衡量我的结果。因此,在画面上,若感觉已到了恰如其量的时候,我便勒住笔锋,徘徊一下,可以止则就此中止。分明某处可以架桥,甚至不画桥便此路不通,我不管它;或者某一山、某一峰、某一树、某一石,并没完毕所应该的加工,也不管它;或者房子只有一边,于理不通,我也不管它。我只求我心目中想表现的某境界有适当的表出,就认为这一画面已经获到了它应该存在的理由。

—— 傅抱石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30.jpg

傅抱石 幽谷话旧 局部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33.jpg

傅抱石 幽谷话旧 局部


《幽谷话旧》作于1942年,笔墨酣畅,气势磅礡,为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巅峰之作。此画用破笔散锋入纸,笔尖、笔肚、笔根同时作用,快速地横涂竪抹,循环往复,浓淡互破,虚实相生,又以饱和而充足的水分,大块面地用墨衍色,使之水乳交融,生机勃勃,元气淋漓,与滋润多雨、雾气瀰漫、潮湿深厚、植被丰茂的蜀地山水黯然吻合。图中布局严谨,左上角山坡陡峭、如遭斧削,有小路呈「之」字型沿山坡而辟。右下方老树横伸而出,枝叶茂密,两者如犄角相峙,画面自生均衡之势。画面细节讲究,无论岩块、绿竹、红树,穿插层叠,安排密而不乱,井然有序。傅抱石在最稠密的地方以留白腾出空间,置两高士聚首其中,相晤幽谷,闻话于林荫深处,有遗世忘机之感,也是画家当下心境寄托之写照。画中主体凸现出来,显隐对比,妙趣横生!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38.jpg

傅抱石  携琴访友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936年作

110×46 cm

著录:《傅抱石年谱》第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说明:上款「天翼」主座为熊式辉(1893-1974),民国时期著名军事将领。字天翼,谱名西广,别署雪松主人,清光绪十九年出生江西省安义县万埠镇鸭嘴壠村1913年入陆军第一预备学校,旋升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1年被保送入日本陆军大学学习,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早在辛亥革命时即奋袂而起,讨袁战争中崭露头角,北伐时期屡立奇功。后出军入政,两度担任凇沪警备司令一职,主持赣政十年,外派访美军事代表团团长,出任东北九省行辕主任。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42.jpg

傅抱石 携琴访友图 局部


一张纸和一块小石头

文/叶宗镐


点检这一时段抱石先生的作品,发现实在是非常之少,仅就1936年所作,现仅可见到五、六幅,而整个三十年代之作,存世亦不过二十几幅而已。这些作品是考虑《携琴访友图》的标尺。这些作品题跋的款式、字句、书体;画面的构图、皴法、风格,它们所特具的样式、品性,与《携琴访友图》完全是一以贯之的。图上题识上款「天翼主座 诲政」,天翼为熊式辉字,时任江西省主席,故敬称「主座」。抱石先生能够出国留学,熊式辉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45.jpg

熊式辉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48.jpg

傅抱石 携琴访友图 局部


《携琴访友图》是一幅新颖的浅绛山水画,其为早期作品的特点十分明显。此时大家熟知的散锋画法「抱石皴」还未形成,但已初现端倪。此图主要画高低两座山峰,构图以云雾缭绕将顶天立地的高山危崖断为两段,这就使画面通透而不致于壅塞;景分三层,近景用重墨,渐远渐淡,使山势深远而有层次。在中近景一些角落各点缀着几簇杂树,秋叶红了,使画面凭添了几许妩媚。这里的树干枝叶仍用双钩之法,那是早年作品处于过渡期的画法,大约至1943年,此后画树就从真实、自然出发只用墨块点染而不再用线条钩勒了。访友的老人画在最为抢眼的近景上,脚下是浓墨的巨石,背景正好是云雾,一片空白,使人物形象分外突出。老人的造型比较细长瘦高,这又是当年画人物与以后的不同处。线条简约流畅,寥寥几笔,活脱传神。一个怀着虔诚之心,不畏山高道难,步履坚定的简直如苦行朝圣者的形象神态毕肖。画上突出了这个人物,也就突出了所要表现的主题。这正是此图的精细处,也是此图的神魂所在。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52.jpg

傅抱石 携琴访友图 局部

微信图片_20190521122056.jpg

傅抱石 携琴访友图 局部


最后,我还要明确地再说一遍:《携琴访友图》确是抱石先生的真迹,确是一幅具有典型意义的早期绘画的优秀代表作。

(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