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万象·中国当代水墨之变”系列——李津

发布时间:2019-08-19 新闻

01-李津.jpg

李津,1983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任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2013年获得“AAC艺术中国”(2012)年度水墨艺术家奖。2014年被权威艺术杂志《艺术财经》艺术权力榜评选为2013年度艺术家。曾在国内及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瑞典、韩国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波士顿美术馆、西雅图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机构收藏。

02-李津-签名.jpg

也许对于水墨画来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一些艺术家,能将这种传统的媒介与切合时代的题材相结合,将对生活的敬畏和享受传递给观者,以见证者的身份让水墨的理念能够长久的留存下去。在当今的时代下,李津无疑是一位能够吸引公众好奇心的画家,隐藏在珍馐佳肴、饮食男女这些习以为常的对象背后的是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几近纯真的情感表达。此次的“巡礼·中国当代水墨大师”专栏将带大家了解一些李津绘画路上的节点,可以说,正是这些或大或小的抉择,才让他作品中这些形形色色的众生相呈现在我们面前。

03-聚,26×465cm.jpg

聚,26×465cm


01

艺术启蒙

李津自幼便热爱绘画,这听起来像是一句俗语,但却是这位艺术家在人生萌芽阶段对自己之后人生道路的一种懵懂的选择。就像他之后的作品是世俗生活的直观反映一样,幼年时期的他带着孩子特有的认知,总是喜爱画自己想要得到的,一挺机枪、一件呢子衣服,一切都离不开最原始的愿望。

1979年,李津进入了天津美术学院,本来倾向西画专业的他接受表姨周思聪的建议,决定学习本土的中国画。他在天美习得了中国画的传统功夫,但在理念上却更贴近周思聪、卢沉,喜欢以工农兵或底层人为对象入画,这期间的经历为他对水墨语言的运用打下了基础。


02

西藏+南京

在天美之外,西藏和南京也是塑造李津的两个艺术据点。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他曾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并结识了把他“比作李逵,拿着两把斧子到南京去打打杀杀”的朱新建。在那里,他发现“南京把我内心柔软的一面,细腻的一面给逗引出来了。” 

0405 李津在西藏 西藏组画之一.jpg

左:李津在西藏

右:西藏组画之一 - 1984年 - 49×43.5cm


在李津看来,以《西藏组画》为代表的那批创作彰显出他更自我、更单纯的一面,画里已经有了一些“跨媒介”的尝试,也超越了学院教学时为中国画圈定的概念范围,“那时候,内心表达已经是第一的需要,而不是画中的需要,要看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的表达。”

三次进藏之旅无疑让李津在心绪最活跃的年纪里对世界的宽广有了更深刻的感知。1984年,他自愿前往西藏大学任教,在写给亲人的信中,他在临行前道“我的一生就是要为艺术而献身,我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我将变得丰满些、沉一些…”,进藏后,参观天葬的经历让他感受到了肉体的局限性,他在信中又写道“这里的一切使我得到了磨练,也使我受益匪浅。最重要的是使我从沉沦中解脱了出来,从茫然中看到了方向。可说我现在的自信是有根基的,我开始相信自己的力量,也努力让人们相信它,我决心冲破层层束缚,从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随后在1990年及1992年,他又两次重返西藏,并开始深入研究当地特有的文化和艺术形式,他之后作品中用文字铺满背景的风格便是源于藏族的经版。

06-高僧图-20世纪90年代-45×41cm.jpg

高僧图 - 20世纪90年代 - 45×41cm


03

“饮食男女”的世界地图


李津曾描述自己为一个不善思考的人,但作为艺术家的直觉却会代替他进行思考,早年的经历已经润物无声的汇入了他的性格,影响了他对生活的认知,最终塑造出了我们如今认识的这个纵情而又五光十色的李津。拿他和周思聪来说,虽然在绘画风格和描述对象上,他们几乎不存在任何交集,但存在于笔触中的真实情感却如出一辙。这种真诚跨越了语言和媒介,带着李津的艺术飞出中国,走向了美国、德国、日本、瑞典、韩国、澳大利亚…让他得以感知更多、表现更多、创作更多。

07-李津先生等赞图-2016年-24×38cm.jpg

李津先生等赞图 - 2016年 - 24×38cm

08-最远的距离-2016年-38×43cm.jpg

最远的距离 - 2016年 - 38×43cm

09-饮食男女-52×235cm.jpg

饮食男女 - 52×235cm


“我的画也如此,猛一看,会误读,好像我整日都沉迷声色,花天酒地,小情小趣。但其实这些所有的东西都加起来,背后恰恰是孤独和悲凉。世界越是鲜花灿烂,就越有逃脱不了的凋零而伤感。”

10-饮食男女-52×235cm.jpg

能吃就吃,182×97cm


“我因为悲观,所以想多抓住一点幸福、一点虚幻。我在绘画中求安慰。我有很多热闹的画是孤独的时候画的,当我真的在吃喝玩乐的时候我不画画。正是当我玩不动了,或者想静一静的时候,才把那种经历过的浮夸留在纸上,感觉很棒。因为这时你会发现很多当时被忽略的感受,比如那种艳丽、那种肉欲、那种鲜花盛开的感觉。”

11-松下幻影-2016年-38×43cm.jpg

松下幻影 - 2016年 - 38×43cm

12-高僧图-2012年-38×44cm.jpg

高僧图 - 2012年 - 38×44cm


如果我继续往前走,我会更加强对传统水墨的注意力。水墨的优势,其语言本身就好像一副好嗓子,不需要好的歌词、伴奏,只要唱出来就能很棒。我还是要发挥水墨的特长,那种墨色的微妙变化,用笔的轻起轻落或者砸下去感觉,如果能做好这些,已经所向无敌了。

——李津


此栏目由“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当代水墨部”呈现

联系方式:010-64083321/3322

邮箱:ddsh@polyauc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