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保利春拍重磅推介】返璞归真,言简意趣,还得看齐白石

发布时间:2018-06-07 新闻






中国近现代书画夜场
6月17日 18:00 顺延  A厅



    田园般的生活情味,在白石老人的心灵深处留下了永恒的深意与长久的怀恋。他的花鸟画,不仅展现了他童年的乐趣,还揭示了他内心所向往的宁静、和谐、自由的田园生活。


    齐白石山水画肇始于芥子园画谱, 经过临摹与写生, 选择与弃取,才独创一格。1921年,齐白石应好友夏午诒之邀到保定小住,并借助夏午诒于军、政界的关系,结识了官居高位的曹锟。保利曾上拍之《广豳风图》亦为齐白石为曹锟作画而无论馆藏还是民间收藏,凡有“仲珊使帅”、“虎威上将军”上款的齐白石作品,皆可谓精品。本场lot1764《云山深涧》齐白石早年山水亦如此。


1764
齐白石  云山深涧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仲珊使帅命画。布衣齐璜。
印文:白石翁
鉴藏印:我家欢喜
已知著录:
1.《齐白石诗文篆刻集》,图三,香港上海书局有限公司,1961年9月。
2.《齐白石画集》,第129页,香港文化艺术公司,1967年。
3.《名家翰墨》,月刊第14期,第49-53页,2006年6月1日再版。
4.《齐白石研究》(第二辑),第118页,北京画院編,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
说明:“我家欢喜”为著名收藏家姚仲康(1919-2006)鉴藏印。姚仲康,山西永济人。1936年参加革命。生前曾任中国驻加尔各答总领事,离休前在解放军总参某部工作。通文史,尚读书,长于诗词。对於书画鉴定颇为用心,收藏明清书画尤其近代齐白石、黄宾虹、吴昌硕等名家作品,质优量丰,有名於时。
162×92 cm.
估价待询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左:上款人曹锟
中:齐白石赠曹锟《广豳风图册》
右:齐白石为曹锟制印

    齐白石早年山水作品《云山深涧》,无年款,上款人“仲珊使帅”为直系军阀首领曹锟(1862-1938)。根据须磨弥吉郎所藏近似构图的《宋法山水》的年款“壬戌五月”推断,二作创作时间应相差不久,当于1922年前後,其时曹锟正于直鲁豫三省巡阅使(1921-1923)任上,驻节保定。

    1921年,齐白石应好友夏午诒之邀到保定小住,并借助夏午诒于军、政界的关系,结识了官居高位的曹锟。我们目前所见齐白石为曹锟作画甚多,其中《广豳风图》、《云龙图》等藏于民间;《汉关壮缪像》、《宋岳武穆像》、《十六应真册》等藏于公立文博机构,而无论馆藏还是民间收藏,凡有“仲珊使帅”、“虎威上将军”上款的齐白石作品,皆可谓精品。


    在《齐白石日记·壬戌纪事》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一些关于齐、曹二人的有趣细节:“十八日,得天畸翁书,始知伊住保,请余住保。十九日,夕阳到保,住双彩,五道朝街七号夏天畸家。廿日,与子如函,内言有蓝洋布裳一件交老周拿出洗,未接回。天畸翁生于庚午十月廿四日亥时,盖余欲代求罗舜恂先生之夫人算命也。廿二日,得如儿复禀,闻郭慈园之太夫人于廿一日夜壬戌时作古。余即欲往唁,无奈有曹君有印石索刻,不能出保。已作书付儿辈,令其先去一看也。夜来枕上得挽词云:故国人民非大母,飞灵万里莫求当日宅;慈园风月好佳儿,扶病公余得事老年亲。”

    日记中讲述了“天畸翁”(即夏午诒,其自号天畸道人)邀请齐白石去保定的经过、住处以及一些日常,而到保定三天之後,齐白石由齐子如信中得知,其同乡好友“慈园”郭人漳(民国将领)的母亲逝世了,自己欲亲自去吊唁,而恰有为曹锟治印的任务在身,并不能离开保定。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曹锟对于齐白石作品的认可,以及在润例上的阔绰,用齐白石自己的话说,或许就是“羞其年将六十,犹受人怜”吧。本作所绘,应为桂林山水,以平直线勾勒山峰,不加皴擦,挺拔刚健,立意新奇,与时流迥异。我们依稀可以通过此作看出齐白石对于山水画的创作观,以及这种观念对他之后十余年所绘山水画的影响,如其诗所言:


逢人耻听说荆关,宗派夸能却汗颜。
自有心胸甲天下,老夫看惯桂林山。
曾经阳羡好山无,峦倒峰斜势欲扶。
一笑前朝诸巨手,平铺细抹死工夫。


左:齐白石《宋法山水图》须磨弥吉郎旧藏
中:齐白石《桂林山》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右:齐白石《龙山七子图》



    Lot 1765《鸳鸯并莲》乃“ 瑑良公子”合卺佳期,绘此《鸳鸯并莲》赠予神仙眷侣,乃对二人最美好的新婚祝福了。Lot 1766《国色天香》取其富贵吉祥之寓意赠送汪亚尘之作。lot 1768《菊酒延年》则取以菊酒嘱寿赠同乡张镇。


1765
齐白石  鸳鸯并莲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 瑑良公子吴洁女士佳期,同乡白石八十八岁。
印文:借山翁、白石、吾年八十八、人长寿
105×35 cm.
RMB: 2,000,000-3,000,000


老年心肠,不厌荷香。最怕牛羊,最喜鸳鸯。


——齐白石自作诗



    “衰年变法”後的齐白石自创“红花墨叶派”,在作画的美学里,负载着红与黑的对比,将底蕴深厚的文人画与热烈明快的民间审美观念相容并蓄地共收于一纸中,相生相荣。此《鸳鸯并莲》是典型的齐白石“红花墨叶”大写意花鸟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彰显了作者深不见底的笔墨功力和艺术成就。


    本幅是白石老人八十八岁的作品,可见他画此题材已达炉火纯青的境界。图中,齐老用水墨绘画张开的大荷叶,再用深浅不一的墨线钩上叶脉,墨色层次丰富,变化多端,淋漓酣畅。采用西洋红绘画的荷花在墨叶的衬托下更显娇艳动人,散发着阵阵清新荷香,令人心旷神怡。荷叶下的一双鸳鸯并排而游,亲密温馨,身上羽毛艳丽醒目,美轮美奂,栩栩如生,十分传神。荷花和鸳鸯都是对生活,尤其是新婚生活的美好祝福,所谓“福禄齐备,美满良缘”,正是人们特别喜爱的题材。齐白石巧妙地将雅、俗两种对立的传统熔于一炉,使他的绘画具备了雅俗共赏的时质。在近代绘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历史意义。


左:齐白石《福禄鸳鸯》1948年作 125×42cm《齐白石全集》卷六出版
右:齐白石绘赠徐伯阳《荷花鸳鸯》1954年作 100×33cm成交价 RMB:8,280,000

    本作上款人瑑良、吴洁为何许人,于现有资料虽未能查明,但从款识中的“公子”、“同乡”等措辞中,可以大致推测出,齐白石与这位“ 瑑良公子”的父辈既有同乡之谊,又有诸多交往,值其公子合卺佳期,绘此《鸳鸯并莲》赠予一对神仙眷侣,该是对二人最美好的新婚祝福了。

    本作装裱为荣宝斋原装原裱,现藏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购得後,一直珍藏,从未露面。实为吉祥精妙之作。


1766
齐白石  国色天香
镜心  设色纸本  1946年作
题识:予年八十六矣,依旧贫人。丙戌秋,飞来金陵转海上,居良友汪亚尘处,甚相关切。知予欲卖画,为予买尽胭脂。试画此幅,即赠亚公一笑,白石老人璜。
印文:借山翁、齐璜之印
说明:上款“亚公”即汪亚尘,名松年,改名亚尘,号云隐居士,祖籍安徽黄山,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艺术评论家。两度在上海美专任教。在民国时代,北京的齐白石、上海的汪亚尘、南京的徐悲鸿,各以画虾、画鱼、画马而著称于世,并称“画坛三杰”。
150×40 cm.
RMB: 2,000,000-3,000,000

    汪亚尘小齐白石三十岁,大徐悲鸿二岁,齐白石到上海,必下榻于汪亚尘的“云隐楼”,徐悲鸿来上海也住在汪宅,他们由艺术上的志同道合成为莫逆之交,每年都有一二次相聚谈心,切磋技艺,论古说今,还常因艺术教育事业商议至深夜。齐白石对汪亚尘的人品很赞佩,曾写了一块横匾:“云隐楼题词”调寄西江月:“云隐楼头高士,身离虎尾春冰。卷帘飞不到红尘, 只有雁声可听。看惯从前朱紫,不知将老丹青。可容风月平分,我欲与君邻近。”


    齐白石曾在1946年10月,经由“学生”张道藩引荐,偕同齐良迟、夏文殊到南京,参加蒋介石六十寿诞纪念活动,并被蒋介石召见。由中华全国美术会出面举办展览,後又到上海举办画展,作品200馀件。期间齐老威风八面,螺川姑娘(周錬霞)与李秋君双美人接站献花,汪亚尘夫妇盛情接待,张充仁为之塑像。


左:齐白石赠汪亚尘《紫黄富贵》
中:齐白石赠汪亚尘《花实各三千年》
右:汪亚尘

    据题识“予年八十六矣,依旧贫人。丙戌秋,飞来金陵转海上,居良友汪亚尘处,甚相关切。知予欲卖画,为予买尽胭脂。试画此幅,即赠亚公一笑,白石老人璜。”可知1946年,齐白石从南京转到上海,居住在好友汪亚尘的“云隐楼”,汪亚尘十分关心齐白石,为其买作画的胭脂,齐白石试画此幅《国色天香》赠予亚公留念。

    牡丹乃花中之王,国色天香,雍容华贵,美艳绝伦,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齐白石也特别喜欢画牡丹。他笔下的牡丹,用笔简练、老辣,寥寥数笔却生机盎然。齐白石晚年画了多幅牡丹,寄情于这种寓意繁荣昌盛的“富贵花”,称颂开国盛世。白石老人在自己生命的最後几年里依然喜欢画牡丹,就连他的绝笔之作也是一幅牡丹。此幅画作,牡丹花纯以胭脂点染,变化丰富而不单调,艳而不俗,饱满生动,枝叶用墨浓淡结合,大笔寥寥,每瓣每叶的形态处理都极有章法,或向或背、或张或伏、或显或隐、或枯或润,各不相类而变化万千,而枝叶繁茂之态跃然纸上。


    将齐白石的人物画置于二十世纪中国的人物画中,会明显地发现他与当时式微的中国传统人物画不同,与徐悲鸿、蒋兆和将素描引入人物画的“蒋徐体系”不同。纵观齐白石一生,人物画的风格变迁是与他整体的艺术发展脉络相一致的。类型多样,寓意丰富,将从民间带来的草根之情注入于明清以来的文人画风之中,不仅自成体系,更带来一股生气。比如本场的lot 1762《红线盗盒》人物衣纹用浓墨粗笔,简劲有力,追求一种畅快淋漓的笔墨效果,用笔随意, 不拘格法,人物质朴、拙重、简约、真率。


1762
齐白石   红线盗盒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齐璜。
印文:齐璜之印、一字笠渔、愿花长好月长圆人长寿、白石长孙
展览:“四绝——齐白石诗书画印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月。
著录:
1.《四绝——齐白石诗书画印精品》,第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2.《齐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93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
113×32 cm.
RMB: 1,700,000-3,000,000

    “红线盗盒”出自唐杨巨源《红线传》,讲述的是唐代红线女为平息战争而盗取金盒的故事,后世杂剧戏曲多有演绎,民间百姓更是耳熟能详。齐白石十分熟悉和喜爱红线女的形象,曾画过多幅《红线盗盒》。并作七律一首赞之,其诗曰:“魏州迢迢隔烟雾,千里月明御风去。龙文匕首不平鸣,银光夜逼天河曙。铜雀无人漳水流,一叶吟风下潞州。归来盗取枕前盒,何因不取枕上头。”


    齐白石早年师从乡人萧芗陔学画肖像,其时画了大量的仕女画,并有“齐美人”之称。但对于“齐美人”的称号他曾在《自述》中说:“仕女,几乎三天两朝有人要我画的……他们都说我画得很美,开玩笑似的叫我‘齐美人’。老实说,我那时画的美人,论笔法,并不十分高明,不过乡人光知道表面好看,家乡又没有比我画得好的人,我就算独步一时了。常言道‘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他们这样抬举我,说起来,真的惭愧得很。”可知齐白石对其早年仕女人物画的笔墨自觉尚有不足之处。
 
    此幅仕女形象柔弱削瘦,风姿绰约。蛾眉淡扫,朱唇吐艳,神态安详。眉眼、发髻皆细笔白描,工致生动。仕女衣纹用兰叶描,流畅明快。衣袂飘飘,衣裙则奇纵跌宕,顿挫有力,略施皴染,云气留白,衣角没入云中。从这里可以看出,齐白石在对传统的主动学习过程中,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审美心理也在悄然地沁润着他,并最终成为他个人审美心理定式的一部分。



墨斋藏画




藏家简介

    曹仲英,原名秋,1929年生。祖讳清,父文明,字子贤。直奉战乱避难中原,二战时西迁,胜利后北还,建国前迁往台湾。在台攻法律。暇时,常与友人探讨艺术,时访台北故宫博物院,对中国书画颇感向往、投入。1963年赴美,继续从事律师工作,同时不忘学习、研究、收藏、鉴赏中国书画;且以与友人、爱好者分享,共同研究、探探讨中国艺术,保存中国艺术精髓,弘扬、传播中华文化为乐事与己任。寒来暑往,六十余载,不曾间断,并陆续将平日硏究点滴及所搜材料付梓印刷。已出版有《四任》(1977年出版)、《清中期绘画》(1987年出版)及《虚谷与齐白石》(1993年出版)三部专著。




1832
齐白石  红荷
立轴  设色纸本
款识:志超女弟正,九十白石。
印文:白石、寄萍堂
展览:
1.“The Carved Brush:Seal Carving,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 QiBaishi(1863-1957)”,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2013-2014.
2.“Modern  Ink:The Art of Qi Baishi”,The Mozhai Foundation,2014.
著录:
1.《巨匠齐白石--诗情乐韵溢丹青 》,第54页,诗情乐韵溢丹青展览组,2010年。
2.Modern Ink:The Art of Qi Baishi,pp.17,123,The Mozhai Foundation and University of Hawai' i Press,2017.
说明:上款“志超”即范志超,出身于松江佘山范家滩一个小业主家庭,父亲是位中医;她在就读松江景贤女中时, 松江景贤女中当时集聚着一批中国现代史上的名人教员,如恽代英、肖楚女、邓中夏、沈雁冰、邵力子、柳亚子、陈望道、朱季恂、叶圣陶、杨杏佛等。 范志超与共产党早期的活动家有甚密的来往。 范志超与柳亚子关系很好,柳亚子戏称她为“三传女弟子”。柳是朱季恂的老师,朱是侯绍裘的老师,而侯又是范志超的老师,故柳亲切的称呼范为“三传女弟子”,而尊称柳为“太老师”。他们的交往从柳亚子的淄川、年谱、日记以及磨剑室诗词中可见一斑。
102×34 cm. 40 3/8×13 5/8 in. 约3.2平尺
RMB: 1,000,000-2,000,000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近现代书画部工作人员。

出版物


    此图作于1950年,乃齐白石“衰年变法”后形成之墨叶红花风格。作者以泼墨大写意绘大片荷叶,篆书浓墨写叶脉,笔墨气息浑厚,墨色变化微妙,富有凹凸立体感。大叶结构舒展,伸向画外,拓展了空间,虽占据画面大部然并不觉堵塞,反而使人想见荷色满塘之胜景。荷叶后一红色荷花探出,红荷虽小,却能引人注目,以荷叶墨色为衬,愈显娇艳。荷色之美,使人精神为之一振。荷花前面一莲蓬,大圆盘之中绘七个小圆形子粒,笔法简练稚拙,赭石设色,似感莲子成熟之芬芳气息。整幅画面墨与色之运用醒目、古朴而高雅,浓墨与深红并置,具中国古典审美意韵。

    齐白石擅长以金石篆籀、凝重朴拙笔法入画,以平正出奇之章法构成画面,此图主荷秆以大篆笔法由右下斜向左上书写,用笔稳健有力,后面花茎顺势向右上倾斜,二者形成全图整体动势。下部小荷叶小篆用笔,交织穿插,乃丰富画面构成与完善空间关之重要元素,塑造出荷塘中立体空间。

    右下角“T”形小荷正好包裹主荷干之尾端,似有将氯息包涵之意,使之在画面中回环流转。全幅以金石书法用笔与颇有韵律之章法布局,使观者感受到荷塘中形象鲜活之生命力。


1833
齐白石  雄鹰
镜心  设色纸本
款识:鹰兮鹰兮,深林藏栖。既饱野雀,又搏我鸡。恩开三面綱罗低。白石题。
印文:老苹
展览:
1.“The Carved Brush:Seal Carving,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by Qi Baishi(1863-1957)”,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2013-2014.
2.“Modern  Ink:The Art of Qi Baishi”,The Mozhai Foundation,2014.
著录:
1.《巨匠齐白石--诗情乐韵溢丹青 》,第14页,诗情乐韵溢丹青展览组,2010年。
2.Modern Ink:The Art of Qi Baishi,pp.14,The Mozhai Foundation and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2014.
77×33 cm.
RMB: 1,000,000-2,000,000
注:此件作品的交接地点为中国香港,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近现代书画部工作人员。

出版物

    齐白石以画鹰闻名,二十至四十年代创作了众多松鹰题材作品,建国后,曾画松鹰加题送与毛泽东,可见对自己画鹰作品之自信。

    此幅乃齐白石画鹰佳作。其画鹰以松鹰题材见多,此鹰却有所不同,栖于柏树而非松树。推测齐白石特意避开松鹰题材含义(歌颂英雄)而另有所指。白石画鹰及题诗,多有所寄,本幅特题“鹰兮鹰兮,深林藏栖。既饱野雀,又搏我鸡。恩开三面网罗低。”读来觉有规劝之意。日本占领北平时期,齐白石画名已著,常有日本人登门求画,此图极可能是日本人订制,由于环境所迫,在难于推脱又不想失去民族气节情形下,改换方式,将代表歌颂之意的松树换成柏树,又在题诗中表达不满及规劝之意。如此,则此图乃齐白石爱国之情与坚强不屈之民族精神生动印证。

    再观构图,此幅章法独具匠心。柏树从左上斜下,行书题跋于右上直下,画面上部没留多少空间,鹰回首下探,眼神锐利,双翅紧收,两爪紧抓树干。可见此鹰之注意力在下方,似正在寻觅猎物。此幅构图与鹰之动作亦切合画面主题。此外,齐白石画鹰水墨较多,设色极少,此幅乃设色。鹰头与身以土黄、朱砂等调配,额头留白处表现眼睛上方白色羽毛,与浓墨写成之鹰眼相衬,更显眼睛利有神。

    柏叶用墨与花青相参,又与鹰喙、爪之花青呼应。半透明花青表现出鹰喙光滑,又与鹰羽毛形成对比。此图色与墨之融合巧妙浑然,表现出柏叶自然影绰之感与鹰羽毛之浑厚层次。通观全幅墨气,色彩,关系和谐整体又注重细节之对比呼应,生动而具表现力,富有韵律与节奏感。此种色彩运用之高超手法使全幅画面色调高雅又精神洋溢。作品立意、构图、用笔、用色巧妙结合,实为代表其成熟笔墨语言与彰显时代特色之佳作。


 1792
齐白石  荷花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
1.老萍制。印文:齐白石
2.此幅予三子子如记得父子居宣内下龙泉寺时作也,已经八年浩劫。丁亥重题,白石。印文:白石老人、吾家衡嶽山下
131×31 cm.
RMB: 2,060,000-2,800,000


    题跋中称“三子子如记得父子居宣内下龙泉寺时作也”,可知此幅作品大约作于1920年。是年前后,齐白石的生活十分奔波,住所也几经迁徙。先是为避家乡兵匪之乱只身赴京,又因避张勋之乱避居天津,回京后移居法源寺,后又移居龙泉寺,再到石镫庵,象坊桥观音寺等地,直到1926年,才在跨车胡同买下一所宅院安定下来。这期间齐白石将三子齐良琨从湖南携来北平读书,此幅是父子二人在龙泉寺暂居时所作,并于1947年重题。无论在生活中还是艺术上,此作都记录了齐白石一段不可忽视的历程。当时他一方面要为生计奔波,一方面要改变自己的画风以适应时人的艺术趣味。从此时起,齐白石开始了持续十年之久的“衰年变法”,以鲜艳热情的大写意画风替代过去冷逸的画风,即如此幅《荷花》。画面构图饱满,描绘了秋天荷塘意境,大笔挥写的赭色荷叶显示出一种枯黄的效果,墨笔写成的莲蓬则预示着成熟和收获。整幅笔法苍劲老辣,墨色轻重适宜,荷叶、荷花、荷梗和莲蓬的穿插自然有序,富有形式之趣,是为白石在“衰年变法”开始之际的大写意画佳作。


 1793
齐白石  寿酒
镜心  设色纸本 
题识:寿酒。石坡先生长寿。八十老人齐璜作。
印文:木人、齐大、人长寿
说明:上款“石坡”即白石坡,天津梦华室老板,同时也为齐白石代挂笔单。齐白石为其作画较多。
来源:北京保利2005年春季拍卖会,第542号拍品。
82.5×34 cm.
RMB: 2,000,000-3,000,000

    在齐白石的绘画生涯中,寿桃是非常广泛的创作题材,屡为求画者订制。蟠桃辅以佳酿,表达菊酒延年更添寿的蹁跹美意。客居京城数十年,齐白石对故园的想念之炽可想而知,但迫于时局动荡,无法归里。对于旧友,白石也十分怀念,总画飞琼之桃实、麻姑之杯酒为友人祝寿,良愿老者多寿少者多子。
 
    画中桃子与酒壶分为两组,一前一后,构图饱满,空间关系明确。三个桃子相互偎依在竹篮里,桃子施以洋红和藤黄,直接以没骨法写之,用笔简括而气氛热烈。竹篮用重墨勾出,并画出边缘纹饰,烘托出桃子的鲜艳成熟。酒壶与桃子拉开适当距离,以淡赭色画出,寥寥数笔,看上去既单纯又丰富。酒坛外部植物编织以干笔破锋写出,看似漫不经意,与寿桃配合得宜。整幅构图虽简,但色墨浓淡轻重的对比处理极佳,具相辅相成之效,令画面呈均衡的布局,再配合笔力浑厚的篆书题字,乃白石晚年一件“寿酒”题材的佳作。


 1795
齐白石 松鹰图
镜心  水墨纸本   1934年作
题识:甲戌秋八月制于北平寄萍堂上,白石齐璜。
印文:齐大
展览:“四绝——齐白石诗书画印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月。
著录:
1.《齐白石作品珍藏卷续》,第94页,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年。
2.《四绝——齐白石诗书画印精品》,第5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09年。
100×33 cm.
RMB: 2,000,000-3,000,000

    松鹰是齐白石最喜画的题目之一。迄今所知,齐白石的松鹰图都作于其定居北京之后,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先后画过很多不尽相同的松鹰图,而白石于北京画鹰及题诗,多有所寄。他的家乡多松树和飞禽,画松画鹰不免勾起乡思。如《题画鹰》诗:“振羽何曾猎一图,无穷搏击只私肥。如今四面全开网,浅草平原一纵飞”;“祝网无惊四面深,兰年击处尚搜寻, 终朝立此好泉石,要洗搜寻处处心。”白石诗画把鹰比作搏击搜寻的“英雄”,他们占据“好泉石”,但常常不过“ 只私肥”而已,他希望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这是身处军阀混战年代的贫民百姓对“盖世英雄”们的期望。当然,除了寄寓以外,白石更爱雄鹰本身。作为猛禽,鹰体现着一种刚健有力之美,把鹰画得真实生动,笔墨苍劲有味,能使人获得强烈的精神享受。齐白石画鹰,追求真似生动,把鹰画得精气活现,有雄视苍茫大地之慨。把鹰与松画在一起,不仅是鹰常落松枝,也因为松元身具有一种挺拔不凋、不惧风雨的品质。


——郎绍君



 1797
齐白石  乡思图
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
1.予居京华廿又八年,每逢中秋,此心飘然,已归黄茅驿里。黄茅驿藕美甲天下。印文:木人
2.湘潭南行,九十里即黄茅驿。白石又记。印文:白石翁
100×33 cm.
RMB: 1,100,000-2,000,000

    在齐白石自述中曾言“他出生于在湖南湘潭杏子坞的星斗塘,当时白石铺附近有一个黄茅驿,它是一个比较大的驿站,当时新到任的巡检官,到任后威风八面,锍炮连天,在乡下游垅,四面八方老百姓看热闹……此幅《思乡图》正如老人题跋中所言是其晚年正值中秋佳节,老人思乡情切,想起家乡黄茅驿藕美甲天下,因此作莲藕来寄托思乡情思。他将家乡日常所见之物莲藕与苹果,赋予了深刻的精神内涵,远远超越了绘画本身的外在体现。此作浓淡虚实,挥洒自如。画面中的莲藕造型简练质朴,用笔老辣拙趣,用墨酣畅淋漓;果篮以篆笔浓墨写出;苹果赋色上鲜艳泼辣,明快浑厚,天然、明快之气息扑鼻而来。欣赏此画,仿佛把观者也被带进齐老生机黯然的乡野生活,那是老人的快乐时光。



中国近现代书画(一)
6月17日 10:00  A厅






1069
齐白石  牵牛花
立轴  设色纸本  1950年作
款识:澄雄先生之雅意,时庚寅冬九十老人白石。
印文:白石、大匠之门
说明:上款人李澄雄(1915-1973)为原上海公信行负责人。
Qi Baishi Morning Glory
hanging scroll; ink and color on paper; painted in 1950
96×36 cm. 37 3/4×14 1/8 in. 约3.1平尺
RMB: 1,500,000-2,500,000
    齐白石牵牛花的画作是十分出名的,数量也是颇多的,齐白石在创作时留下来不少关于牵牛花的作品。齐白石画牵牛花,其原因追根究底是有一部分与梅兰芳的友情情结在里边。齐白石曾在梅兰芳住处得以欣赏到各种各样美丽绽放的牵牛花,梅兰芳处牵牛花的品种也不可谓不多,看的齐白石不禁喟叹。齐白石看到牵牛花不禁想起儿时的一些记忆,童年篱笆边上的牵牛花,引起了齐白石对于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这时他开始思考,将一些留在记忆里的弥足珍贵的美丽的事物用自己的笔画出来。藉由手中的笔,对儿时事物的勾勒,来表达心中对家乡以及孩提时候的眷恋之情。故齐白石画的一手经典漂亮的牵牛花,其手中的牵牛花,因其注入的情感而格外生动。
 
    齐白石的牵牛花以水墨为叶,以线条的粗细和浓淡简单而传神得勾勒出牵牛花的茎叶,而牵牛花的花,齐白石则钟爱洋红色,浓墨勾勒的茎叶,聊聊几笔,却恰如其分,墨色与红色的简笔描绘下,是齐白石那份带着思乡情怀的积极向上努力绽放的牵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