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26 潘天寿 1953年作 竹石双禽图 立轴

竹石双禽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526 作品名称 潘天寿 1953年作 竹石双禽图 立轴
作者 潘天寿 尺寸 131×31cm 创作年代 1953年作
估价 2,200,000-3,200,000 成交价 RMB 2,53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二)》,第16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题识】高铁岭且园,不喜用熟纸作指画,以其少墨色枯湿之变也。玉山同志鉴可,五三年新春大颐寿者指墨。
【印文】阿寿、潘天寿
【展览】“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1年。
潘天寿的画上,山水、花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这在他解放后的作品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山水、花鸟画的融合,是与画家个人的爱好分不开的。他曾说过:“古人作山水,却少搭配山花野卉为点缀,盖因咫尺千里之远透视,不易配近景之花卉故也。”该幅作品作于1953年,画面描绘双禽立于山石之上,下部斜伸出竹叶,潘天寿采取指画技法表现,指墨画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绘画形式。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即有画家张璪作画时“或以手摸绢素”的记载,已开指墨画之先河。至清初康熙年间,铁岭高其佩,则开始尝试不用毛笔,单用手指蘸墨作画,成为指墨画的正式创始人。潘天寿曾言“予作指画,每似高其佩而不同”,该幅画作上墨韵浓、重、焦、淡相渗迭,凝重生辣,粗中有细,生拙而不霸悍,有毛笔画难到之意,雅静而非雅致小巧,尤其是有笔墨而无笔墨痕。概言之,该幅画作潘天寿以指所画,墨彩纵横交错,构图清新苍秀,气势磅礡,趣韵无穷。画面灵动,引人入胜。

以指为笔
潘天寿的指墨
指墨画(又称指头画)是潘天寿绘画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伴随着潘天寿走过了辉煌的艺术人生。
1971年,刚进9月,潘天寿的病情忽然奇迹般地转好了,他的大儿子潘炘要为他修剪指甲,他说:“留着吧,好起来我还是要画指头画的……”不过,9月5日凌晨,潘天寿就驾鹤西去。临终之前,他还对指墨画念念不忘,足见他对这样一种非常人能够涉猎的艺术样式是何等地眷恋和痴迷。
关于为甚么他要画指头画的问题,他有许多精辟论述。他曾说:“余作毛笔画外,间作指头画。何哉?为求指笔间运用技法之不同,笔情指趣之相异,互为参证耳。运笔,常也;运指,变也。常中求变以悟常,亦系钝根人之钝法欤?”他用指头作画,是为了在平常用的毛笔上发生变化,并通过这种变化,找到毛笔与指头之间的不同技法和情趣,从而打破毛笔作画的常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使自己的艺术得以开拓和创新。他深知“有常必有变”的道理,但是“常”易“变”难,变革越难,他越要往前走,尽管他谦虚地称自己是“钝根”之人用钝办法变革。
对于毛笔和指头之间的关系,他讲得更是生动透彻。他说:“要想在指头画上有所成就,必须先认真学习毛笔画,如果不在毛笔画上扎下稳固的基础,而错误地认为指头画新奇,或者以为用指头画来画可以取巧,可以为奇炫世,不愿在毛笔上下苦功,这是不对的。而且有了毛笔的基础,还得对指头画有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学无偷巧,必须踏踏实实,才能更多更好地创作指头画,放出这朵美丽的花。”他以自己刻苦实践的经历告诉学习指头画的人,一定要在运用毛笔作画方面打下扎实的基础后,再学指墨画,就是那样也要循序渐进,不要只是想着指头画“新奇”,可以取巧、“炫世”。
据说,指头画始于唐代的张璪。但实际上,张璪平时喜用“退笔”(秃笔)作画,只是偶尔用手指涂抹而已。真正使指头画绽放光芒的,还是清代康熙年间辽宁铁岭人高其佩。高其佩,字韦之,号且园,擅画花鸟、走兽、人物、山水,特别是在指头画方面成就极高,被称为指头画的创始人。潘天寿深受高其佩的影响,通过在“常”与“变”的艺术创作道路上苦苦探索,最终成为开拓、创新指头画的一代大家。正因为自己面前有高其佩这样一座指头画的“大山”,所以潘天寿下定决心,一定要逾越这座“大山”。他经常在自己的指头画上题“拟高铁岭”、“有忆高铁岭且园”之类的款,意存逾越。他还多次说:“予作指画,每拟高其佩而不同,拟而不同,斯谓之拟耳。”
潘天寿在指墨画上拟高其佩而又不同于高其佩的重要一点,就是不管是大幅巨制,还是盈尺小品,他都是倾其全力,苦思冥想,一丝不苟地进行创作。高其佩所作多是应急、应酬之作,有时还请别人代笔,作品虽多,但精者甚少。潘天寿大量的指头画中,题材多是鹰、鹫、猫、梅、竹、松、荷、蛙等,也有山水。特别是他画的鹰、鹫,既有高瞻远瞩者,也有俯视逼人者,有立,有蹲,有敛翅,也有振羽,从鹰、鹫炯炯有神的双目之中,从生涩老辣、水墨淋漓的挥写中,我们可以看到潘天寿指头画的非凡功底和独特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