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561 张大千 仿王诜连山断磵图 立轴

仿王诜连山断磵图
拍品信息
LOT号 2561 作品名称 张大千 仿王诜连山断磵图 立轴
作者 张大千 尺寸 212×86cm 创作年代 --
估价 7,000,000-9,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绢本 形制 立轴
【著录】Challenging the Past:The Paintings of Chang Dai-chien(《血战古人 - 张大千绘画回顾展》),P37,Jan Stuart,Shen C. Fu,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2。
【题识】连山断磵图。元佑五年庚午孟夏月,保宁赐第王诜制。
【说明】黄金荣旧藏

黄金荣(1868—1953年),祖籍浙江余姚,生于江苏苏州。旧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帮头目,与张啸林、杜月笙并称上海三大亨。
“临摹中将古人的墨法、用色、构图、透过一张又一张的画作,仔细观察它的变化,并加以了解、领会、深入内心,达到可以背出来的程度,然后经过背临过程,使古人技法运用自如,最后把古人东西变为自己的。”
—— 张大千

在20世纪的中国画坛,张大千无疑是一个传奇,他个人的艺术造诣已不必赘述,他的伪古亦是神话一般的存在。张大千的伪古不仅曾让吴湖帆、溥儒、黄宾虹、叶恭绰、罗振玉、陈半丁等当时国内一流鉴藏家“走眼”;甚至至今,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收藏的《宋人吴中三隐》、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石涛山水》和《梅清山水》、耶鲁大学美术馆收藏的《石溪设色山水》、伦敦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巨然茂林迭嶂图》、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金农墨竹图》、《倪元璐仿米家山水》、《石涛书画合璧册》、台湾故宫博物馆院收藏的《二十一观音》、《罗释迦牟尼造像》隋唐的佛画等等张大千的伪古作品被当作真迹收藏于这些博物馆。
张大千在艺术上的终极成就自然是他晚年开拓中国画的新面貌,这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上无可撼动的地位。而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他深受世人瞩目的另一项特殊的才能却是他善于伪仿古代诸多名家的画作而让人难分真假。张大千的“血战古人”,使他对中国画史上各家各派的风格技法及精神内涵无不通晓,这促使了他集艺术史大成的艺术创作。
在国际上,许多知名的博物馆并不把中国历代“传”(Attributed)为某古代画家的画作视作伪作,而仍旧认为这些伪古有很高的考古文化价值。确实,当千百年后,当我们距离古代真迹原貌更加遥远的时候,张大千所作的这些伪古作品,也会让我们更为接近古人画风的气息。
正如傅申先生所评,此幅张大千仿王诜《连山断磵图》是以陈老莲的作品风格融入到宋人王诜的画风意境中,但这也足以代表张大千对王诜的认知和诠释,此外更是张大千个人艺术风格的精彩呈现。
从伪古作品质量上看,张大千的伪古不仅临其貌更能达其境。张大千不仅对绘画技巧其所仿画家精心研究,从精仿制印到不惜重金购买旧印泥、旧颜料、古旧纸张、旧绢老墨,这些细节也都甚为考究。比如此幅在张大千仿王诜《连山断磵图》盖“宣和殿宝”印,来说明此卷曾入宋宣和内府。
神追意摹血战古人 悠游丹青旷世奇才
浅读张大千仿王诜《连山断磵图》
佛说世界有小千、中千、大千之别,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合一千世界名小千世界;小千加千倍,名中千世界;中千加千倍,名大千世界。一九二零年,年方二十一岁的青年张爰投身佛门,取法名『大千』,原先含有皈依佛国天界之意,但在他返俗以后,『大千』的号却跟随了他终生,成了他在大千艺术世界里捭阖上下,纵横驰骋的生动写照。
大千先生的山水,从清初四僧起家,后又受董其昌画论的影响,直探南宗本源,上追董巨。可是,他并不一味追随董其昌的尊南贬北论。徐悲鸿撰《中国今日之名画家》一文时,对大千的评语是:“大千潇洒,富于才思,……山水能尽南北之变(非仅指宗派乃指造化本身)。”说明大千对山水的取法,并不专走南宗路线,也能同时画北宗风格的作品。
在民国初年的画坛,由于溥心畬先生之南北皆宗,以及故宫博物院的成立与展览,北宗名作如夏圭的《溪山清远图》卷等,引起国人学习的兴趣。所以,张大千也并不排斥北宗,而且他特别对溥氏的北宗画大为推崇,他说:“溥心畬致力此道,功最深,用笔设色,高步元人,叹为绝诣。”
大千友人于非厂在1930年代中期高倡“南张北溥”之说,自此大千与溥心畬齐名,两人成为交游的主要对象。当有合作画的场合,大千总有机会观摩,再加上他平日留心各种机缘,得以观赏古画名迹,因此大千画北宗,也能得其精神。接触这些正统派名家的画,其工细精谨的笔墨,又成为他最新的养份。不过,人们一般仍以此期尚为张大千集仿古大成阶段,距此后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尚需时日。张大千本人也在其《大风堂名迹》序言中说:“余幼沃内训、冠侍通人、刻意丹青、穷源篆籀。临川、衡阳二师所传,石涛、渐江诸贤所作,上窥董巨,旁猎倪黄,莫不心摹手追、思通冥合。”似可坐实。时人及今人亦据此以为定谳,如巴东《张大千研究》之类,在在多是,不必一一。事实上,尽管还在所谓“上窥董巨、旁猎倪黄”阶段,张大千此期所作已经多有其本人独特印记和意象,只是论者多以笔墨、形式、线面为立说依归而罔顾于此而已。检诸张大千20世纪30年代中及其前后所作诸幅,不管题材的体现、色墨的采用等,都能找到这种已经烙上张大千印记的意象元素:广阔的天地间,踞于画幅一角的孤独的观者。
此种意象,大抵出于张大千对自己在当时艺坛所处地位的自省。当时,张大千以蜀入京,期望能一展头角、搏得大名,以不负平生所学。但当时的北平艺坛,龙蛇混杂,张氏不得其门而入;加以国势日艰,虽经于非厂鼓吹,仍不得跻身上流,大是郁闷,故有张大千仿石涛戏陈半丁之事,似极可解颐,然亦可窥大千当时落寞不得之心。发于笔下,故当时所作,幅中多安排一踞于画面角落的观者,仍然是张大千式的古士人形象,斑鬓方巾、大袖长袍、或坐或立,或背面读者、或侧面画外,似有满腹心事。——这显然是张大千彼时真实心态的外化。
此幅仿宋人王诜《连山断磵图》青绿山水正是此中杰构。王诜,北宋画家。字晋卿,太原人。幼好读书,长有才誉,神宗赵顼选尚英宗女蜀国公主,官驸马都尉,定州观察使。嗜书画,家有宝绘堂,广藏法书名画,苏轼为之记。并与黄庭坚、米芾缔交,相互“析奇赏异”。因他“攘去膏梁,黜远声色,而从事书画”,召致蜀国公主和神宗的不满。其山水,近规李成,远绍王维,好写江上云山、幽谷寒林与平远风景,笔意清润挺秀,苏轼说他“得破墨三昧”。亦善用青绿重色,深得“金碧绯映,风韵动人”的格调,起着从“金碧”过渡到“水墨”的桥梁作用,被称为“不古不今,自成一家”。曾坐苏轼累,被谪贬到南州(今四川綦江),沿途饱览千山万水,搜集创作素材。楼钥题其《江山秋晚图》说:王晋卿“不有南州之行,宁能画写浩然词意耶?”兼善墨竹,学文同。能诗。
“王晋卿画水石云林,缥缈风尘之外,他日当不愧小李将军,其作乐府长短句,踸踔数语而清丽幽远,工在江南诸贤季孟之间。近见书戒坛院佛阁碑文,字与笔画皆顿进,所谓后生可畏者乎。”由此可见文人雅士们对王诜及其艺术的评价之高。
张大千自谓“上窥董巨,旁猎倪黄”,其融汇董巨一脉自然得其神髓,而于王诜也颇有会心,他对王诜作品的认识来自董其昌的仿品,但与真迹比较截然不同。其安排、布置、经营等尤见匠心,与同期其它所作比,也亦别有长处。
全幅用笔细秀,前景几株耸然挺立的松树和古柏,姿态各异。一高士憔悴独往、孤身临流,颇有寄托。对岸深谷中奔泻而下的高瀑直落山脚,在乱石堆中形成迸溅的急湍,复注入深潭,留下最后的涟漪。主峰在画面中央,上不见顶,白云掩映山谷间,使全画呈现明净华美,精丽而有士气的装饰趣味,如此深邃绝景,在展开卷轴观画的霎那间,仿佛是那世外的幽敻天地为之洞开,正是王诜所传承的北宋院体画的风格。
全画以青绿为主调,山石的脉络阴阳,及不同树种,而敷设从深蓝到浅绿的丰富色阶,对比出近景画面松树树身略施赭石,高士的暖色系浅朱衣裙占较少的比例,他特别注意安排冷暖色调的交相配置,为画面增添凝重的气势与量感,使得全幅甚具装饰效果。在极富装饰性的外表下,仍然藴藉者诗情的书卷气,实乃大千先生的过人之处。“山耶云耶远莫知,烟空云散山依然。”不过,当时迫于时势国势,上达暂且无道,张大千只能将平生所学付诸笔墨;但又自恃天纵英才,仍然埋没下尘,心颇不甘,于是将自己心事托付与画中人,聊抒心底忿郁。
就艺术而论的美学立场而言,张大千完成此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是极高的,与其署“张大千”本款所不同的是仅仅这承载的媒介是一张“古画”,这是张大千个人艺术诸多方面的另一体现,是研究张大千艺术的重要画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