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361 清18世纪 铜鎏金象宝 (一对)

铜鎏金象宝
拍品信息
LOT号 6361 作品名称 清18世纪 铜鎏金象宝 (一对)
作者 -- 尺寸 高31.5cm 创作年代 清18世纪
估价 8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
材质 形制


铜鎏金 汉藏风格(北京宫廷)

此象以铜精铸,通体鎏金,金水饱满肥厚,宝光华美。大象作立姿前行状,长鼻向上扬起内卷,四足健壮如柱,神态安详温和,一幅悠然自得的模样。宝象周身批璎珞,异常奢华,且象鞍刻画精美的番莲纹,背驼摩尼宝,显现了其宫廷佛教供器的尊贵地位,雍容华美,造型典雅,铸工精良。其底座在同一时期的雕塑中亦极为少见,为受西方巴洛克风格所影响的新样式,是清代乾隆时期典型的装饰工艺风格,极为有代表性。
象宝(或称白象宝)是藏传佛教的七政宝之一,唐《俱舍论》言,转轮王出现于世,便有七政宝出现世间使四方顺服,此七政宝为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主藏臣宝与主兵臣宝。除了作为法器之外,由于历代崇佛帝王常以护法者转轮王自居,七政宝后来也常被帝王借用来象征国泰民安。而象宝背上所驼为「摩尼宝」或称「如意宝」,下承莲台。摩尼宝珠为消灾的象征,用以祈求幸福平安、招财进宝。
巴洛克艺术是指十七至十八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等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清代乾隆时期中西方艺术有了一定程度的交流,巴洛克与中国古典艺术发生了交融,本品即为此类的代表作品。在佛教题材中加入华贵大方的纹饰,整体灵动洒脱,不拘一格,雕琢精细流畅,中西合璧,为清代宫廷时代精神之体现,极具皇家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