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03 林风眠 向日葵与静物 镜心

向日葵与静物
拍品信息
LOT号 2803 作品名称 林风眠 向日葵与静物 镜心
作者 林风眠 尺寸 68×68cm 创作年代 --
估价 3,200,000-3,800,000 成交价 RMB 5,40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
1.《林风眠画集》,图版40,台北历史博物馆,1989年10月。
2.《林风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下)-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542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10月。
3.《泼彩敦煌:张大千的艺术与生活》,第112页及图版19,巴东着,典藏艺术家庭,台北,2005年。
【题识】林风眠。
【印文】林风瞑印
【展览】“林风眠九十回顾展”, 台北历史博物馆,1989年10月5—31日。

【来源】冯叶女士收藏。

林风眠的静物画似乎借鉴了西方惠斯勒和马蒂斯的绘画,即重视光、色和平面分割技巧。他还善于把明暗对比纳入构图之需。以深暗背景衬托淡色主体。在色彩上林凤眠尤喜用最响亮的“黄”色,在形体造型上采用几何形组成“力”的均衡。在画面上既有黑白色调与笔线,又有光的闪动、色彩的变化。既有西方绘画那种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又有中国绘画那种宁静的文化气质。
摘自《文化研究》郎绍君著1990年第3期

双重人生:林风眠沉静的色彩交响曲
静物画属林风眠鼎盛期的典型题材,这件作品曾出版于研究其艺术创作的重要出版物上,由日本学术图书出版株式会社于1992年出版的《林风眠的画集》一书中。
林风眠曾无数次地在静物题材试验各种形状与色彩的组合构成,本幅中两盆相似形态和颜色的仙人掌花,一前一后,一左一右,来回呼应,而中景的果盘与向日葵,一高一低,一左一右,同以白色器皿和黄绿为主色调,达到平衡。最强烈的对比,是背景中左右均分的黄色窗户和黑色墙面,而与墙面相连的黑色桌子,又将画面划分为上下对比,以暗色衬托出明亮耀眼的光感和静物鲜艳的颜色。芒果的青绿,向日葵的橘黄和柠檬黄,葡萄的亮紫,绿叶深浅不一的黄绿、翠绿,仙人掌的粉蓝、粉白,色调极为丰富多变,但都统一在整幅画面的暖色调中。而桌子与窗户的空间关系,还有花盆、果盘等器皿的透视,带有明显的平面化与装饰性的倾向。《向日葵与静物》宛如多声部的形与色的交响曲,变幻万千,令人沈醉。
静物题材在林风眠的创作中有特殊位置,它常常是构图实验的产物,尤以50年代初期那些带有立体主义构成味道的作品让人难忘。这幅《向日葵与静物》虽没有那么强烈的实验性质,画面显得唯美而高雅。但在桌子与窗户的空间关系及花盆、果盘等器皿的透视上,其平面化与装饰性的倾向非常明显。而画家在向日葵、仙人掌与水果的鲜艳色彩,黑色背景与窗子,光与色之间,不同的几何形体之间给自己设置的种种难题,都一一得到解决,所有的视觉元素,都统一而和谐。此外,向日葵、仙人掌的搭配以及盆花的数量都是林氏静物中少见的,这也给此画增加了可资玩味的细节。
如何表现花卉,首先林风眠特别重视观察,从自然中学习。他曾说:“我认为学习绘画的都必须先学素描,三年以后再选科。学画不外两方面,一方面是从自然学到东西,一方面从历史学到东西。中国画的学习偏重历史。西洋画是偏重自然的,但如果推到最初的中国画仍然是以自然中取到东西,移动要从自然里面来,一定要从生活中来。种花,爱花,才能画花,否则表现出来的花也是没有生命的花,死的花。杭州艺专的动物园就是为了动物写生服务的,有鸟,有羊,有白鹭,还有鹿。最初学画当然可以临标本,画死的。中国画和西洋画作风不同,出发点不同,我认为主要是从历史经验拿东西和向自然拿东西之不同。”在西湖旁边的林风眠宅内,有一个大院子,围绕草坪四周,种植各种颜色的花卉,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林风眠都捕捉他们成长历程。
林风眠喜欢在方形画面中,只容纳一个大图的构图方式,构成大气磅礡之感。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画花的时候,不论是剑兰,鸡冠花,大理花,绣球花,紫藤花,向日葵等各种盆花,都是在圆形花瓶或花盆上成放射状展开,占满画面,令人感到无限饱满。这些锋利的线并非只是孤立的线,它们是画面几何形态构成的因素。画中花朵枝叶交织错落,不规则中其实有几何的规则,这往往是造型美术的奠基石。正方形画面意味着向四方等量扩展,以求最完整,最充实的内涵。圆形亦是扩展到最大量感的结果。以造型角度看,方与圆近乎等值,给人以重量感,整体感,而有别于传统的中国卷轴画,令人耳目一新。他以西画方式表现花卉作品的现代感。强调绘画性而淡化中国长轴型的文学性。如果我们承认如何面对传统与西方的文化资源还是未完成的课题的话,那么林风眠在时代变幻、命运沈浮的隔绝中所获得的宝贵艺术经验,就仍然值得钦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