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62 黄宾虹 雁山纪游 镜心

雁山纪游
拍品信息
LOT号 2862 作品名称 黄宾虹 雁山纪游 镜心
作者 黄宾虹 尺寸 95×43cm 创作年代 --
估价 600,000-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著录】《银座风韵——银座美术馆馆藏作品集》,第90页,山东美术出版社,2007年12月。
著录:《海上风——海内寓贤》(上册)第42页,上海书画出版社,2013年9月。
【题识】古人以草隶作画法,树如屈铁,山如锥画沙。兹写雁山小景,拟为守中先生博粲,宾虹。
【印文】黄宾虹
【鉴藏印】我以信为宝
黄宾虹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上承前启后的大家。他在五十岁前驰纵百家,溯追唐、宋。七十岁后融会贯通。他的绘画,在深研传统,取精用宏的基础上凝聚和升华,从而熔铸到自己的艺术世界里。黄宾虹无论于绘画还是养生都是深得“道法自然”之理的,他自己曾说:“艺术是最高的养生法”,“寄情于画,笔墨之际,无非生机。”从此画中我们看到,晚年的黄宾虹确已进入一种“澄怀味道”的境界。
黄宾虹之山水早期深得宋人山水严谨作风的熏陶,致力于营造出宏伟的境界和“沈雄浑厚”的笔墨结构,在八十岁以后,其笔墨愈加简化,风格愈加粗放,在此作中,山石上不仅有或枯或润的横皴、竖皴,亦有“以点作皴”,笔墨虽然粗简,同样笔力扛鼎,设色虽然不多,却与墨气融洽为一体。整幅妙夺化工,乃画家晚年粗笔山水之佳作。

写生只能得山川之骨,欲得山川之气,还得闭目沈思,非领略其精神不可。余游雁荡过瓯江时,正值深秋,对景写生,虽得图甚多,也只是瓯江之骨耳。
——1948年黄宾虹答编者问写生法。
六法传丹青,造化育万物。圣人原法天,惟人与天近。至道根自然,骊黄牝牡间。
——黄宾虹 1953年
画须熟中生,生涩不浮滑。自有静气,而不甜俗。
——黄宾虹 1953年题识
半壑松风,一滩流水。此画家寻常境界,天游,云西,聊聊数笔,与墨华相掩映,斯境须从极能盘礡中得来,方不妇弱。
——黄宾虹 1954年
石涛曾说“搜尽奇峰打草稿”此最要紧,进而就得多打草图,否则奇峰亦不能出来。懂得搜奇峰是懂得妙理,多打草图是能用苦功。妙理、苦功相结合,画乃大成。
——黄宾虹 1955年

此画作为黄宾虹游历雁荡山后所作,“雁山濒海高出霄,汉间履源不知所。抬其址之尽重入,海峤断岸千尺下。临巨津浙以东山指名胜,奥邃者首称焉。”黄宾虹对雁荡山的痴情,堪称情有独钟。黄宾虹自1916年起就开始游历雁荡山。1931年5月,66岁的黄宾虹从上海船经舟山、坎门,入乐清,游雁荡,一路赋诗。著有《游雁荡日记》、《雁荡纪游》;大幅画作有《雁荡山巨幛》、《大龙湫图》、《三折瀑图》、《响岩三景》、《铁城壮观之图》及《雁荡记游册》等。雨雾晨昏暮色中的雁荡山,恰恰给了他少有的灵感与冲动,为了体验雁荡山“清游日日雨纤纤”、“漠漠云烟雨不收”的意境。他甚至不惜冒雨涉险翻过了谢公岭去东外谷看老僧岩,结果淋得像“落汤鸡”一样,他却说:“看到了雁荡的奇峰怪石,做个落汤鸡有何不可。”雁荡山在他的笔下,渍墨积染,湿笔浓墨,浓郁深厚,沈雄浑圆黑白相映成趣,苍润韵致自有风味。见此《雁山纪游》近看有浑厚之气,用笔柔韧圆曲,一波三折,绵中藏刚,骨肉匀停,浑朴沈雄,炉冶铸成,浑融无迹,层次井然。笔墨之妙,达到了前人未至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