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663 刘溢 2008年作 惊蛰

惊蛰
拍品信息
LOT号 1663 作品名称 刘溢 2008年作 惊蛰
作者 刘溢 尺寸 120×150cm 创作年代 2008年作
估价 1,0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刘溢的油画》 P84-87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1年版
《刘溢——作品的背后》 P80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2年版
《一九七八·中央美术学院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油画班同学毕业三十周年纪念》 吉林美术出版社 2013年版
签名:LUI LIU 2008
展览
2003年 席尼帕克画廊 达拉斯 / 美国

“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惊蛰乃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值此际,春雷响动,春雨即来,百虫皆醒,万物复苏,所谓“东风解冻,蛰虫始振”是也。“惊蛰”一词的英文常译作Insects awaken或spring awaken,虽少了几分诗意,确是直白贴切。
据刘溢所说,《惊蛰》一画是根据宁夏一位画家在网上贴出的几张照片而作,至于为什么要画,则不得不追踪到作者的民族情怀上去。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源,也是千万百姓的灾厄之梦。千年来,每次黄河决堤都不知要掠走多少无辜的生命。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严重的水源危机又让西北、华北地区饱受干旱之苦。对于靠天吃饭的人们来说,惊蛰的春雨无疑决定着一年的收成,所谓“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因此,惊蛰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期盼,乃至一种命运。
《惊蛰》一作延续了刘溢以人体表达主题的方式,且具有其典型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画面中,两名体态优美的女人横躺在陡斜的屋顶之上,仰面苍穹,肆无忌惮,即使不考虑作者构图的深意,单是对力学原理的颠覆便令人侧目。但作品归根结底又是现实的表达,灰突突的瓦面,干枯枯的树木,还有那口似乎已干涸多年的水井,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片西北的干旱地带,而作者在少女面部精心刻画的高原红,让我们进一步确信,这里就是黄土高原。屋顶上的几滴雨点昭示着春雨已经到来,两个少女欣喜而沉浸其中的表情,让人看到这惊蛰的雨水不仅浸润了泥土与大地,更萌动了她们的心田。
刘溢是中央美术学院78级油画系研究生,作为“文革”后的第一批央美学子,他们后来成为中国具象油画的中流砥柱,陈丹青、杨飞云、朝戈、夏小万等均在其列。1990年代以后,刘溢旅居加拿大,成为海外最活跃的优秀华人画家之一。他的作品有着高度的国际视野与当代关切,又能很好地传承欧洲经典的油画技巧,在当代写实主义画坛中可谓独树一帜。此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惊蛰》一作虽然体现了艺术家对于现实的关注,又不同于以往作品具有强烈政治寓意的特点,充满了春雨般温润而平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