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22 石涛 佛教故事 立轴

佛教故事
拍品信息
LOT号 3522 作品名称 石涛 佛教故事 立轴
作者 石涛 尺寸 76×20cm 创作年代 --
估价 4,000,000-5,000,000 成交价 RMB 4,6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书画研究8》,第135页,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
题签:石涛早期佛教故事人物无上神品。铁石山人鉴题。钤印:铁石
题盒:石涛上人佛教故事神品。癸巳春,长风堂徐建融题。钤印:徐孺、建融
题识:画为友万先生道长博正,粤山石涛济。
钤印:原济、石涛、前有龙眠济
裱边:
1.鄞州铁石山人三叩鉴而拜题。钤印:铁石
2.癸巳,长风堂徐建融观题。钤印:徐孺、建融
鉴藏印:王二郎、惕安珍赏、惕安、曾藏王惕安处、芑孙审定、震泽、旧时月色
说明:此作经王芑孙、王祖锡鉴藏。
1.王芑孙,字念丰,号惕甫,一号铁夫、云房,又号楞伽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著名藏书家。乾隆五十三年(1788)召试举人,官华亭教谕。着碑版广例、楞伽山房集、渊雅堂集。
2.王祖锡(1858-1908),字二朗,号梦龄,又号惕安、惕盦,室名镂香阁、邵念堂。浙江嘉兴人。精鉴别书画。

石涛绘画现以山水存世居多,其人物绘画并不多见。吴湖帆先生曾叹言:“石涛画人物最佳,远胜山水;山水则愈细愈妙。后之学者,从横暴处求石师,远矣。”可见石涛人物绘画之精之妙。
本《佛教故事》所绘题材是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1420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佛教最初在传到中国时,原本只有十六位罗汉,但至唐末便开始出现了十八罗汉的雏形,而到了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十八罗汉”的姓名和来历,最早出自于苏轼的《自南海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
本作虽未落明确年款,但由画风和落款“粤山石涛济”可知本作为其早期作品。石涛于1666年初到宣城,年仅二十五岁,即与诸名士相交,而以艺事相互切磋。在此期间石涛多有交友之作,在此时期他除了受梅清影响创作了大量以黄山为题材的绘画外,也画了大量以宗教题材为主线的人物画“粤山石涛”也是此时期的常用落款,根据记载,本款基本仅见于二十五岁至三十三岁期间。展画而观,一罗汉骑龙腾云驾雾降于天,其中罗汉造型与石涛二十六岁(1667)作《十六阿罗应真图卷》(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完全一致。用笔用线细致流畅,降龙罗汉神态威严,人物刻画以高古游丝描为主,与其在1677年作《人马图》(无锡博物馆藏)人物线条用笔如出一辙,由此可见石涛人物绘画是有其固定风格的。画面中部绘一古松,松针繁密树干崎岖,下方坡岸以中锋解锁,重墨点苔,绘杂树两两,墨色错落,很好的平衡了视觉上松树松针的繁密。此《佛教故事》无论整体画风还是细节绘法都与其三十岁(1671)时所作《采菊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十分相似,且落款均为“粤山石涛济”,可推断本作或为《采菊图》同年前后所作。
《佛教故事》经王芑孙、王祖锡鉴藏。王芑孙(1755年-1817年),清代文学家、赋论家。王祖锡(1858年-1908年),字二朗,号梦龄,又号惕安、惕盦,浙江嘉兴人。精鉴别书、画。流传递藏清晰,实可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