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610 清18/19世纪作 琢玉图之淘沙

琢玉图之淘沙
拍品信息
LOT号 2610 作品名称 清18/19世纪作 琢玉图之淘沙
作者 -- 尺寸 36.5×56.5cm 创作年代 清18/19世纪作
估价 80,000-12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
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而这些最起初的油画画作,是当时西方社会窥视中国的一扇窗户,并在一两百年后,成为人们了解已经消逝了的广州城市历史和社会风俗的实物素材。
在摄影术未发明之前,绘画是唯一以直观的视觉形式记录地域风光和人们生活状态的途径,时至今日,这些老油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成为我们了解已经消逝的历史和风俗的重要实物,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而这一套6张的清代老油画中,可以见到当时广州完整的一个琢玉工坊工作场景,实属罕见,具有极高的史料意义和收藏价值,是迄今为止最早的中国本土油画范本之一,在继承了西方油画技法的基础上的,以纯中国的绘画视角,最初对于传统琢玉全程序的表现,通过画作可以让现代人对过去古代的传统手工艺程序一探究竟。
关于古代玉雕的步骤、方法,在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琢玉图》,以及清光绪十七年李澄渊所绘《玉作图》可见:
以下是对于这六张画所对应的琢玉步骤详解:
1. 《琢玉图之淘沙》
表现的是玉器加工过程的第一步以及第二步。
首先,第一步捣沙研浆。
琢玉用的沙是从天然沙中淘出的,分红沙、黑沙、黄沙、黑沙硬度最高,可以达到8-9度。捣沙、研浆是把琢磨用的沙加工到要求的精细程度。把捣制研好的沙,放到器皿中沉淀,沉淀过程中,精细自然分层。
画中左后方的人就是让在类似于磨盘的石头上,将沙进行研磨加工。左前的人,将大的石块敲碎有利于磨盘研磨。而右边两个人,正是进行着第二步, “开玉”,即把大块的玉石分解,要用类似于锯的工具。过去多用竹板弯成弓形,又称弓子。开玉时在弦上加解玉沙,并不断加水,慢慢把玉材“磨”开。三个竹竿中间,悬挂着的,就是加水的水袋。
2.《琢玉图之扎砣》
画中的步骤为第三个步骤 “扎砣”。扎砣的主要作用相当于“切”。把玉材切开,或切掉部分,大材要用大弓,小材用小弓,更小的或部分的就用扎砣。之后便进入到第四步骤“冲砣”阶段,就是粗磨,相当于做胚。而桌子左边的工具,就是第五个阶段 “磨砣”阶段来使用的,相对冲砣来说是进一步加工,在胚的基础上磨出细节。所以从画作中,不难想象,这三个匠人,接下来,就要进行“磨砣”了。
3. 《琢玉图之掏堂》
作品中进行到了第六个步骤 “掏堂”。如鼻烟壶、瓶、碗、笔筒、杯等玉器,都要掏膛儿。要在玉器上先钻出一个眼,然后用特别的砣一点一点地把内部的玉磨掉。而桌上的工具细节显示接下来,就要第七个步骤 “上花”,即在磨好的器物上,琢磨出各种花纹。
4. 《琢玉图之打钻》
画作表现的是第八个步骤,“打钻”。打钻是用一个管状磨具,在玉器上钻出圆圈状的沟槽。钻到一定深度,把中心的圆打掉,即可掏膛儿。图中还有个细节,即在横杆上挂了一个重物,以增加向下的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5.《琢玉图之透花》
作品中表现的是第九个步骤 “透花”,即做浮雕、镂空。
6.《琢玉图之皮砣》
作品所呈现的是最后一个步骤, “皮砣”。皮砣是牛皮制成的,是玉器的最后工序抛光上亮用的。
由此可见古代玉雕的工匠精神,但制作的繁复程度也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