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898 张恩利 2008年作 灯泡

灯泡
拍品信息
LOT号 2898 作品名称 张恩利 2008年作 灯泡
作者 张恩利 尺寸 175×120cm 创作年代 2008年作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出版
《张恩利》P18-19 上海美术馆 2011年版
签名:08恩利
展览
2011年 张恩利 上海美术馆/上海


本件拍卖标的处于保税状态下,详情请见本图录《保税拍品竞买须知》

我强调隐藏。我要说的东西在画的背后。我不想告诉别人什么答案。我觉得画不是一个答案、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片段、一种感觉,是一个瞬间的、模棱两可的感觉,一种气味。
──张恩利

诗意的日常
在六十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中,张恩利尤为热衷于观察周遭的平凡人物及日常生活,以阴郁的底色和激越的笔触描绘了沸腾发展的时代浪潮裹挟下血肉流动的社会图景。张恩利早期绘画深受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又被上海的市井文化所触动,二者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其眼中的外在环境。2000年以后的创作主题转变为日常之物,诸如容器、纸卷、排水管、水桶、空瓶等生活中必不可少却又被人熟视无睹的器物,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描绘圣物的方式赋予其新的形式美感和文化意义。2010年前后,张恩利的创作主题再度扩展,进一步开启了以建筑及室内场景为主题的全新面貌,将观察视角从具体的“物”转向了更为开放、宏观的“空间”当中。张恩利的绘画实践不但反映了艺术家对时代的洞察与反思,贯穿其中的亦是他对日常之物、对生活与空间之维,以及对于隐没于其身后的人类境遇的持续关注和关怀。此次秋拍,汇集张恩利不同时期代表作四件,即《吸烟者》、《灯泡》、《水》与《装饰墙面》,力求系统呈现张恩利近三十年以来的艺术之路。
都市的“肖像”
恋人、屠夫、吸烟的人与肉市、酒吧、宴席、舞池等这些普普通通的人和他们平平常常的生活是张恩利九十年代描绘的核心主题。他细心观察和表现着众多无名小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及每天面对的困惑与无奈,同时又体现出这一群体的坚忍、智慧和幽默。该时期作品被普遍认为张恩利艺术生涯中的第一次创作高峰,而此件《吸烟者》正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
《吸烟者》创作于1997年,画面中的环境细节被刻意隐去,主体人物站在一个深黑的背景前,拿着打火机正点着烟,双腿一前一后,姿态放松,动作也很自然,衣着纹理尽量简化,造型倾向于二维平面。在这件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前辈大师们对于艺术家在绘画语言与造型方式上的影响。构图上,《吸烟者》以平和亲近的视角挪用了马奈的名作《吹笛子的男孩》,其中单纯色调的背景乃至衣着都有几分神似。整齐干净的衬衫,铮亮的皮鞋不禁让人联想到某公司小职员。漆黑的夜,仿佛只有点烟的一丝光亮可以带给他些许温暖,男子眼神略带忧郁的注视火光,一天的工作压力也只在这一瞬间暂时褪去,随即又会如无尽的黑夜般涌来。整个画面都是暗沉的冷色调,只有手和脸部以红色烘托,这种对于光线、明暗的营造方式虽不像卡拉瓦乔那般强烈,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从绘画技法看,张恩利擅长的薄涂方式在他无以名状的线与面、面与面的相互转化中获得了具体的质感与体量感。在由黑色背景营造的空间中相互渗透,彼此拥有,仿佛黑暗的力量是从肉体中生长出来的,进而在这种相互纠缠的张力之中,诠释了某种根植于都市人内心深处的自我意识与精神状态。但有趣的是,张恩利作品中的生拙感又让这种混沌而痛苦的画面显出一丝戏谑的幽默感,通过一种疏离的表现主义叙述语调,揭示了一种不断变化的时代进程中的普遍人性。
“物”的哲学
作为一个从日常生活出发来呈现世界的画家,张恩利无论对“物”或“人”所倾注的热情是一以贯之的。寻常可见的水杯、台灯、烟灰缸,乃至垃圾桶都成为张恩利画布上的讲述者,在其画笔下获得了独立的精神、抒情的气质、从平凡中蜕化出的异样面貌,而不再仅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器物——“它们不再是物体本身,而是载体,承载着一种另外的东西”。日日的平常,经过他的审视与描绘升华为永恒,延展出对生活价值本身的思考,乃至对这种思考的一种颠覆。
在2008年创作的《灯泡》中,张恩利简单直接地将发光的灯泡描绘于褐色的背景之上,仿佛浸没于混沌空间中的一个圣物,成为视觉的中心。物与空间的边界相互渗透,彼此交融,通过其独特的薄涂绘画方式,画家将物体物理意义的现实轮廓卸下,进而将内里的知觉呈现至布面。整件作品在内容与观念上并没有明确的指向,然而通过一种高度象征化与陌生化的画面处理,在日常之物的表象下,流露出艺术家对于世界的认知与生命温度,从而呈现出一种强烈的超验性的美学风格与哲学意味。
在2015年创作的《水》中,艺术家试图通过媒介的独特性来传递某种蕴含于“物”中的趣味性。艺术家通过笔刷、手与布,将半透明的颜料层层叠加在画布之上,整体色彩具有类似水粉画的模糊而通透的微妙质感。全幅的笔触流畅细腻,快速的运笔既增加了画面的节奏感,也强调了艺术家即时的情感直觉。在此,笔触既是造型的语言,彼此之间亦构成了平面上的覆盖、叠加性的空间关系,营造出视觉错觉意义上的深度的空间关系。
面向空间绘画的探索
在以建筑及室内场景为主题的系列创作中,张恩利将视角聚焦于一种寓于日常环境(诸如墙上剥落的马赛克、客厅地面的瓷砖、建筑物的外立面等)背后的心理与精神“空间”的呈现。
在创作于2010年的《装饰墙面》中,张恩利仅仅通过简单的透视线的变化来处理画面结构。画家利用低饱和度的用色来营造一种充满怀旧气息的画面氛围。画家不遗余力地细致刻画出墙面上每一色块间的渐进与交合,把微妙的绘画性与缜密的分析思维有机结合,洒脱松动中又不失严谨与内敛。在此,现实与精神的边界被悄然地消弭,日常之物经由物理性的绘画媒介获得了到某种不可言说的形而上价值,在心理意义上为描绘之物赋予了全新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