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435 傅抱石 赤壁夜游 立轴

赤壁夜游
拍品信息
LOT号 3435 作品名称 傅抱石 赤壁夜游 立轴
作者 傅抱石 尺寸 63×39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5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出版】
1.《苦乐斋藏画选—近现代中国画》(上卷),第78-79页,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9月。
2.《收藏》杂志,陕西省文史研究馆、中国收藏杂志社出版,2012年第一期。
【题识】抱石写。
【印文】傅、抱石斋
【说明】经傅二石鉴定为真迹。

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壁一般,颜色呈赭红色,所以称之为赤壁。赤壁素有「风景如画」之美誉。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写有赤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赤壁赋》记叙了苏轼与朋友们月夜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感,以作者的主观感受为线索,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反映了作者由月夜泛舟的舒畅,到怀古伤今的悲咽,再到精神解脱的达观。全赋在布局与结构安排中映现了其独特的艺术构思,情韵深致、理意透辟,在中国文学上有着很高的文学地位,并对之后的赋、散文、诗产生了重大影响。
傅抱石常以《赤壁赋》为题材作画。据傅抱石所言:「余入川以来,应人之请写赤壁甚多。而后于一题者,则此其始也。」这类题材的作品有相似的特征:以苏轼的《赤壁赋》为背景,表现赤壁夜游的景象,往往构图简洁,主题突出,山水与人物融为一体,以景抒情。至于傅抱石为何对于赤壁题材情有独钟,大概也与特殊的历史时期有关,在40年代的战火纷飞之际,文人内心的不平静和失落感是十分强烈的,即使寄情于山水也无法缓解,这与苏轼在写作《赤壁赋》时的心境相一致。《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之一,他遭遇「乌台诗案」,被捕入狱,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被贬谪黄州,在黄州躬耕农事,远离朝野。而不论苏轼,抑或傅抱石,不同时代的人,那种暂时的生活平静并不能带来内心平静,外在的环境仍然影响着自己,即使无法参与其中,也始终无法安宁。傅抱石的赤壁系列通过山水与人物关系的设置,表现出了苏轼词中的复杂情绪。
在赤壁系列中,此幅的构图是十分奇特的,并未用峻峭的山峦和大片水域表现开阔的场景,而是将焦点聚集在峭壁下的船舶上。峭壁前后错落,在下部的空隙中,一只船从两山之间的狭窄水道上穿行而过,船上仅见一古装高士,其转身回望,令人想象船尾或有他人,或许苏轼正与友人在船上交谈;上部山体交合,形成倾轧之势,使小船承受压迫感。峭壁与船舶形成大与小、高与低、静与动的对比。在物象的对比与和谐共生中,使人感受到时间无声流逝,万物变迁无常,只有自然始终岿然不动。画法上,峭壁不以奇取胜,但在沈雄浑厚上下工夫,山石用硬毫散锋画出,灵活多变,一气呵成,墨法上亦一改旧法,用多次烘染反复为之,肆意纵横,相互交织,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表现出了山石的肌理效果;高士以细笔写出,老迈的面庞,瘦弱的身躯,清矍的神采均刻画到位,人物虽小,但忧思之态十分打动人。整幅章法简率新奇,通过巧妙的构思营造出诗意的环境,通过笔墨的纵情挥洒展现出画家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