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439 郑午昌 1943年作 松崖观瀑 立轴

松崖观瀑
拍品信息
LOT号 3439 作品名称 郑午昌 1943年作 松崖观瀑 立轴
作者 郑午昌 尺寸 152×83cm 创作年代 1943年作
估价 400,000-6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松崖观瀑图。癸未春日,剡溪郑午昌写于海上墨鸳鸯楼。
【印文】午昌、剡中郑氏、墨鸳鸯楼
【来源】朵云轩旧藏。

郑午昌 1894-1952
名昶,号弱龛、丝鬓散人,以字行,斋名鹿胎仙馆;浙江嵊县人;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及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教授;擅山水、花卉,尤长画柳树、白菜。亦善诗词、书法。精画学理论。在民国时期,他是一位才气横溢、叱诧风云的书画艺术家、社团活动家、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书画鉴藏家、诗人,也是首创整套汉文正楷字模,并行销国内外,文坛泰斗蔡元培称之为「中国文化事业之大贡献」。

五十知天命,五十岁是艺术家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艺术家饱尝人生酣苦,艺术生命也逐渐强壮,从传统的营养中自我艺术逐渐萌芽,开始茁长成长,并不断涌出新的探索并完成艺术生命至关紧要的作品。癸未年郑午昌与友人梅兰芳、吴湖帆、汪亚尘等成立「甲午同庚千龄会」,一群年至半百的艺术大家,为了纪念这一特别年份,成立了这么一个特别等团体,以示五十岁对人生、对艺术之意义。谢稚柳五十岁创作《峨眉金顶》,而巧合的是,本场推出的郑午昌之《松崖观瀑图》,也正是作者五十岁所绘。
郑午昌对山水、人物、花鸟等创作题材皆有涉及,尤擅长山水画。他的山水画成就成熟且成就最高。有记载,郑午昌自幼便开始山水创作,从梅清、恽南田到四王,通过沈周最后聚焦石涛、王蒙,一生风格多变,进行了诸多尝试。本幅《松崖观瀑图》,山石构图动荡扭曲,笔墨皴法繁复,加之尺幅之巨,成为这一时期艺术创作的集中代表,从中可见郑氏艺术浑厚之沈淀和个性表达。
郑氏借鉴王蒙的山体表达初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此时期作品构图异于传统山水,山石由上至下铺满画面,即没有近景也没有远景,摒弃了传统三远法,山石之间构成一种隐约盘旋向上的结构。这也成为以后郑氏中后期山石结构的主要形态,这种形态在1943年作《松崖观瀑图》中也有体现。四十年代的山水创作中出现了不同常理的视觉效果,作者将王蒙、董其昌、梅清的画面布局结合起来,使得画幅中山体扭曲蜿蜒,呈现出正常山体无法出现的空间秩序,重迭怪异,营造出奇绝的效果。画面中对于个别山头或石块用浓墨罩染,突出画面墨色对比的处理,又源自郑氏对南宋画法和西画水彩技法对尝试应用。皴法和点苔又无不显示出石涛、王蒙的影响。此时郑氏并不是一味照搬,而是将王蒙的干笔和石涛的湿笔相结合,渲染出整体墨色淋漓的感觉,这也许也是郑氏此时从画家吴历那里体会到的笔法明确的重要性,他将笔法与墨结合的同时以笔法为主导,亦使其画风从之前的淡雅过渡到了「清厚」。这种画面的基本气息,也从此开始贯彻到了其艺术生命的最后。
癸未年,郑午昌五十岁,正是自我山水面貌觉醒的时候,也是未来山水探索的关键,此《松崖观瀑图》也成为关键时期中的一个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