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38 齐白石 松柏独立图 镜心

松柏独立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538 作品名称 齐白石 松柏独立图 镜心
作者 齐白石 尺寸 242.5×61cm 创作年代 --
估价 22,000,000-28,000,000 成交价 RMB 29,90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借山老人齐白石八十六岁时,制于京华。
【印文】白石、古潭山人、年高身健不肯作神仙
【说明】杨虎将军旧藏,杨虎将军家属友情提供。

齐白石作画用笔雄浑健拔,用墨滋润淋漓,用色浓艳泼辣。其章法多时信手拈来随意而成。反映在造型方面,有时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以求相反相成之韵趣。他从民间画工转变为文人画家,经过了「变法」,其创作继承我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方法,吸收民间绘画艺术之营养,通过对生活现象的深入观察,加以融会提炼。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将富有农民生活气息的民间艺术融入文人画中,这不仅扩展了文人画表现的题材,而且也提高了文人画的艺术境界,开创了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的写意花鸟画的新篇章。此作品以写意为主,画侧立松鹰,身体和羽翼用没骨法,浓浓淡淡见笔见墨。以劲健之墨线勾出鹰喙及爪、眼睛。显得神采飞扬。加之刻画精彩的松枝和松针,堪称杰作。

老人画鹰特别拿手。鹰嘴、爪是最难画的,但他能将嘴长有钩、特别坚硬,爪强健而锐利的特点充分地表现出来。鹰眼也难画,要画出鹰眼的特别敏感和敏锐。画羽毛翅膀也与一般鸟类不同。画翅膀尖端和尾巴要中锋干笔,要苍劲有力,画羽毛也要有力并且还要把硬毛有光泽的质感画出来。一般人画鹰,难画它的雄健,只画得轻飘飘,毫无力量。老人为了表现鹰的雄健力量,把鹰胸腹灰白色用焦墨画出,表现了重量,精神自然不同。
——节选自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尽管在不同时代往往被赋予不同之具体内涵。如蒙元时期所呈现的许多鹰隼图像,实际是以其构成狩猎文化之符号,「蕴含蒙元统治者讲求武备之深意,从而维护蒙古旧俗,标示草原游牧民族的善武性格」。而在学者宋后楣的一系列明代宫廷鹰画研究中,指出元代时鹰尚有「走狗」之意(早在春秋战国时,鹰即有此字面意—「视民如子,见不仁者诛之,如鹰之逐鸟雀也。」《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时至明代,由于鹰之发音同「英雄」之「英」,因而成功从负面形象转换为正面。延至民国,鹰之形象也多取褒义,画家绘鹰亦多取振奋民族精神之意,以表征其强国意志。如高剑父等人即擅于绘鹰言志。齐白石与这些颇具革命气质的新式画家相比,大体还属旧式文人心性。他曾赠毛泽东《松鹰图》一幅,亦是取「英主」之意。
因此,「鹰」的形象,付诸纸绢,由文到图,其视觉内涵,实际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往往取其英雄独立、即将鹰的形象赋予「英雄独立」「英雄斗志」等人格化气质。
与朱元璋的统治相呼应的是,他在审美上也追求「勇、 猛、狠」。林良作为宫廷画家,他所画的鹰必然是符合统治者审美需求和时代需求的。林良以花鸟画名重一时。他在继承南宋院体画传统的基础上追求变革,着力于水墨苍劲的写意花鸟画。他笔下鹰的嘴头、背、尾翼等都喜用较浓的焦墨下笔,只是胸腹部才用较淡的墨色,使鹰的雄猛威姿更加生动有力。林良尤喜画鹰,有《双鹰图》、《古木苍鹰图》等传世。猛禽枯木的题材与雄强劲逸的笔墨相融合雅,给人以震撼的审美冲击力,他的鹰不仅法度严谨,而且神态各异,具有感情交流。
八大山人多有对林良技法的参照。有别于其他画家表现雄鹰翱翔之态,齐白石尤擅表现静立耸肩的雄鹰,这不得不说来自于林良、八大的影响。齐白石的鹰,虽静犹动,神态孤傲、清俊,画面充满力量感。

白石老人画的松树是马尾松,亦叫「五须松」。这种松雄壮而高大,叶作针形,长约四五寸,纷纷下垂,果实为球状,俗称「松塔」或「松子」。古人画这种松树,杆和枝叶都不能十分自然地展开,就是因为缺乏观察真树和用笔不泼辣的缘故。老人画松杆用侧锋笔,用很大力量描绘,所以能表现得粗厚雄健。画枝用中锋笔,笔笔有劲,全用焦墨,所以姿态雄矫。枝上画有松塔,浓淡阴阳很有立体感。画松针尤见功夫,用长锋坚硬的笔,每笔都是中锋见力,用铁线篆法,作下垂的样子,松针密密重重,繁而不乱,笔笔都有交代。细看起来,真像微风吹动,松针摇摆不定的样子。
——节选自胡佩衡、胡橐《齐白石画法与欣赏》

松鹰是齐白石最喜画的题目之一。迄今所知,齐白石的松鹰图都作于其定居北京之后,从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先后画过很多不尽相同的松鹰图, 而白石于北京画鹰及题诗,多有所寄。他的家乡多松树和飞禽,画松画鹰不免勾起乡思。如《题画鹰》诗:「振羽何曾猎一图,无穷搏击只私肥。如今四面全开网,浅草平原一纵飞」;「祝网无惊四面深,兰年击处尚搜寻, 终朝立此好泉石,要洗搜寻处处心。」白石诗画把鹰比作搏击搜寻的「英雄」,他们占据「好泉石」,但常常不过「只私肥」而已,他希望这种状况有所改变。这是身处军阀混战年代的贫民百姓对「盖世英雄」们的期望。当然,除了寄寓以外,白石更爱雄鹰本身。作为猛禽,鹰体现着一种刚健有力之美,把鹰画得真实生动,笔墨苍劲有味,能使人获得强烈的精神享受。齐白石画鹰,追求真似生动,把鹰画得精气活现,有雄视苍茫大地之慨。把鹰与松画在一起,不仅是鹰常落松枝,也因为松元身具有一种挺拔不雕、不惧风雨的品质。
——郎绍君

英雄独立赠英雄
在抗战胜利后,齐白石为蒋介石六十寿庆而作,画中所题诗文是赞美领袖,向往美好生活的,符合齐白石写诗的特点。题画诗显然是为画面创作的,更是为画的祝寿主题而服务的。
毛泽东主席和齐白石都是湖南湘潭人,一位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一位是世界文化名人,两人不但互相尊敬,而且惺惺相惜。齐白石赠毛泽东的国画《鹰》,作于1941年。这次馈赠时,齐白石老人特意加上「毛泽东主席/庚寅十月齐璜」。画的落款为「九九翁齐白石画藏」。他曾赠毛泽东《松鹰图》一幅,亦是取「英主」之意。
两幅松鹰图中,均画松树傲然挺立,上立有苍鹰,目光如炬,「鹰」寓意「英雄」,刚健有力,而「松柏」则有长寿之喻,松鹰相赠国家领导人是暗寓领袖有大丈夫英雄之气,表现出画家所要表达的是对国家民族和平发展的美好祈望,对人间幸福、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
对于齐白石而言,鹰图在其创作的许多作品中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和意义。鹰之付诸纸绢形象,往往取其英雄独立、卓尔不群之势。鹰图的创作时间主要集中于20世纪初期及以后,也就是齐白石60岁之后,这时的齐白石在艺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所以鹰图中就可能包含了在经历时间的沈淀之后的纯熟技艺,以及其所独有的文化内涵。并且,鹰图创作的时间与其寻找新的绘画思路的时间相吻合,所以,鹰图中所蕴含的寓意是多样的,在齐白石的笔下,也是具有许多独特性和代表性的。
齐白石生逢乱世,半生飘萍零落人,不幸中之万幸为其终得以安逸于京华而获善终。在五十年代后期,「故乡无此好天恩」即是他自觉能苟全性命于乱世的朴素慨叹。看透世间苍凉的齐白石,颇有一首自知自明之诗:「大好江山破碎时,鸬鹚饱外别无知。渔人不识兴亡事,醉把扁舟系柳枝。」对于这位砚田老农来说,他的家国关怀,不在于春秋笔法之微言大义,大约仅仅一幅《松鹰图》足矣:白石老人的缘情寄物,松柏的风格、鹰的器宇轩昂,映射出人格的坚忍不拔、气壮山河、巍巍于天地的精神。
此幅《松柏独立图》赠杨虎将军亦是出于对杨虎将军的为人品格的肯定和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