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547 李可染 1980年作 蜀山春雨图 镜心

蜀山春雨图
拍品信息
LOT号 3547 作品名称 李可染 1980年作 蜀山春雨图 镜心
作者 李可染 尺寸 83×50cm 创作年代 1980年作
估价 5,000,000-6,000,000 成交价 RMB 7,82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世纪可染·纪念李可染诞辰100周年—百年留影》2007年10月,吉林美术出版社。
【题识】此蜀山春雨图为吾昔年旧稿,淋漓墨山,湿润桃花,黑红相映,别有意趣。旧作不知流落何处,兹凭记忆重写,与旧作不能尽相同矣。一九八零年秋十月,可染试用泾县小岭所制新纸于师牛堂画竟并记。
【印文】李、可染、河山如画
【说明】
1.此画为原日本华侨总会会长陈礝旺先生珍藏。
2.附李小可鉴定证书。
3.此作品通过「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认定,并由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官方网站李可染艺术库收录,作品编号为:LKRAF-L-00754。
4.附李可染家中合影照片。

李可染先生由一九五四年《雨亦奇》、《杏花春雨江南》发端,反复画着春雨江南图,画到八旬高龄,画出整整一个诗美的系列,屡画屡新,无与伦比。此件《蜀山春雨》作于1980年,是李可染先生晚年最具成熟时期的作品。虽为蜀山春雨命笔不多,然而却属于一位山水艺术大师晚年的上之精品力作,焕发出别样的风采,别样的光辉。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可染长途写生心灵体验的深化,人生历程的丰富、拓展、扩大,审美观念也在激变演进,非同往昔。除了早年为之神迷心醉的西湖之美,他再度为长居八年之久、历经战争岁月的蜀山之美所吸引,《蜀山春雨图》的出现,可以说,蕴含着可染山水艺术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新观念、新走向。他说:「过去我曾感到西湖风景好,但要与四川相比,却相差很远,大异其趣。《兰亭序》称山阴风景‘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其实这种景象在蜀地到处可见。」可染晚年《自传提纲》中的这段话,可能帮助我们窥见其探索自然美,审美观念变迁的些许奥秘。和早一些的《江南春雨图》比较,《蜀山春雨图》不是淡淡一片春色,没有渔船舟子,没有小桥流水,却生出另一种激情与神奇。忽然放手泼墨,浓浓墨华,泼出数重山,对比着点厾胭脂红的灿烂花树,显得蜀山巍峨,春雨霏霏。盘山民居,黑的瓦,白的墙,被新雨笼罩,被花树环绕,益发明丽,愈发宁静,弥漫着温润清新空气,令人豁然畅怀。可染论画以为中国画高层次审美境界「不仅画所见,而且画所知、所想」,道破了古代画论「造化」与「心源」的深层关系。由此,他的山水画从「写景」跃向「造境」,更注重写心源、写大意、写山水精神了。
《蜀山春雨》的布局将两座主山体拉近,远景之山,作中景处理,创意很强的空间结构,使画面纯化,富整体感,从而和古人、前人传统样式拉开距离。为晚年「丰碑期」艺术高峰「聚合结构」作了预演和准备。其意匠手段,高妙之处,还在于画面并未因山势迫近而生压抑感,相反,画面溢出另一种空灵流动之美。「趣味中心」在房屋黑白、虚实,组合巧妙,花树点、线、面和谐交织,错落有致,春之光华的雅韵已渐渐形成,并缓缓远去,有如深山空谷的歌声,向远方消失,灿烂明媚,其味无穷。作为新观念的载体,此图以其典型风格直接带动了后来《春雨江南图》的纯化、凝聚、成熟。
根据题识中「一九八零年秋十月,可染试用泾县小岭所制新纸于师牛堂画竟并记」可以得知,李可染作此幅《蜀山春雨》所用的宣纸正是八十年代于安徽泾县订制的特制宣纸,以适应他水墨厚重的画法,此纸足够承载可染先生厚重的笔力以及山水画更好的晕染效果。
再次观赏此画,从画面中感受到是蜀山川地那本就湿润的空气,润物无声的春雨,覆盖了一切,笼罩了一切,沁润了一切。这画面中的一切也都洋溢着春意。在浓重而又空灵,淋漓而又充实的山体的掩映下,这座安静的小城显得格外的温馨,黑瓦、白墙、红树、流水,一切都静静的在那,仿佛世外桃源一般,从上到下,由近及远,让观赏者一边吸着湿润的空气,一边走向山体中间的那座被桃花掩盖的小白房子中去,别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