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2055 康熙帝 楷书“文山毓哲” 镜心

楷书“文山毓哲”
拍品信息
LOT号 2055 作品名称 康熙帝 楷书“文山毓哲” 镜心
作者 康熙帝 尺寸 72.5×232.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5,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水墨笺本 形制 镜心

题识:文山毓哲
钤印:康熙御笔之宝
说明:福建省尤溪县南溪书院,位于城南毓秀峰下,原为朱熹诞生故居地,南宋嘉熙元年(1237年)创建,它是古代与朱熹有关的二十八所书院之一。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通判杨毓健捐资重修,康熙帝御题“文山毓哲”匾额。杨毓健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重修《南溪书院志》,卷首即印有康熙帝题词“文山毓哲”,卷中还有书院布局图,此匾额当时就悬挂于书院内的尊道堂上。而今县内朱氏后人保存有此志。

朱熹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他继承儒家传统的治国安邦思想形成了以正君心、行仁政、倡德治、崇教化为主要内容的治国理论体系。康熙皇帝对朱熹倍加推崇,以朱熹的治国理论为立国纲领和指南,为清朝统治出现持续百余年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康乾盛世”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康熙皇帝将朱熹视为继孔孟之后的最大权威,把朱熹牌位由孔庙东庑迁到正殿大成殿,摆到四配十哲之次,成为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确立了朱熹在孔庙中的特殊地位。
康熙初年, 随着战争的结束, 教育事业有了初步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自发地兴办书院, 并先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康熙二十五年(1686) , 康熙帝下令提学查革各处社学的同时, 也开始了对传统教育机构-书院的关注。三藩叛乱平定之后,康熙帝对各地书院建设的态度变得更为积极,为了推动各地书院建设,他先后向各地有名书院赐匾、赐书。
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帝御书“学达性天”匾额,赐武夷山武夷精舍和庐山白鹿洞书院、长沙岳麓书院等;在他的推崇下,武夷精舍重新修建,内外焕然一新,俨然成为江南一大书院。康熙四十四年(1705),应学臣沈涵之请,康熙帝又为一批福建闽北地区著名理学家御书赐额:先是为杨时赐额“程氏正宗”,又给胡安国的祠堂御书“霜松雪柏”,为李桐题额“静中气象”;第二年,他又褒扬朱熹的第一弟子蔡元定, 御书赐为“ 紫阳羽翼” , 赐额给蔡元定之子蔡沈,额文为御书“学阐图畴”。康熙皇帝对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更加尊崇有加,康熙四十四年(1705),御书“大儒世泽”横匾,配以“诚意正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对联,下赐建阳考亭书院。这是该书院继南宋·淳佑四年( 1244 ),宋理宗颁赐御书“ 考亭书院”之后又一次得到的皇帝之垂爱。到了康熙五十五年( 1716 ),康熙帝还为朱熹的诞辰地——尤溪的南溪书院,御书“文山毓哲”匾额以赐。
时任福建延平府通判楊毓健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纂修《重修南溪书院志四卷首一卷》(刻本)中于“疏奏”、以及序文、跋文中详述康熙帝赐“文山毓哲”匾额经过。
如:“疏称建阳考亭乃朱子卜居之地,已沐宸章之荣,而尤邑南溪实先贤诞降之乡,未荷龙光之锡,题请御匾”,“今尤邑南溪赐匾之处出自皇上特恩,因康熙五十五年六月十六日题,十月二日十六日奉旨,这所请匾额侯颁,钦此。到部相应知会,该抚可也”。
“康熙五十六年九月十二日,据臣下左营把总江陞赍送御赐尤溪朱文公书院御赐尤溪文山毓哲四大字匾额一幅”。
王澍记:“因思南溪为晦庵朱夫子诞降之区,未蒙宸翰昭垂,反不如考亭、白鹿讲学之处矣,遂备文修详而中丞海阳陈公即为题请,诚尊崇先贤,鼓舞后学之急务也”“丁酉冬御书文山毓哲四字遥颁悬额,龙章宠锡、凤藻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