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926 清 御制剔红雕山水人物嵌白玉五福捧寿图屏风、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宝座、御制剔红雕双龙戏珠纹踏、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香几一对 (一套五件)

御制剔红雕山水人物嵌白玉五福捧寿图屏风、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宝座、御制剔红雕双龙戏珠纹踏、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香几一对
拍品信息
LOT号 0926 作品名称 清 御制剔红雕山水人物嵌白玉五福捧寿图屏风、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宝座、御制剔红雕双龙戏珠纹踏、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香几一对 (一套五件)
作者 -- 尺寸 340×17×241cm;宝座110×85×109.5cm;脚踏64.5×40.5×16cm;50×50×89×2 创作年代
估价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9,200,000
材质 形制


参阅:
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7日
来源
北京匡时,2011年6月8日,Lot.2426
气势恢宏的成套剔红宝座屏风
文 / 张荣(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屏风古名为「扆」或「依」,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使用,据《礼记》记载:「天子当依而立,诸侯北面而见天子,曰觐。」说明古代天子临朝听政,屏风已经陈设在庙堂之上,有昭示王权之意。屏风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挡风或依靠,也有用来集会时起间隔作用,称之为「隔坐」。汉代时,屏风已经大量使用,考究者有以云母,琉璃、杂玉、龟甲等珍贵材料制成,一般多在漆木或绢帛的屏面上彩绘各种图案,点缀室内。至唐时,随着建筑物室内空间的增大,屏风的体量也在有所增加,出现了可以折迭的曲屏风,至今在日本尚能见到类似的样式。此时也出现了以木为胎,裱糊纸绢后书写诗文或绘画的屏风,更具文人趣味,人物多以历史故事或贤臣、烈女像为题,山水多青绿,有较强的装饰作用和视觉冲击力,唐代诗词中也出现了一些吟咏画屏的诗。其后历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家具发展达到高峰,家具的门类极大丰富,屏风的样式亦是多种多样,常见者有大座屏、插屏、砚屏、围屏、挂屏等,其中规格最高者为大座屏,多设有曲形底座,上安装三扇或五扇屏,复杂者还带有屏帽,本文所述即属此例。
该座屏共有五扉,中扉最为高阔,两旁渐低渐窄。边框两边起阳线,中间雕刻细密的锦地,上有拐子纹开光,开光两头饰卷云纹。屏为三抹式,下段绦环板锦地上雕刻各式花卉。上段屏心雕刻大幅山水图案,以黄色锦地为天,墨绿色锦地为水,天地间水波浩渺,群山耸立,山势雄壮奇伟,亭台楼阁建于山畔水旁,具有典型北方建筑风格。山水楼阁间点缀大物,形态各异,计有读书、牧归、访友、独钓、雅集等活动者,皆是明清时期文人时尚的雅事。一处水面上几只仙鹤飞舞,使得画面更具灵气。
屏风帽上雕刻密集云纹,五龙出没其间,中间为正面龙纹,两侧为行龙纹,皆向中间游走。屏扇下侧设站牙,上亦刻云龙纹。
屏座为须弥座式,上坊平整,雕刻勾云纹。上枭、下枭为仰覆莲式,雕卷叶纹。束腰较高,以细密的锦纹为地,上浮雕云纹,以白玉嵌蝠纹,五蝠一组,拱托一个白玉嵌成的寿字,即 「五福捧寿、洪福齐天」之美意,这是从清代乾隆时期开始流行的纹饰。下坊满雕花卉纹,枝叶繁密,有根深本固之意,这种密刻花卉纹的做法,明清漆器中已有所见。
屏风有配套的宝座一件。宝座是中国家具体系中出现较晚的门类,其源头可上溯到战国时期榻与屏风的结合使用场景,但真正意义上的宝座,要晚到垂足而坐代替席地而坐时期,目前所见早期宝座形象为宋时庙观中神仙人物的坐具,造型威严、做工繁杂,以示对神灵的恭谨,元明清时期,宝座大行其道,而且逐渐成为帝王专用坐具,为坐具中等级最高者。元明时代的宝座结构复杂,常以缨络等软质物点缀,且嵌以各式珠宝,华丽非凡。有清一代宝座的材质与工艺愈加丰富,既有紫檀、黄花梨、岛木等名贵木材制成者,也有髹漆宝座,剔红、填漆戗金、红漆描金、黑漆描金等工艺,其中剔红是做工最为复杂者。清代宫廷所用漆宝座,多由苏州制作,故而造型刚中有柔,气势威严,细节又柔婉舒展,且多施以百宝嵌工艺,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
本文介绍的宝座也是剔红工艺做成,其围子为五屏式,后背较直,中高旁低,转角处皆做委角。边檀为子母框式,外框雕云龙纹,云龙张牙舞爪而行,颇有动感,子框较窄,刻回纹,图案屈曲相连,绵廷不断。围子屏心亦饰云龙纹,中间为正面龙纹,两侧雕刻降龙纹。宝座座面刻“卍”字纹锦地,周围饰回纹,束腰也饰以“卍”字纹锦地。下有托腮,刻莲瓣纹,即清宫所谓的巴达马纹。鼓腿膨牙,牙板中间略垂洼重肚,两边翻云纹状花牙,腿足翻出甚多,香蕉式腿,下承以圆球。牙板和腿足上纹饰相连,边有宽皮条线,内雕云龙纹,姿态各异。座下有托泥,亦为束腰式结构,雕饰颇多,托泥的面上由云龙纹装饰,边抹冰盘沿亦饰回纹,束腰锦纹,牙板鼓出,造型圆润馆满,上饰云龙纹,托泥四脚有龟足,斜向外出,顿觉沈稳。
宝座有与之成套的脚踏一件,装饰、结构与宝座如出一辙。脚踏是坐具或者卧具的附属,其作用除了使得坐在上面的人既能保持较高的位置,又能舒服落脚外,还有隔绝地气、尘土之用,有时候用来搁置鞋袜等物品,也偶作等级较低的人的临时坐具。
宝座两旁尚有与之成套的方几一对。几面阔绰,雕饰云龙纹,四边有阳线凸起若拦水线。冰盘沿为回纹装饰,束腰密刻“卍”字纹绵地,上下饰仰覆莲纹。牙板宽阔,有曲边,其上雕饰双龙戏珠纹。三弯腿足,先是随牙板外鼓,内收后又向外撇出,呈「S」形,末端为外翻马蹄式,落在球状足上,下承托泥,龟足、腿足和托泥上皆饰云龙纹。
此套家具上的云龙额头隆起,山字形眉毛,眼如灯泡,蒜头鼻,龙须自然弯曲,龙角硬朗,须发后飘,大张嘴,虽然獠牙外翻,但仍不觉其威猛。五指张开如鹰爪,身躯弯折,蕉叶尾巴。虽然龙纹的总体样式尚是清代乾隆时期风格,但种种细节已经与乾隆时期龙纹有所差别。特别是从屏风和宝座的整体造型看,都具乾隆风格,但各部分的比例和细节的处理,皆显示其为制作时间更晚的家具。
此套家具,计有屏风、宝座、脚踏、方几共五件,一般陈设在大殿的正中,是作为建筑中轴线陈设而存在,常见的组合方几之上,还陈设有太平有象、甪端等陈设品,无不具祥瑞寓意。考究者宝座后屏风前还设有宫扇,除了宝座和屏风外,其他陈设品都是成对对称摆设,以达到严肃、庄重、威严之效果。宝座往往礼仪秩序为第一,舒服自然次之,但在使用时,一般会在宝座后设靠背,两旁设迎手,多以织物制成,内里填充棉花等柔软物品,以便使用者在疲乏是依靠。脚踏上也一般会罩以织绣物,遮蔽尘土外亦是更便落脚。
髹漆工艺是中国人的发明与创造,最新的考古发现,浙江杭州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了距今八千年新石器时代的漆器,漆器的历史又上推了一千年。漆坚硬密实,耐磨、耐腐蚀,既可对胎骨进行保护,又可搭配成各种颜色或以各种手法装饰图案,千文万华,不可胜识。战国泰汉时期,漆器工艺已极为成熟,形成了漆器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此后绵延千年,漆器始终是中国工艺美术品和实用器中颇为重要的一类。
该套家具为雕漆工艺为之。雕漆工艺始于唐,盛于宋元,宋代雕漆实物以剔犀、剔黑、剔红为多,盒、盘为主,重器多庋日本,国内福建、山西、江苏等地陆续见有出土。元代时雕漆工艺达到巅峰,尤其是张成、杨茂制漆,名擅一时,实物珍贵难得,其图案丰润饱满,藏锋清楚,隐起圆滑,色泽温润明亮。明清时期,雕漆成为宫廷用器的重要工艺,明初设果圆厂,从事漆艺制作,雕漆是其中重要品种,且明朝政府明确规定民间不得擅用朱色,剔红专为皇亲国戚享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艾尔伯特博物馆展示的明初剔红花卉纹大桌子是明代皇家制作的唯一一件保留至今的大型剔红家具,其精美程度无与伦比。清代宫廷设立造办处,其中「漆作」或「油作」专门为皇家制作漆器,但雕漆由苏州织造完成。
雕漆是一种复杂且成本昂贵的工艺,一般的做法是,在木胎地子上披麻挂灰,然后髹漆数十道甚至数百道,每层漆厚0.1毫米左右,每次髹漆要在前一道漆将干未干时,每日仅可髹漆多则两三道,少则一两道。当漆层达到一定的厚度后,再施以雕琢,成各种物象。由于雕刻要在漆干之前完成,故而要求工匠必须有娴熟的运刀技巧,在有限的时间,内剔刻出完美的图案,否则漆干后硬如坚石,除了可以刻画一些叶脉、花纹之类的细碎图案外,很难再施以雕刻。如果漆层为红漆,就可以称之为剔红,同理还有剔黄、剔绿、剔黑、剔彩等工艺。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套剔红山水人物纹宝座屏风,即是清代乾隆年间的雕漆精品。
这套剔红宝座、屏风、脚踏和香几,保存完整,雕刻细腻,制作精良,虽年代未及乾隆,但如此气势恢宏的宝座屏风,充分展示了制作者鬼斧神工的技艺,更是漆器艺术与古典家具的完美融合与体现,令人叹为观止。
清 御制剔红雕山水人物嵌白玉五福捧寿图屏风
此屏风为五扇式,分别由屏心、屏帽、花牙和须弥座等十五件组合而成。屏帽整体呈如意云头型,以高浮雕满地手法雕出卷云地纹,其上雕以各式游龙。屏帽中央为正面立龙,其左右为背向而行的侧面行龙,屏帽两端则分别有相向翻腾的升龙与中央三龙遥相呼应,五龙行走云间,气势恢宏。
五扇式屏心,以中央屏心最为高阔,其两侧四面屏心宽度一致,高度依距中央屏心远近依次递减。每扇屏心边框两边起阳线,其内雕满地锦纹,上有拐子龙纹开光,开光两头饰卷云纹。屏心内雕通景山水人物,既连为一片,又各自成章。其中以黄漆雕天空、黑漆雕水纹、红漆雕山石人物。山水树石、亭台楼阁、人物禽兽,栩栩如生。其中之人物活动围绕读书、牧归、访友、独钓、雅集等雅事,平添文人之趣。屏心下部绦环板内以黄漆雕锦纹为地,其上浮雕折枝花鸟,生动活泼。两侧站牙各饰背向的降龙,龙头在下,龙尾呈「S」型上扬,龙身整体饱满,与云头形站牙边缘轮廓取势一致,纹饰华丽。
屏风底座为三联八字形须弥座,卷云形龟足。须弥座上坊平整,雕刻勾云纹。上枭、下枭为仰、覆莲式,雕卷叶纹。束腰内雕以满地锦文,其上以高浮雕作出清式流云纹,并有白玉镶嵌而成的团形「寿」字与环绕其周围的蝙蝠,寓意「蝠(福)寿双全」 「五蝠(福)捧寿」。下坊满雕花卉纹,枝叶繁密,取根深叶茂之意。整件屏风端庄大气,技艺精湛,实为清式雕漆屏风之佳作。
清 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宝座及御制剔红雕双龙戏珠纹脚踏
宝座为五屏式,束腰,足下带有托泥,有脚踏。
座上为五屏风座围,背屏为三联式,中间高两侧低,呈「山」字形,转角处为委角。屏心边框为子母框式,外框宽阔,雕云龙纹,龙纹或作双龙戏珠,两两相对,或呈上下翻腾之势,行走自如;子框较窄,内刻回纹,图案屈曲相连,绵延不断。屏心内部雕刻高浮雕云龙纹,中央屏心为正面立龙,两侧屏心为相向而立的降龙纹。左右两侧立屏,依势呈两级阶梯状,屏心内外两侧均雕行龙纹,边框同取子母框式,雕云龙纹。
宝座座面、束腰皆饰以卍字纹锦地,束腰上部为回纹。下有托腮,刻莲瓣纹。座足为典型的鼓腿膨牙,牙板中间略垂洼膛肚,两侧为翻云纹状花牙,腿足向内翻出甚多,即俗称之「香蕉腿」,下承以圆球。牙板和腿足上纹饰相连,边有宽皮条线,内雕云龙纹,其中牙板上为二龙戏珠纹,腿足上雕升降龙,姿态各异。座下有长方形托泥,也为束腰式结构,雕饰手法与纹样近乎宝座主体。托泥的面上由云龙纹装饰,边抹冰盘沿亦饰回纹,束腰为锦纹,牙板微鼓出,造型圆润饱满,上饰云龙纹,托泥四脚有龟足,斜向外出。托泥与宝座在造型与纹饰上互为呼应,给人以协调和愉悦的视觉观感。
宝座前配有脚踏一件,装饰、结构与宝座和托泥手法一致。
清 御制剔红雕云龙赶珠纹香几(一对)
方几为束腰,四足三弯腿,带有托泥。
方几几面为正方形,其上雕刻云龙纹,中央为正面团龙,上下各有两条行龙纹与降龙纹,呈四周环绕之势。几面四边有阳线凸起若拦水线。方几冰盘沿为回纹装饰,束腰上密刻“卍”字纹锦地,上下分饰仰覆莲纹。牙板宽阔,有曲边,上饰二龙戏珠纹饰。呈「S」形的三弯腿足,末端为外翻马蹄式,其下有球状足,下承方形托泥,腿足、托泥及龟足之上皆饰云龙纹。方几造型优雅,纹饰瑰丽,是传统家具之形式与雕漆之工艺的完美结合,堪称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