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61 崔如琢 1985年作 空色有无间 镜心

空色有无间
拍品信息
LOT号 0361 作品名称 崔如琢 1985年作 空色有无间 镜心
作者 崔如琢 尺寸 76×49cm 创作年代 1985年作
估价 2,000,000-2,600,000 成交价 RMB 2,41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当代最具影响力国画家作品集——崔如琢》P195,河北教育出版社。
题识:空色有无间,身在秋江里。乙丑之夏,如琢指墨于静默斋。
钤印:崔氏、如琢所作、少许胜多许、吟风啸月酌酒看花
从我在学校学画的时候就知道崔先生画得好。从工艺美院的角度能够见到崔先生画的画,那真是为之一振。
今天,我所认识到的崔老师完全是一个随心所欲、一个非常成熟画家,无论是他的花鸟还是他的山水,都是这样的气派,非常的不拘泥,已经不再是去经营什么东西。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画,可能是崔先生闲的时候玩儿出来的。所以感觉不到任何的束缚,那么在这之间有的作品就显示出一种非常好的气象,它不仅仅是一种滋润,也是一种辛辣,特别是人的气质的一种体现。不讲究构图的构图,完全是就是人、画、天、气合为一体的东西。所以在这之中能够看到一种方向性,或者说获得一种特别好的东西。当然,玩嘛,也有一些东西,不是非常理想,但是看一个人的成就主要看他最好的东西。崔先生确确实实有些画非常感人。整体上讲,崔先生是非常喜欢傅抱石的,因为傅抱石就是这样一种无拘无束的,不是着重于结构,而是完全靠那种气和修养在后头支撑着。崔先生的画跟傅抱石有所不同,傅抱石是小笔头,崔先生用一种大笔头,是更大的一种写意的笔法,非常的概括。我就更钦佩您指头的表现力,使得笔墨产生的那种辛辣和这种滋润的那种感觉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非常好。所以我们就在想,今天我们看到他这么一挥而就,实际上他绝不是一个偶然的东西,当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成就的时候,我们不应该仅仅看他目前的一种状况。他之所以今天有了这样一种成就,总有他的一个前提。这是有一个共通规律的。比如我们说王羲之的行书非常好,几乎无人能够再达到那样的高度,那后人再写行书就写得薄气了,为什么?你想他生活的那个时代是写魏碑的那样一种东西是多么厚重,而且在魏晋时期,你想那个时候的那种文化、社会、历史都给他滋养。所以当他创造出这样一种行书的时候,深厚对他那种支持所以才能达到文质彬彬的样子。你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成就的这几个大师,他们在新中国都进行了中国画的改造,创新,而且取得了成功。但是他们过去都有着雄厚的传统那种功底和文化素养,所以他们的“新”就成功了。后来我们的“新”就很困难。我们今天总在谈传统与创新,或者回归传统,在谈这个东西的时候实际上往往是单薄的,往往是片面的,就很难能够如愿。比如说除了这些大师以外,当时还有很多老先生其实都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后来我们知道傅先生也好,李可染先生也好,都是做过一些写生,而且这些写生也是他们作品当中最精华的东西。那后来人家也做写生,但做写生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画的不再是山水画,而是风景画。为什么?他的西画的那种概念,对景写生的那种难于脱开真实的手法,所以很难驾驭他所认识甚或缺少的感受。他是描摹,因此出来之后是风景画。比如说韩国画家画中国的山水,其实画出来就是风景画,很难有中国画的一种境界,这就是需要我们去思考。同时,他们可能不具备老先生过去那么雄厚的传统文化的素养和传统的这种笔墨。因此那个基础非常重要,到后来由于我们的山水画变成了风景画,后头人就发现了我们缺失的是传统。那么回过来就很想能够重新来认识它。但我们在认识传统的时候又出现了一个误区,就是直接的搬传统,直接的抄袭传统的一种形质,一种很表面的符号,比如个字点,介字点等等这些东西,甚至直接临摹古人的东西,后头仿古人的东西,当自己创作堂而皇之的敢展览,我觉得这都是一种误区。其实对于传统的学习我想应该是一个背后要做的功夫要学习的东西,真正要展示给别人的时候应该是自己成熟的面貌,应该是这样。我想崔先生也是老师这辈的人都是有过这种雄厚的基础,所以今天才能够这么从容,才能真正写心性,才能挥洒自如,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何家英 《崔如琢指墨山水百开册页》
学术研究会上发言(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