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0370 贾又福 溪山夜静 镜心

溪山夜静
拍品信息
LOT号 0370 作品名称 贾又福 溪山夜静 镜心
作者 贾又福 尺寸 43×65cm 创作年代 --
估价 1,600,000-2,000,000 成交价 RMB 1,840,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镜心

题识:溪山夜静。问岳翁戏,又福。
钤印:福
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追求是营造意境,这体现了中国文化与中国艺术的精神特征。这既是中国画的优势,又是中国画特具魅力的本源。
贾又福认为,意境的深远内涵在于无限无穷,意境就是精神流动的境域。观画知人,人如其画。中国古代艺术家酷爱无山不奇无水不秀的故乡里的江河湖海,陶醉于大自然奇丽飘逸、多姿多彩的鬼斧神工,以深情凝思感悟天地之浩渺,以会通大道为生命之极致。苦瓜和尚说:“夫画者,从于心者也”,“信手一挥,山川人物,鸟兽草木,池榭楼台,取形用势,写生揣意,运情摹景,显露隐含”。何隐何含?“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不止于描绘风物,而是以人心之求索表现天之心或天之道,所谓“圣人会道应物,贤者澄怀味聚”。因此,中国文化与中华大地才是中国绘画艺术独步全球而辉煌不朽的坚实基础。
贾又福先生立足太行山的系列山水画,禀承了中国文化与艺术的特质,并以其艰苦的探索、顽强的努力和强烈的自我为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创造了一个“应会感神、以石观化”的新境界。“以石观化”是贾又福艺术思想的核心观念。这个观念贯通了他的以太行山为创作背景的一系列代表作,它们的雄强风骨横迈古今,表现了时代的沧桑巨变。画家对这种人间的大化诡奇倾注了今人寻味的叹息。而这个“化”字,是画家毕生追求的事业,“以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生命投入之,与之同生死,共命运”。雄强诡奇,这就是画家对时代精神的感悟,是他苦心劳骨开拓的一个完全属于他自己的自由的艺术领地。“大化意识,就是认识道,探求道,体现道的大化意识”。从写实到写意,画家的太行山水演绎了时代风云的百态千姿,达到了“无法无我”的至高境界。
贾又福先生1964年踏足太行山村,对这座连绵起伏的北方大山一见钟情,十几年后重游旧地,以它作为尔后几十年乃至终生的创作基地,锲而不舍,奔波劳顿,走遍了它的峰巅峡谷。“择一而从,许之终生,得天独厚,志在必成”。在他看来,太行山之于他,恰如范宽之于终南山,黄公望之于富春山,他从农家小景开始观摩,写生,融入太行山的生命。他的执着,他的认真,他的观察,他的沉思与体悟,都是与古人堪比的,也是与这座沉默的雄伟山峦共鸣的。这是他的神圣世界,他的灵感活泉,他的精神家园,他的终极情怀。“测山川之形势,度地土之广远,审峰嶂之疏密,识云烟之蒙昧。正踞千里,邪睨万重,统归于天之权、地之衡也。天有是权,能变山川之精灵;地有是衡,能运山川之气脉;我有是一画,能贯山川之形神”。这不就是贾又福的传神写照吗?他的一系列石破天惊的艺术画作——山乡情怀,就是山的奉献,天道酬勤,酬诚,酬心,太行山对他的回报是丰厚的。我以为,贾又福“以石观化”的艺术境界是在他立志为太行山立传的长期创作实践中升华而成的。其对中国山水画理论与创新的独特贡献也是画界评论界公认的。
还应说明,贾又福的艺术成就是千锤百炼的结晶。取巧的东西是他永远厌恶的,他真正是乃师李可染苦功派的真传弟子,且或有过之。
他的创作生涯极其艰辛,从出身寒微的平原之子到与大师同行的艺术骄子,他的每一步都是血汗,他的苦学、力行与往返无数的太行山之行都见证了他的艺术道路上的苦苦追求。庆幸的是,他在政治上相对平和的六十年代前期考入大师云集的艺术最高学府,接受了中国文化与艺术的较为完整的训育,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如古必深,出古必远,这是他的艺术纲纪,也表明他对中国山水画的悠远历史是向往的,景仰的,对现代艺术的功夫是尽力的,不仅面向世界,而且面向宇宙。民国时代脱颖而出的七位艺术大师如七颗巨星闪耀在他的精神星空,被他奉为手中的七星宝剑,这七星是: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宗其香、何海霞、潘天寿、石鲁。他在自序中说:“一个纯真的艺术家,获得一把锋利的宝剑,己甘苦自如,再用这把剑去解剖大自然与社会,解剖自己,就更甚痛苦,可以断言,最伟大的艺术家,也一定是苦恼最多的艺术家。”最严格的批评家是艺术家自己,他就是以他仰之景之的大师们的标准要求自己的。
最后,我想以美国汉学家高居翰先生的评论作结语:“贾又福的山水画,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在当代画家的继承、发展的道路上,获得十分独到的成就而令人满意的类型之一。确切地说,尽管他的画在传统方面有极深的渊源,回归了北宋奇伟恢弘的山水大观,或再现了南宋大师的小景神韵,但却又全然属于我们时代的。他的作品,显示出艺术家对大自然的钟爱,贾又福再年一度地重回太行山(1000多年前荆浩曾在此获得了灵感),太行山给予他的不仅是对大自然,而且也是对人类生存的深刻领悟,使得他的作品无论是巨制还是小帖,都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大体块的构成以宏伟的抽象的几何形式展现在观者面前,局部的微妙变化则变幻着观者的知觉,从而形成两种形态的相互贯穿;小帖作品常常表现夕照的天空那转瞬即逝的光线。气氛和时间的变化,以诗一般的境界震撼着人的心灵。在他笔下,暮色中归来的负薪者、牧者、牛群……所产生的强烈的怀乡情调则为南宋以来的中国画中所罕见的,所有这些以及他那奇妙的笔墨技巧使得贾又福成为当代中国画家行列中最有代表性、最为引人注目的画家之一。”
——李郁《仁者乐山》(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