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644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罍

铜胎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罍
拍品信息
LOT号 5644 作品名称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兽面纹出戟罍
作者 -- 尺寸 高23.5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1,200,000-2,200,000 成交价 RMB 2,242,500
材质 形制


此器造型系仿商周青铜罍之样式制作而成,是清乾隆朝一件颇具特色的掐丝珐琅仿古器皿。整器胎体厚重,其为圆口厚唇、短束颈、丰肩弧壁,底足外侈,腹部对称分布四道出戟,造型端庄古朴。整器外壁以掐丝珐琅之法装饰,模仿上古青铜制,器通身以浅蓝釉为地,填红、绿、黄、白、宝蓝五色釉作花纹。颈部为变形缠枝莲纹,肩部饰夔龙纹,掐丝兽面纹为腹部主题纹饰,足墙亦以夔龙纹装饰,与肩部相呼应。肩部圆雕塑四兽首凸出于尊体之上,雕刻细致,神情生动。此珐琅罍色彩纯正,造型规整,胎壁厚重;唇口、出戟及圈足皆鎏金处理,鎏金光亮。
相似藏品可见由Béatrice Quette主编的Cloisonné - Chinese Enamels from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图5.31清代铜胎掐丝珐琅罍。及2007年6月13日,法国巴黎Christie’s 举办的Juan Jose Amezaga家族旧藏珐琅器专拍,Lot25,清代铜胎掐丝珐琅罍,造型纹饰皆与本品相似,仅体量略大于本品,最终以502,400欧元成交。
仿古之风始于宋代,当时的文人热衷于通过古器物考证古代的典章制度且以好古来增添文房清趣,因而兴起了使用铜、瓷、玉等材质仿制古代器物的风气。这种好古的传统发展到五百多年后的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乾隆皇帝自幼接受汉族传统文化教育,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并真心地热爱古代文化,具有浓厚的慕古之情。
罍,为古代盛酒或盛水器,《诗经·卷耳》有云:“我姑酌彼金罍”。《仪礼·少牢馈食礼》有:“司空设罍水于洗东,有枓”,说明罍具有盛酒、盛水的两种用途。据考证,罍有方形和圆形两种:方形罍宽肩,两耳,有盖;圆形罍大腹,圈足,两耳。罍主要流行于商和西周,方形罍一般为商代器,圆形罍在商和西周都有。
此处之“仿古”乃指摹仿古代的事物,主要为摹仿古代艺术品的形式,于清代乾隆时期更是盛极一时。清宫中收藏了大量的商周青铜礼器、宋代至明代的瓷器、古代的玉器等古物,因而乾隆皇帝的鉴赏力和品味情趣得以提升并在仿古方面有所参照。皇宫里庞大的手工制造机构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工匠,可以制作玉器、珐琅、竹雕、铜器等各种工艺品;这些器物许多造型端庄规整,图案纹饰丰富多彩,在追寻着前朝的古风古韵的同时,又能大胆创新,成为乾隆一朝留给后世的重要文化遗产。
其中,源自于国外的珐琅工艺,因其特性,它既适合宫廷殿阁环境的陈设,又能满足皇家贵族的审美需求,故而从其技术引进伊始便成为皇家工艺品重要的一类。清乾隆朝珐琅器的制造达到鼎盛期,宫廷造办处设有专门的作坊,制作大到宫廷礼器、陈设,小到文房用品、生活用具。乾隆皇帝崇尚师古,下令制作了许多仿古珐琅作品,这些作品多源自商周青铜器,如炉、尊、壶、觥、觚、甗等,其上常饰蕉叶纹、兽面纹等。其特点为造型规范、色彩绚丽、花纹工整、镀金厚重、做工考究、精益求精,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这些仿古珐琅器既满足了乾隆帝的精神需求,又继承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愈发显现出珐琅器的艺术魅力。
商代中后期 勾连乳钉纹羊首罍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罍 Béatrice QuetteCloisonné - Chinese Enamels from the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图5.31
清代铜胎掐丝珐琅罍 2007年6月13日
法国巴黎Christie’s Juan Jose Amezaga家族旧藏珐琅器专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