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315 刘海粟 1956年作 庐山含鄱口行云

庐山含鄱口行云
拍品信息
LOT号 3315 作品名称 刘海粟 1956年作 庐山含鄱口行云
作者 刘海粟 尺寸 60×90cm 创作年代 1956年作
估价 3,500,000-6,500,000 成交价 RMB 5,175,000
材质 布面油画 形制

签名:Liu Hai Su海粟 1956
庐山含鄱口行云 一九五六年八月七日 刘海粟(背面)
来源
徐志旧藏

说明
1.此作附刘海粟赠徐志之《黄山奇松》扇面及《刘海粟黄山纪游·莲花峰特写》签名画集。
2.徐志(1910-1982)男,河北遵化市党峪镇要峪村人,中共党员,历任沈阳市宣传部副部长、沈阳市副市长、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因工作原因,徐志生前广交文化界名流,尤与刘海粟、启功、沈尹默等艺术大家交谊甚笃,在书画、古董、古籍等诸多领域收藏颇丰,故其藏品中不乏名家杰作。此件《庐山含鄱口行云》、《黄山奇松扇面》、《刘海粟黄山纪游·莲花峰特写》画集均为徐志生前直接得赠于刘海粟本人。

二十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的革命洪流之下,“美术”一词首次横跨大洋来到中国,美术革命亦由此如火如荼展开历史。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摹古与写实等复杂纷纭的美术思想论争在风云际会的二十世纪碰撞、交融、冲突、蜕变……在这历史的转折中,一批胸怀美术救国理想的有志青年,开始主动向西方寻求进步思想,也不忘流返东方挖掘传统精粹。他们由此开辟了中国现代美术鸿蒙,走出了中国的民族美术之路。而在这群杰出的先驱前辈中,刘海粟赫然在册。作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开宗立派的先驱,刘海粟儿提时代便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少年时离家赴上海学习油画,17岁即与乌始光等友人创立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专前身),是为中国近代第一所美术学校。在教学中,刘海粟首创旅行写生教学,并在美术课程中引入人体模特,被保守一派斥为“艺术叛徒”。而后,他索性以“艺术叛徒”自称,勇开现代艺术之先河,成为我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现代艺术教育的奠基人。
在刘海粟贯穿二十世纪始末的漫长艺术生涯中,其艺术创作也相应得以进入融汇东西的境界。刘海粟早期艺术以油画为主,尤其以油画风景见长。1929年到1935年间,刘海粟曾经两度旅欧,期间曾流连卢浮宫多日,临摹文艺复兴以来绘画巨擘的名作,随后其作品面貌受到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影响颇为明显,对于外光、色彩、几何造型的钟爱以及技巧在其风景写生中多有体现。然而,自三十年代起,刘海粟的国画创作日益增多,渐与油画创作分庭抗礼。借于其艺术语言逐渐丰富,绘画技法更为精进,刘海粟对于中国绘画传统的回归,实质上衍生为国画和油画创作的彼此渗透,相得益彰。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改造中国画”的提出,美术界的写生风气盛行。1953年起,本就注重写生的刘海粟开始跋山涉水,壮游大江南北,进行采风创作:1953年去北京,1954年游无锡、太湖、杭州,更六上黄山,1956年游无锡、镇江、南京、武汉、庐山。在此过程中,刘海粟与庐山结下的艺术情缘也颇为值得称道。1936年,他第一次登上庐山写生,1993年97岁高龄之际还为庐山南大门题下“庐山”二字,兴之所至,更提笔挥墨,绘就山水画《庐山含鄱口》,并亲题“庐山”、“匡庐之巅”款。1956年,刘海粟虽已过耳顺,然正值创作盛年。他在这一年再登庐山,并由此创作了中国山水画和风景油画多幅佳作。《庐山仙人洞》、《庐山人工湖》、《庐山玉门涧》、《庐山云雾》、了《庐山青玉峡》、《庐山五老峰》、《庐山御碑亭》、《芦林大桥》、《庐山含鄱口画汉阳峰云海》等等均为此次再次游览庐山而完成。当时的庐山文化馆还专门为刘海粟先生举办了庐山题材专题画作展。自那时起,“庐山含鄱口”、“庐山青玉峡”等便成为始终萦绕于艺术家脑海之风景,刘海粟以此为题材多次创作国画和油画作品。徐志先生所珍藏刘海粟作品——创作于1956年8月的油画《庐山含鄱口行云》便是其中经典之作。此幅虽为油画风景,但画家匠心独具,借山水意境造景,以传统中国画的俯瞰式构图展开。逶迤的含鄱岭草木华滋,郁郁葱葱,山腰上的凉亭似隐还现,掩映于青木翠林之中,三两游人沿林间曲径蜿蜒而上。越过山口,鄱阳湖波澜不惊,雾气氤氲,水气连成云气,在空中层层叠叠,将远山青黛笼罩其间。就整体而言,画作之中,风吹云动,雾气飘移,缭绕山间,铺陈开来,宛若仙境一般。
在风景的具体营造上,刘海粟所施用笔法并不拘于单一,而是因对象取用多元。他以熟练老辣的短促笔触表现山峦草木,颇具韵律,足以窥见塞尚立体主义风景之痕迹。此外,画中其他物象营造用笔刚劲有力,较为粗狂奔放,然而,细察之,又能发现其中透露着中国画的笔法,在山头的具体刻画上,沿着山石结构铺排,光感和节奏感非常强烈,极尽书法用笔之妙。此外,该风景写生之作用色鲜明大胆,虽以现实主义为基础,但也饱含浪漫主义的激情,以丰富的纯色并置,在凸显表现主义格调之余,融入了强烈的主观情感,极富感染力。
于斐然的艺术价值之外,《庐山含鄱口行云》亦是一段挚友知音情谊的历史见证。藏家徐志先生算得是刘海粟的同龄人,同样经历了旧社会的动荡不安以及战争中的腥风血雨。徐先生青年意气风发之时便加入共产党,开始革命征程,解放后曾任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兼任《沈阳日报》社社长,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化建设。后又当选沈阳市副市长、中共沈阳市委常委。得益于其工作之便,徐志广交文化界人士,尤与刘海粟、启功、沈尹默等艺术大家交谊甚笃,并在书画、古董、古籍等诸多领域收藏颇丰。由是之故,其藏品中多有各类名家杰作。相同的时代背景和相似的生活磨砺在艺术家与藏家之间无形之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为此,刘海粟常将自己的画作赠与徐志先生。其中,以今日遗物所见,除了此件《庐山含鄱口行云》之外,亦有其六上黄山之时采风所作《刘海粟黄山纪游·莲花峰特写》画集与《黄山奇松》扇面。1962年(壬寅)七夕之日,当刘海粟将此扇面送予徐志先生之时,特为其赋诗一首:“古松擎攫如苍龙,涛声战落天都峰,是谁借倳韦偃笔,墨韵淋漓云气浓”,足见友谊笃深。而《庐山含鄱口行云》所作之时,由于物质条件匮乏所限,画材不足,刘海粟只得将此幅油画作于“上海中百公司”装箱麻布袋之上,但却丝毫不减其间所凝聚的情谊和价值,更成为特殊的时代印记。
对于艺术创作,刘海粟曾感慨:“我晓得画是创作的,有时候是直觉的,一任生命表白。”他在作品中就常常把瞬息间的直觉和喷薄涌动的生命力借由自然、造化表白出来。如我们在油画《庐山含鄱口行云》中所见,流动的线条、灿烂的色彩都是艺术家心中倾泻而出的激情和感动,连同其背后的挚友之情,到今天仍旧拨动着每一位观者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