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053 徐悲鸿 1942年作 牧笛 镜心

牧笛
拍品信息
LOT号 1053 作品名称 徐悲鸿 1942年作 牧笛 镜心
作者 徐悲鸿 尺寸 59×51cm 创作年代 1942年作
估价 1,200,000-1,80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镜心
【出版】《侨岷华园藏画》,第248-249页,台北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1994年1月。
【题识】诚伯吾兄哂存。壬午春仲,悲鸿作于鸡足山。
【印文】悲鸿
【来源】香港佳士得,1986年1月3日,编号184。

【说明】
1.上款「诚伯」吾兄为赵诚伯(1888-1968),名德恒,云南腾冲人。1908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与朱德同学。历任广东大元帅府卫军副司令。1942年,徐悲鸿在云南举办筹赈画展,受到赵诚伯接待。
2.此作原为菲律宾著名金融家、鉴藏家郑侨志旧藏。1994年,台北鸿禧美术馆建馆三周年之际,馆长张添根先生盛邀郑侨志先生提供展品作为馆庆特别展览。郑侨志先生从自己的收藏中提出一百五十件近代绘画作品,包括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任伯年、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等三十六位画家,近代诸家风格丕变,传统与创新各有所擅,并将这批展览作品集结出版为《侨岷华园藏画》。

1942年3月下旬,徐悲鸿在保山画展结束后赴大理,访老友赵诚伯(赵德恒,字诚伯)沿途为抗日义卖捐款筹集抗日经费,进入大理下关,由腾冲大理师管区司令部赵诚伯中将接待,二人相晤甚欢。抗战期间,徐悲鸿在云南大理得到当地师管区司令赵诚伯的热诚接待和关照,徐悲鸿先后为赵诚伯创作了十数幅书画,赵氏后来大部分都捐赠给了北京徐悲鸿旧居陈列馆。
在大理,赵诚伯司令责成少校军官马丽生负责接待,以确保徐悲鸿在大理地区的人身安全,因此徐悲鸿与年轻的马丽生结缘,也曾留下了一段令人难忘的佳话。

1942年1月徐悲鸿登上最后一艘开往印度的巨轮,中途弃船经缅甸仰光转返滇缅公路,经历千辛,抵达我国边境古城保山。1942年2月,漂游海外三年的徐悲鸿一踏入祖国疆土,就举办「劳军画展」以助抗日。当时,保山已处于临战状态,画展依然如期在城东荷花池畔的「新运」服务站举行。画展从1942年2月下旬持续至3月中旬,观众达十多万人次,所获捐款三万余元国币全部用于劳军,实为空前盛事。1942年3月下旬,徐悲鸿在保山画展结束后赴大理,访老友赵诚伯。沿途为抗日义卖捐款筹集抗日经费,进入大理下关,与大理师管区司令部赵诚伯中将见面,二人相晤甚欢。4月方离开,期间有十余幅画作赠予赵诚伯。
《牧童短笛》作于画家游历鸡足山期间,鸡足山宁静秀美,1942年2月22日徐悲鸿有诗《游鸡足山》「土壤肥沃鸡山道,可辟梯田千万顷。」画家在此所绘多山水、庭院,意境简淡,似有桃源之意。徐悲鸿画牛的笔墨,与画马的矫健不同,亦偏于温和一路。《牧童短笛》绘于粗糙而略带黄色的皮纸上,材料的质地与题材的朴实,互相映发,完美和谐。画中,温和的水牛正面低头啃食着土黄色地面上的淡绿野草,紫衣的牧童则背身坐在水牛身边,悠然吹着横笛,水牛与牧童的一正一背,刻画水牛的粗朴块面与勾勒牧童的松秀线条,有趣的对照间,足见画家匠心所在。全作气息平静而自然,隐然可见画家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上款赵诚伯(1888-1968),云南腾冲人。1911年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与朱德为同班同学,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拱卫军参谋长兼代理军长,抗日战争时期,在云南任滇西警备司令兼楚(雄)大(理)师管区司令。赵诚伯又是当地才子,罗常培提到他「博闻强识,健谈工诗,每适茶余酒后,谈笑风生,四座叹服,几乎不容旁人有插嘴的机会,近所作无题八律,怀人八绝,很得李玉溪的韵味。」当时他邀请许多艺术家、学者赴大理讲学、游历,徐悲鸿、学者罗常培、费孝通都是他家的座上客。徐悲鸿与赵诚伯在大理曾促膝长谈,彻夜不眠,徐悲鸿离开大理时,还特意为他画了一幅肖像,并撰联「此人世无双,此地名不虚」,以志大理其人其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