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045 元 青花水波云龙缠枝莲花纹大罐

青花水波云龙缠枝莲花纹大罐
拍品信息
LOT号 5045 作品名称 元 青花水波云龙缠枝莲花纹大罐
作者 -- 尺寸 直径33cm;高27.5cm 创作年代
估价 12,000,000-22,000,000 成交价 RMB 34,500,000
材质 形制
出版:
·《中国艺术品经眼录:埃斯卡纳齐的回忆 A Dealer‘s Hand: the Chinese Art World through the Eyes of Giuseppe Eskenazi 》,2012年,页294,图版298

此件拍品为保税状态。

备注:
· 埃斯肯纳齐,伦敦
· 香港苏富比,1993年10月26日,编号36
· 香港苏富比,2005年5月2日,编号641
·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收藏,编号EK287

青花的烧制始于唐代巩县窑,成熟于元代景德镇窑。元代作为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历史文献及传世品有限,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美国学者约翰·波普结合收藏于英国大维德艺术基金会的元至正十一年青花大瓶和分别藏于土耳其、伊朗的元青花实物,提出了所谓“至正型”学说,元青花面貌得以确立,而受到全世界的重视。元青花选用波斯钴料,青花发色浓艳,造型多样,纹饰丰富,以装饰多层次布局为典型特征。
至元十五年设江西省景德镇浮梁瓷局,内府御用与赏赐外销瓷器皆由其所出,后又见饶州官员“蒙旨督陶”之事例,且有“御土窑”之称呼。在蒙古统治下,鼓励瓷艺革旧图新,以切合内需及外销,成就元瓷的精致多姿。在扎实的白釉瓷的技艺基础上,且有稳定的钴料供应,艺匠可随心所欲地绘作青花瓷品。而此器造型古朴,形制较大,气势雄伟,备受元代宗室、蒙古大国、中亚、伊斯兰地区显贵的追捧 。
此式龙纹大罐的诞生与元代饮酒之风气密切相关。蒙元时期中国加强了与西亚各国的交往,学习和吸收了阿拉伯地区传入的蒸馏酒技术,而且很快在全国传播开来,这是中国酒生产史上一次划时代的变化,这种来源于中东技术的“阿刺吉”蒸馏酒属于元代贵族阶层消费的佳酿,上至皇亲贵胄、官僚士大夫;下到平民百姓。不同阶级有不同的饮酒习俗。宫廷皇室饮酒奢靡无度,礼仪繁琐冗杂,饮酒器皿精美气派。元朝后期的文人朱德润作《轧赖机赋》中云:“当今之盛礼,莫过于轧赖机”,“轧赖机”正是 “阿剌吉”的异译。目前中国出土多处元代窖藏,皆以金银质或瓷质酒具为出土遗物之大宗,反映出喝酒为当时蒙古贵族和色目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活动之一,尤其上层阶级酗酒尤烈,饮酒成风,自然重视酒酿的储存和饮用器具的精致化,因此各种材质的酒具自然就成为当时社会上层居家必备之物。同时,由于饮用量普遍增大,需要容量更大又可移动的储存酒具,满足居家使用,故此式大罐应运而生。
元青花传世数量甚为稀少,如此大器更是难得一见。本件青花罐为直口,溜肩,下收敛,造型稳重大气。通身上下四层纹饰:海浪纹、缠枝莲纹、云龙纹和变形莲瓣纹,构图繁而不乱,层次分明,观之赏心悦目。腹部为主题纹饰,双龙飘逸灵动,矫健曲身,龙身周围祥云朵朵,烘托出双龙苍劲、洒脱、雄伟之势;胫部下承十瓣仰莲纹,内填绘垂云纹和滴珠纹,莲瓣间留出空隙,疏密有致。整体笔法洒脱豪放,青花一色苍翠妍丽,有如水墨之凝重晕染,颇得笔墨意趣,时代工艺特征鲜明;青花发色明快艳丽,浓重之处带有黑色结晶斑点,浅淡之处晕散自然。胎体厚重,器底露胎,明显留有制胎时的螺旋纹痕迹,并且有部分釉浆罩挂于胎上,流淌自然。通身内外施釉,釉色白中带青,积釉处呈现鸭蛋青色泽,是典型的元代景德镇瓷器釉色。
罐身腹部所绘云龙纹,自由奔放,生姿动态,身体细长而有力,其怒瞪的双眼、鱼鳞状的鳞甲、利刃般的龙鳍、鹰形的指爪等特点,均与山东省青州市青州粮食中转库铁路西侧的元代墓葬出土的元代龙纹玉壶春瓶上的龙纹极为相似,皆属典型的元代龙纹式样,另同见于江西高安元代窖藏出土和戴维德爵士旧藏成对青花供瓶,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馆,可资比较。
据统计,流失在海外的元青花约110余件,主要收藏在中东的土耳其、伊朗等国。国内收藏约200余件,多为建国后各地考古出土。元青花在中国陶瓷史中占据了显要的位置,它的出现,改变了两宋时期南北窑场百家争鸣的状况,开启了明清时期景德镇一枝独秀的局面。相比明清官窑瓷器,元青花在市场上鲜有出现,而具有如此典型风格的立件大器更为难得,可遇而不可求。
检视过去十年内世界各大拍卖公司的成交记录,与本品相类品仅见数例。一例为香港佳士得,2003年10月27日,编号629号,现归香港葛氏天民楼基金会收藏,创当时元青花瓷器拍卖的最高纪录。另一例与本品造型纹饰较为相近,释出于香港苏富比,2000年5月2日,编号650。另见有一龙纹玉壶春例,来源显赫,曾由茧山龙泉堂、蓝捷理、玫茵堂等收藏,释出于香港苏富比,2011年4月7日,编号0038。

记元青花水波龙纹大罐烟云录
黄骥
伦敦东方陶瓷学会 会员
在中国古代陶瓷中,龙罐总是引人关注的重要器物,无论是元代或永乐宣德。初见此罐,还是一九九三年的香港苏富比封面主打拍品,此罐最后为Eskenazi 竞得。
此罐器型并无特殊之处,唯龙纹特殊。罐身绘一独龙,龙首硕大,龙身粗壮,四肢孔武有力,四爪,龙尾呈火焰纹。龙鳞以涂抹方式着色,与其他元代龙纹器显著不同。一九九三年以前,已知像这种绘独龙,以涂抹风格表现龙鳞的罐,分别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与出光美术馆有收藏。但这二只龙罐,龙纹绘画的却与此罐不同。东京的那只过于文气,而出光的那只则更与著名的大卫德瓶如出一辙。
实际在此前二年,一九九一年,香港苏富比曾推出过一只元龙罐,这只罐所绘龙纹倒与出光美术馆的相似。当时记得耿宝昌先生、冯先铭先生都专程赴港查看。此罐后又在香港佳士得拍卖。二零一七年曾在首博「香江雅集」特展展出。 一九九七年,香港苏富比又推出一只带荷花盖龙纹罐,所绘龙纹亦与出光美术馆相似。除此以外,大藏家徐其明亦藏有一只,于二零零七年在浙博展出。
国内公立博物馆收藏这种龙鳞呈涂抹风格的罐子,计有国博与镇江博物馆所藏的二只,均为出土器物。所不同的是,这二只罐身所绘的为双龙。
以上这些器物,基本呈现出元代龙罐画风。然而,在龙纹画风上,还是以我们今天的主题,这次在保利登场的元龙罐最为特殊。是次保利推出当年苏记这只,距它首次出现,已时隔二十八年,再此看到,真道久违了。
此罐罐身线条流畅、敞口、丰肩、罐身鼓起、罐腹内敛。罐外施浆白釉,釉虽略薄,但呈明显乳浊失透感,罐身以浓重青花绘一伟岸独龙。辅以莲花、云等元瓷常见的纹饰。罐分段拼接成型、罐内有明显的拼接痕。每一分段,仔细看,于釉下有匀称而淡淡的弦纹。有人也许会问,如按工艺,现代仿品完全可以达到。如何区分现代景德镇高仿与真品?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真品分段数量、接胎位置都十分讲究。每段的弦纹均十分精致。胎骨亦细腻,胎色呈白色。即便在底足处胎面泛黄,也是由于长期露胎氧化所致。如在胎骨破损处看胎骨内芯,则依然为细腻的浆白色。
罐内部施釉也基本满釉。罐内施釉是为让器物在入窑高温烧造中不变形。虽然有流釉、施釉不均、局部未施釉等现象,但总得来说,罐内还是非常考究,以当时能达到的最好效果来制作。反观仿品,则胎骨粗糙、分段数量、接胎位置混乱、拉丕纹不是没有就是过于致密、拉痕粗燥。尤其是刻意突出接胎痕和模仿罐内流釉。此等细节,在市场实战与辩伪中不可不细辨。
除了罐的造型、施釉工艺,青花发色亦尤其重要。让我们仔细查看保利的这只罐子,由于以涂抹方式表现龙鳞,所以当第一眼看此罐时,目光会聚焦到青花最浓重部位,即龙身。我们会发现它的青花虽然以涂抹风格着色,但青花却有一定的层次与色阶,不是单一的色阶。特别浓重部位呈蓝黑色,较淡部位呈宝蓝色。青花中的晕散、小点表现自然。凡是青花最浓部位,青花有透过釉子渗入胎骨之感。这些特质,均与我见过的标本一致。而反观仿品,则刻意表现晕散小点和重笔表现浓重部位,显得有规律而不自然。 而这些特征,均与我见过的标本一致。因此,十分要紧的青花特征上,保利的这只龙罐十分「标型」。
最后,让我们讨论一下龙首。我在前文中已反覆提到此罐的特殊意义在于龙首画法。它与其他的罐子显然不一样。归纳起来,有以下特质:
一、 龙首整体比例硕大
二、 有明显的骨骼感,即透过画片,彷彿龙首内有头骨。额骨饱满,鼻、上郃、下郃均有骨感。
三、牙齿特殊,四颗大门齿圆钝、不似其他龙纹平切,只表现一枚犬齿(即獠牙)
四、下郃有阳刚的长短不齐的龙须,与龙的犄角呼应,使龙首特别气宇轩昂
为何此罐龙首表现如此与众不同?在我看来,却是最忠诚于宋画龙纹的风格。比如让我们拿此罐来比较一下南宋陈容所画的龙图,就不难发现,此罐欲要表现龙的精神,却是直追陈容,有明显的追慕宋风。由于元代窑事无严格的官民之分、对烧磁、画样的管理不如明清御窑厂严格。实际上绘画、烧窑的又是汉人。因此,不排除当时的文人高士,为追慕南宋遗韵,请人效仿、临摹陈荣手笔、或以陈荣画为参照设计画样。
纵观此罐、无论在造型、胎、釉、青花、底足、画片上,均代表了当时窑事、艺术的最优表现。它的烧造背景,值得进一步研究。在整个元磁罐一类的器物,如加以对比推优,此罐无疑判为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