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5234 明 黑釉菊瓣形盖盒

黑釉菊瓣形盖盒
拍品信息
LOT号 5234 作品名称 明 黑釉菊瓣形盖盒
作者 -- 尺寸 直径12cm 创作年代
估价 10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230,000
材质 形制


此件拍品为保税状态。

备注:
北美十面灵璧山居,编号KO14
著录:
《怀古堂期刊》,第二十五期,编号15

类磁州窑风格黑釉菊瓣形盖盒,此盒造型美观,盒呈扁圆形,子母口,直沿,底部满釉,中间内挖成圈足,可见胎色黑灰。盖面微鼓,中间顶部设有圆钮状提手,整体装饰筋线起棱,似菊瓣形,排列规整,全器施黑釉,黑釉浓度比例适当,使得沥线凸起挂釉稀薄而呈酱褐色,又令平缓处积釉深邃而凝黑,整器造型简洁,颇为雅致。
此类工艺难度较大,表面的线条型起棱并非和罐身一体成型,系在胎体成型之后,将白色化妆土盛于袋中,袋开小口,挤压使之粘于胎体,俟干燥后再罩釉,即所谓“沥线”,颇似今常见之西点作法。此器黑白鲜明,可见窑工对釉水调配,窑纹拿捏已至化境,虽如此,出窑成品只得十之二三,益见烧制之难。盒身底部露胎,露胎处可见修胎痕迹工整细腻,圈足刮削一丝不苟,其色泛黑灰。北方诸窑多有烧制沥线装饰瓷器,如山东淄博窑、河北磁州窑、河南寶丰窑等等。
黑釉是古代瓷器釉色之一,釉面呈黑色或黑褐色。自唐代以降,黑釉器渐成为中国瓷器工艺之重要品类,主要烧制于中国北部河北、河南、山西及山东等地。据有关资料记载,我国至迟在东汉时就能烧制黑釉,东晋至南朝初的德清窑,用含铁6—8%的紫金土配制黑釉,釉面光泽,色黑如漆。东汉、东晋等早期黑釉属石灰釉唐代以后,基本上都改用石灰碱釉。就黑釉的品种而论,可以分为一般黑釉与花色黑釉两大类。黑釉瓷器出现于东汉中、晚期,但当时的釉色为深褐绿色乃至黑色,釉层也薄厚不均,常有蜡泪痕,并在器表的底凹处聚集着很厚的釉层。早期烧制黑釉最成功的首推东晋时期浙江德清窑,所烧黑釉釉面滋润、光亮,色黑如漆,可与漆器媲美。唐代黑釉较为盛行,宋代则是黑釉的高峰时期。明、清时期御器厂所烧黑釉器做工精细,多在纯净的黑釉上施以各种低温色彩,黑釉则成为各种美丽颜色的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