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712 清早期 黄花梨寿字纹独板面架几案

黄花梨寿字纹独板面架几案
拍品信息
LOT号 6712 作品名称 清早期 黄花梨寿字纹独板面架几案
作者 -- 尺寸 长262.5cm;宽44cm;高93cm 创作年代 清早期
估价 6,500,000-8,500,000 成交价 RMB 8,05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
海外重要私人藏家收藏

架几案,古称“几腿案”,即以一块独板或攒框镶心板为面,下设两个(也有设三个者)方几或长方几承接。一般架几与案面之间并无榫卯或销钉等连接,案面正反可用。究其源头,或源自明代“天然几”,目前所见资料和实物,暂无法肯定明代是否使用,清代则应用甚广,尤以北方为多,又以宫廷为最。因案面与架几并不固定,故而凡有搬迁等因素,极易散失,成套保存者太难。且因案面用材巨大而整齐,不便陈设,便于改作他物,而架几又可改作花几、香几,陈设物品,故而完整遗存更难。数十年来,除了故宫等原状保存家具之处,在外面所见成组套的紫檀、黄花梨架几案,屈指可数。此例难得成套。
案面独板制成,经典一块玉做法,大流水木纹,两面皮壳不同,显然正反有别,造型保持平素,只在转角处起委角线,与架几线脚呼应。
架几方正,以横枨界为三档,下方接以托泥一周。上方一档较窄,落膛镶装绦环板。其中三面为两层做法,底层为素板,前方两端为岔角,围成开光,正中另设圆光卡子花,其上浮雕寿字纹,正面则为抽屉,抽屉脸以厚板雕成与其他三面相类图案。抽屉立帮、底皆为黄花梨制,是一件满彻黄花梨家具。中间一档较高,四面设宽厚牙板,浮雕图案近似变体兽面纹,简练概括,布局与上方绦环板呼应,立体感强,宛若鼎彝,形成稳重坚实的效果。中档下方设屉板,方便临时搁置物品。下档亦设一周牙板,但图案较简化。
架几装饰繁华,明韵浓郁。架几案一般是陈设大宅厅堂正中,此案青铜器般的装饰正合此意,应是清早期贵胄用器,从活泼变化的寿字装饰来看,想是家中有耄耋长寿者,为子孙满堂、富贵绵延之意。
张岱《陶庵梦忆》“仲叔骨董”记录铁梨木天然几“长六丈、阔三尺,润泽坚润,非常理”,价值“二百金”,且引得未得的巡抚李三才带兵追赶,其珍其罕可见一斑。此例虽无铁梨木天然几之阔大,但材料之珍贵、存世之不易,必也是罕见之“骨董”。

随方制象架几案
谭向东
古典家具研究学者
2013年秋,香港一家著名的拍卖行,拍出一幅传为宋代周纯绘《桐院联吟图》,上有端方的诗堂题记。图中核心位置绘一张硕大的架几案。
暂且不论此画是否到代,仅本着孤证不立的原则,我们不能就此得出架几案始于宋代的结论。但架几案的形制演变,依然有迹可循。与之相近的家具形式,可以从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得见。画中某正店前,一小贩摆放商品的案子,显得与众不同。它似乎是两只四足条凳架着一块案板,又像是面下粗硕的穿带连接着外撇的八只腿足。考虑到商贩的流动性较大,常常使用临时性的家具,因此推测其很可能是两只像条凳的架子上,铺设一块案面。我们现在无从得知案子的结构,但可以肯定的是,两侧张开的四足,扩大了受力面,无疑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稳定性。
无独有偶,辽宁省博物馆藏明代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也出现了相同的造型。装裱店裱画的案子,与宋代小贩的案子如出一辙,而腿间多了两根横枨。如果说宋代商贩使用的是临时装置,那么明代装裱店里的案,则是常设的固定家具。
活跃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画家杜堇,其《古贤诗意图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图中主人公所依的长案,架构简洁明了。 “一块玉”案面,落在两只带有宽厚底座的长方形墩子上。
相似的案子造型,在明代版画中也常常见到。例如明崇祯刊本西厢记插画《捷报》、明刊方瑞生墨海插画三《张史醉书》、明万历金陵书肆继志斋陈氏刻本题红记插画《霜红写怨》等等。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仇英《乞巧图》(台故还有清代丁关鹏的摹本),案面宽硕,面下须弥座式长方形几,刻卷云为饰,非常写实的展现了明代家具的原貌。
仇英的《清明上河图》和《乞巧图》中的案,无论是木质还是石质,其形式说明架几案在明代已经出现。
高型几在五代李昪的《货郎图》(故宫藏)已有所体现,宋元时期的高型几更是多种多样。
明代坐像画,自正统四年始,在像主身侧增设高几。正统时期的状元马愉家族画像上,像主人身后高几环伺。
至万历时期,容像身后常置双几,陈设香事,用以彰显像主人身份地位。
高型几的使用在生活中如此普及,可以想象架几案的出现并非难事。
“架几案”一名,未见于史载。经查,首次使用这一名称的是艾克先生。1944年出版的《中国花梨家具图考》中文名称备注中,古斯塔夫·艾克(Gustav Ecké)将“有着分开支撑座架(几)的合成搁板桌”,叫做“chia-chi-an”,并附以中文“架几案”(注:Ecke《CHINESE DOMESTIC FURNITURE》1986 页LIII)。
据《内务府白本奏销档》记载,嘉庆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八日,内务府大臣禧恩奏报:“花梨木几腿案一张,长七尺,较原请尺寸小三寸八分。铁力木几腿案一张,长七尺,较原请尺寸小三寸二分”。由此可知,清代称架几案为“几腿案”。此名亦极为形象,即“以几为腿”之案。
故宫藏郎世宁绘《雍正十二月行乐图轴》之三月赏桃,两根檐柱后隐约可见一张漆成橙红色的架几案,案面一块玉,架几上部设横枨嵌装绦环板,其形依然保留着明式的简约。
清代旗妇吉服坐像,宝座装饰华美,设座垫、靠背和迎手,图案有乾隆时期的风格。身后的架几案在中上部设抽屉,并界出两层空间。
清代画家孙温,耗时36年绘制《红楼梦》全本230幅,现藏旅顺博物馆,其中多幅画面见有架几案。由此可见架几案从明代到清代晚期一直流行。
本场拍品黄花梨寿字纹独板面架几案,案面独板“一块玉”。案面用材阔绰,包浆莹润光洁;纹理华美生动,有风起云涌之势。边抹光素,只在上下边缘起委角线,与几身周匝的委角相合。
几身呈正方形,在上部及距底足约一尺处各加枨子四根,枨子与腿足结合采用大进小出的榫卯,外露明榫,是较早期的做法。上枨与几面边抹之间打槽装绦环板,绦环铲地浮雕海棠形开光,正中雕团寿纹。四面的绦环看上去完全一致,但实则有一面绦环板是作为屉面,内装暗抽却未加金属拉手,使得整体一致性不被破坏,匠心使然。
两道枨子下四面安牙板,上下轮廓约略不同,饰以变体卷云纹、倒悬塔刹纹及回纹。雕刻刀法圆熟顺畅,线条饱满挺括,铲地匀整利落,制作工艺精到。
架几案案面与几分体,容易散失。加之民国时期唯恐太长的案面难脱手,经常截短,大器改小惨遭破坏。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珍赏》116号架几书案,就曾被鲁班馆张获福将案面截短约二尺许,如若不然,则与本品的尺寸相近。而本品未遭毒手,得以完整保存至今,实乃幸事。
传世的明清黄花梨架几案,存世不多。经笔者查询资料库数据,现存约19件。其中独板案面有14件,其余5件为攒框镶心板。攒框镶板,北京匠师称之曰“响膛”,其承重及使用寿命,显然弱于独板。
纵观这些存世架几案,几子多简素无纹。有的架几仅12根直材相接,任其空敞,惟过于简单。例如欧洲行家利特尔顿.轩尼诗旧藏的架几案,现归新加坡私人收藏。
有的架几或加顺枨装搁板,或加装圈口、角牙等,若在上下搁板上放置杂物,则显得凌乱不堪。有的在抽屉或搁板之外加卡子花、牙条等等,并无新意反显堆砌。
是案则摆脱桎梏,既有明式简约之风,更加踵事增华,使人在视觉上得到满足,无单调之嫌,有隽永之趣,允称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