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07 黄宾虹 1927年作 金文七言联 立轴
LOT号 | 3407 | 作品名称 | 黄宾虹 1927年作 金文七言联 立轴 | ||
作者 | 黄宾虹 | 尺寸 | 135×21cm×2 | 创作年代 | 1927年作 |
估价 | 400,000-600,000 | 成交价 | RMB 517,500 | ||
材质 | 水墨纸本 | 形制 | 立轴 | ||
【题识】丁卯四月,黄宾虹篆。 【印文】黄质之印、古玺印、高蹈独往萧然自得 【释文】湖边折柳因樊圃,野外班荆且下轩。 【来源】文物商店旧藏。 【说明】池田幸子藏画。池田幸子(1912-1973)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早在学生时代,池田幸子就已经接触到左翼革命思想,1930年代来华之后,积极参加和组织各种反战活动,声援中国人民抵抗侵略。1936年春,池田幸子在上海借住日本友人内山完造开设的内山书店,其间与宋庆龄、鲁迅、萧军等左翼人士交善。同年10月,鲁迅病逝,池田幸子同丈夫鹿地亘参加守灵和送殡,此后发表了《最后一天的鲁迅》、《鲁迅的回忆》等纪念文章,并由此开始了长期的旅华反战生涯。此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成立,池田幸子经香港辗转到达武汉,受聘第三厅第七处的设计顾问。1938年,「在华日本人反战同盟」成立,池田幸子前往桂林参加同盟工作,对日军战俘进行反战宣传。抗战胜利后,池田幸子在重庆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亲切接见,获得高度评价。后回到日本,为日中友好协会的创设成员,并作为吴山贸易的代表促进中日贸易。其时收藏了数量可观的中国书画。 黄宾虹的金文书法创作在二十世纪独树一帜,他对金文书法所做的观照和解读,蕴涵着极其深刻的思想观念。其字形渊源错综复杂,概括起来主要见于商周金文、甲骨文、传抄古文、六国文字、宋元金文法帖文字等五类文字字形,黄宾虹金文书法字形难于释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所处时代的古文字释读水平及局限的原因,有在黄宾虹独特的金文书法观念统摄下,选择冷僻字以求古意的原因等。黄宾虹在金文书法创作中,充分地表现了他的学者风范、渊博学识和艺术才华。黄宾虹的篆书吸取了金文、古籀的雄浑之风,此联力透纸背,圆韵浑厚,书作老气纵横,墨重笔拙,字法参差生奇,古质自然,具舒和而苍莽之致。这件金文对联是黄宾虹的对于书法的痴迷程度和用功之深反观。黄宾虹此作中最引人瞩目之处在于线条的朴茂厚重、作品凝练、遒劲有力。他笔下所诠释的金文书法正反映了作为一个画家对于书法的审美观照,透露出一种萧散自然与气韵超脱之气。 黄宾虹书法的早期,大致未能摆脱清末民初的碑学观念,对于薄板金石的用功成为早年学书的初阶;后来,他从颜真卿的《争座位帖》中深刻领会了行草书意,以此为中点,再向上下两方探究帖学的真谛。但是「自然美」的召唤终于使他在三代古文字的意趣上找到了自我的艺术感受:自然、古朴、冲淡、柔中含刚。为此,先生书艺进入晚年后日渐醇雅古朴、平和简净,不能不说这是他心仪三代古文字的结果。颜平原行稿书的朴茂雄浑、倪云林行楷书的清动和雅,在三代古文气息的粘合下,独成一面貌,使其点画成为古来也不多见的「如屋漏痕」、「如绵裹铁」的高古之美。 宾虹先生书法的「淡化」点画(线条),其结果不仅没有减弱审美视觉的感受效果,却增添了一种「强化」处理所难以取得的审美补偿。李北海、黄山谷、杨维桢、王铎、傅山、金农、吴昌硕等前代书家都是「强化」处理点画(线条)的,所书重「实」处.墨气浓郁,是阳刚同性的表现主义;杨凝式、米南宫、董其昌、八大山人、李叔同等少数书家是「淡化」处理点画(线条)的,所书重「虚」处,白气冲和,是阴柔属性的自然主义。黄宾虹兼有两式,却倾向后者,所书大章法朴茂密丽(一如其画),而局部处理虚淡清和。黄书的「书」是「还其本来」——字的本身结构美,点线的原始自然状态。 作为一个造型艺术的大家,他不可能不诸熟于「造型」之理,但在书法中,他绝不追求结字、用笔的「新理异态」,不像一些时书那样「矜毫使气」、「狂禅呵骂」,而是自然而然地「书」我的意趣、我的气质、我的神韵——实际上是外示「我」的自然美的观念。是如「灵运诗风」,优美、清刚、阴柔、洒脱、自然而质朴,是高华古艳而不是浓艳绩丽。给予者的审美余地,是空灵,是模糊,是丰富。因此想到:艺术内涵的浅深.绝不在于手段表现上的繁简多寡,有时万语千言而不着头脑,有时只吐一语而直搔痒处。黄宾虹书法的美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或也在此。 黄宾虹绘画用「加法」,正如吴昌硕画作的「繁笔」,黄宾虹书法、用「减法」,正像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本来「加减乘除」没得关系,只要「数字」对就为书作画,亦同此理。赏者只问审美创造的总效应是大是小、是深是浅、是泛常是独到,方法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作手的小巧与大美的能力与表达水准。高明的拳家,不看你是不是套路多,而是验证你的功技神,也许一指可以定乾坤,黄宾虹书法的线条韵味颇有些类似。这的确是需要锤炼再锤炼的,一激而就不可能臻至这种化境。没有经过「烂漫」的阶段,有的书家便期于「平淡」起来,固然能「平淡」也不失为一种风致,但那是不知五味的人只说白开水好喝一样的饮者。「大味」要从苦辣甘咸中返为「平淡」——其感染力、蛙力才会隽永绵长。 黄宾虹书法主要是大篆和行书体,其文化涵是道家哲学思想的自然意识和生命意识的艺术显现。艺术创造的反「有为」,不仅没有使他的书法混灭个性和自我表现,相反却益增艺术品格的文化信息与审美魁力,似乎这也可旁证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正是如此? 黄宾虹书法是古典型的商品位,其历史价值正体现在它本身就是凝固而鲜活的历史。它是用一种东方式的微笑瞻望着现代艺术表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