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612 清雍正 青花折枝三多纹碗

青花折枝三多纹碗
拍品信息
LOT号 6612 作品名称 清雍正 青花折枝三多纹碗
作者 -- 尺寸 高8cm;直径16.5cm 创作年代 清雍正
估价 100,000-200,000 成交价 RMB 368,000
材质 形制

“大清雍正年制”“觉生常住”款
此件拍品处于保税状态下,具体信息请联系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董珍玩部工作人员。

备注:
1.美国藏家旧藏;
2.纽约苏富比早期拍卖,编号494(之一)

本品造型端庄,胎釉精良,外壁采用拟宣窑画法,青花绘折枝荔枝、石榴、寿桃三组,笔触精妙,色泽紫妍,为雍正御窑典型佳作。最为珍罕之处更在于其款识书写,别具历史价值,碗底书三行六字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款,款识四角各书一字,从右上角顺时针方向念是“觉生长住”,由此可推断此碗之确实年份和拟用地点。“觉生”指觉生寺,雍正十一年(1733年)下旨敕建,两年后(1735年)落成,位于北京市昔日西直门外远离尘市的曾家庄(今海淀区),山门上方有御笔手书《敕建觉生寺》匾额,边框刻九条龙从海水升起,穿插云间。
雍正帝虔信佛教,自小躬行禅修,参悟禅理觉性,或持续数天。他深通佛理,著有《雍正御制佛教大典》,其中对佛教“正觉”的“觉”有详细阐释,部分内容撷录于觉生寺内的《敕建觉生寺碑记》:“以无觉之觉,觉不生之生……所谓觉生也。”寺院建成后不久雍正帝便驾崩,继位的乾隆帝亦亲书一文,刻在此碑另一面。值得提到的是,敕建觉生寺同年,《清通鉴》记载雍正帝主持大法会,聚集高僧活佛研究佛理,并亲自讲经说法。雍正在位末年,曾多次主持大法会,邀请精研佛理的学者编纂和刊刻佛典,还自撰《御选语录》,亲自校订并为每一卷写序。
宜兴紫砂器中有刻“觉生寺”款的钵,雍正十一年正月所制,而敕建觉生寺和开大法会也是这一年。据载,雍正帝于正月二十一日下旨,着人按照宜兴器及其他瓷器样式,交与烧造瓷器处仿制(《 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 紫砂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no. 146)。上述的紫砂钵和本拍品所属的一批青花碗,很可能正是当时雍正帝下旨所制。觉生寺内现时陈列着一块青花碗底部瓷片,出土于寺庙院内,增加了推断的可能性。
觉生寺是清代的重要寺庙,是雍正帝诚心所建,是清廷一项重要建设,关连着乾隆朝以来历代宫廷生活和祭祀仪式。占地三万多平方米的觉生寺,后来又俗称大钟寺。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雍正十一年四月记录,庄亲王与其他朝臣上奏建议将永乐年间(1403-24)所铸的著名青铜大钟由西郊万寿寺移至觉生寺。雍正帝批准所请,但由于工程浩大,费了八年功夫,至乾隆八年(1743)才完成搬运。此钟以青铜铸造,高近7米,直径3米多,重达46.5吨,内外壁共刻有梵汉经文咒语约23万字。据称钟声达120分贝,二十五哩外也可闻。昔日每逢农历新年除夕,必按佛教传统鸣钟一百零八响。自乾隆朝开始,历朝清帝均率领皇室及朝臣以大钟祈雨,仪式有长达数天。1783年,乾隆帝下旨延请九名僧人连续七日念诵《大云轮请雨经》。乾隆五十三年(1787年),下旨正式将觉生寺列为祈雨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