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709 溥儒 1950年作 关公 立轴

关公
拍品信息
LOT号 1709 作品名称 溥儒 1950年作 关公 立轴
作者 溥儒 尺寸 95×32cm 创作年代 1950年作
估价 450,000-550,000 成交价 RMB 1,380,0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立轴
著录:《长流艺闻》,第23页(封面),长流艺闻杂志社,1998年8月号。
题识:岁在庚寅夏夜,溥儒熏沐敬写。印文:溥儒之印
在溥儒的人物画中,关羽是非常少见的题材,三国时期蜀汉的武将关羽是忠义仁勇的化身,在历朝历代均受到人们的尊崇。这幅画作于特殊的历史时期,或者也有特殊的机缘。此画作于1955年夏,在1949年国共战争江山易帜之际,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名流选择流亡到台湾,溥儒作为晚清皇室后裔,也前往台湾,不过从其离别时所作的诗文中可见,他的此行充满离愁别绪。溥儒到达台湾之后依然延续着独善其身的生活方式,在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举办个人展览,谢绝了台湾当局提议的一些职务,如考试委员、国策顾问等,清心寡居,与世无争。在这个时期画关羽,或者便是借此表达自己内心的情志,无论改朝易代,风云变幻,时光流逝,忠义精神是永恒的,对于远离故土的漂泊游子而言是一种依靠与慰藉。画中关羽的形象十分符合《三国演义》的描述:“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其身着标志性的绿锦战袍,静静站立,目视前方,双手合拢,后面的武士手执青龙偃月刀。这一幕表面上平淡无奇,但是从关羽紧皱的眉头和酝酿着动势的身体语言中可知,这或者只是大战之前的片刻宁静,下一刻关羽即将拿起青龙偃月刀,跨上赤兔马,奔赴战场杀敌。关羽像已经被历代画家描绘颇多,在年画中也是喜闻乐见,因此溥儒或许有意设置了一个静态的场景,以静中寓动的方式令人产生联想,以纪念碑式的造型塑造出令世人敬仰的形象。画家在此作中有着近乎考据学的精确,一丝不苟、事无巨细地去表现关羽的外貌、服饰和装备。人物造型上,溥儒显然继承了中国人物画之“传神写照”的优良传统,宗法唐寅、梁楷、李公麟、陈洪绶等古代名家,也吸取了一些西洋画的技巧,注意人物的结构关系和立体感。形象既有写实性,又有超越现实的装饰性;既有人间烟火气,又有着远离俗世的高贵。尤其注重前后人物在面容、身姿和色调上的对比,在反差中更加烘托出关羽的勇将形象。关羽的一把美髯以灵动的墨线根根写出,似在轻微飘拂颤动,清人蒋瑞藻在《花朝生笔记》中称:“关云长髭髯,内一须,长二尺余,色如漆,索而动。若自震动,必有大战。”画家通过这一处细节刻画,表现出了大战之前的紧张氛围。后面武士所举的青龙偃月刀“又名冷艳锯,重八十二斤”,亦以工笔法而出,刀锋凌厉,可以想象关羽手起刀落,将人刺于马下的场景。整体而言,衣纹流畅,富于粗细浓淡的变化,一些方笔直拐的运用,既起到锐利生动的效果,又顺应衣纹本身的走向,刻画清劲有力;色彩鲜艳,运用了大面积的绿色描绘绿锦战袍,其它墨色均为映衬此战袍,这件战袍乃为刘备相赠,也是忠义的象征。整幅在精谨典丽之中有一种静穆温和之气,在规范中生出灵动之意,与溥儒的山水实际上有精神相通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