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3688 王原祁 1712年作 仿倪黄山水 立轴

仿倪黄山水
拍品信息
LOT号 3688 作品名称 王原祁 1712年作 仿倪黄山水 立轴
作者 王原祁 尺寸 80×34cm 创作年代 1712年作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2,875,000
材质 水墨纸本 形制 立轴

题识:画无尽笔。意到即至,诸家俱然。独倪黄纯任天趣,尤不可丝毫做作也。余于此中,自少至老。每一握管,妄师古人,故结构精严处,人人谓余画得元气淋漓之致,究未敢自信,近雨窗岑寂,偶见案头旧纸尺幅,漫为点染,颇用自喜。识者见之未知,以为何如。康熙壬辰秋日,王原祁。
钤印:求是堂、王原祁印、麓台、西庐后人
鉴藏印:吴湖帆珍藏印
王原祁,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擅画山水,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自称笔端有金刚杵。王原祁既承董其昌及时敏之学,又受清代最高统治者之宠,山水格局面目影响后世,弟子颇多,形成娄东派,与王时敏、王鉴、王翚合称“四王”,加上吴历、恽寿平又称“清六家”。
留云山丛叶 邀舍伴林幽
——王原祁山水赏析
本幅绢本,水墨设色,纵80厘米、横34厘米。绘于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作者时年七十一岁。笔法纯宗黄公望,笔力辛辣,功力深厚,又具清麓中有苍厚之趣的麓台特色,是其晚年佳作。
他以辛辣的笔法写萧疏的秋景,画峰峦平湖,茂树山居,泉水溪流。远处山峦俊秀,山石连绵,峻岭逶迤;陡起的峰峦,繁而不乱,生动异常。白云弥漫远山,似波浪起伏。山坳中坐落一处村居,隐现林木丛中。泉水沿岩石款款而下,汇成山脚下半湖碧水。万顷湖光,缀以小汀州渚。平野古树槎枒,隔溪兀石耸立,林峦疏秀,丛木挺拔,几株大树与远处的沙渚汀州将画面连成一整体。石台上独立一茅舍,与林木山石融为一体。
整个画面,构图严谨巧妙,动静交错,疏密有致。山石用披麻皴,树用横点,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留白的云气与大片水面,使的结构紧凑,山势的脉络互相连贯,产生旷远雄伟的感觉。用笔飘逸沉稳,疏宕缜密,落墨成趣,神韵生动。笔墨滋润,风格高古,得写生之妙趣。
画的左下角有“吴湖帆珍藏印”朱文方印。作为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鉴藏家吴湖帆,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鉴定“一只眼”的美称,可见他在鉴定界的权威性。本幅钤有“吴湖帆珍藏印”,足以证明为吴氏珍藏的珍品之一。
王原祁的绘画风格演变史分三个阶段:早年探索,中年变革,晚年定性。早年作品松秀,其秀润处略近于王世敏;中年后技法炉火纯青,作品大多融合黄公望、董其昌为主,或偶掺倪瓒画法;康熙四十年(1701年)所作《仿大痴虞山秋色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王原祁绘画走向定型的标志。晚年参董源、巨然的笔法,在浑郁苍茫的气象中有一种大气磅礴但又不失精微的精神。王原祁通过自身不断探索进取,用尽一生成就绘画事业。每个阶段各具特色,尤其晚年佳作频频即出。他毕生精力倾注于研究“古法”,视“仿古”为学习绘画的一种重要手段,声言自己绘画的各要素多得自于古代先贤。
王原祁在他最后十年的生命里,“通过减少细节,强调立体的重量感和空间的层次,从而是画面结构更坚实”。他总是在极力追求“苍润浑厚”的笔墨效果,而且别具一格的“以色代墨”,色墨互用,加上之前习惯使用的几何团块机构的章法,使作品更具“润”、“厚”之特点。
此幅画作为王氏晚年之佳作,就其创作时期,晚年的王原祁已成定型风格,将黄公望笔法之精为己用,参诸家长处,自成一派。可见其晚年之作用笔之老练、用墨之娴熟、画法之精道、意境之深幽,凝聚毕生绘画经验作独具内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