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014 清中期 杨彭年制「耕读堂」松段椿笔筒

杨彭年制「耕读堂」松段椿笔筒
拍品信息
LOT号 6014 作品名称 清中期 杨彭年制「耕读堂」松段椿笔筒
作者 -- 尺寸 高23cm 创作年代 清中期
估价 1,0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款识:“耕读堂,戊申仲夏月,彭年”、“彭年”款
说明:带木座
备注:龚自珍旧藏;美国旧金山琴轩旧藏
在紫砂陶艺史上,陈曼生和杨彭年可谓是珠联璧合,是一对极有影响的合作者。传世中的曼生壶,绝大多数都有杨彭年的落款。这一现象说明杨彭年是陈鸿寿紫砂壶创作的最佳拍档。《宜兴荆溪县新志·卷八·人物》载:“杨彭年,字二泉,以善制茗壶著称”,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他善制茗壶,浑朴雅致,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他又善铭刻、工隶书,追求金石味。他还与当时名人雅士陈鸿寿(曼生)、瞿应绍(子冶)、朱坚(石梅)、邓奎(符生)、郭麟(祥伯、频伽)等合作镌刻书画,技艺成熟,至善尽美。世称“彭年壶”、“彭年曼生壶”、“彭年石瓢壶”、声名极盛,对后世影响颇大。杨彭年不仅是一位工艺大师,也是一位具有一定的文史知识、书画功底、具有文人气质的艺人。杨彭年在与文人的长期合作交往中自身的文化修养也相应提高。据说他制壶而外,亦善陶刻,“兼善刻竹刻锡,亦佳(《耕砚田笔记》)。”我们眼见的这件杨彭年制“耕读堂”松段桩笔筒就是他为龚自珍所作的一件文房案头雅玩。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号定庵,汉族,今浙江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及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他的著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至今仍为人们传诵。
耕读堂即为龚自珍堂号,道光皇帝曾御题赠之,弥足珍贵。此件笔筒为龚自珍旧藏,加以杨彭年的手笔,可谓世之罕见。
杨彭年,号大鹏。生卒不详,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
这件笔筒为仿生作品,以松树桩为主干,朴质有味。包浆润泽光滑,对比斑驳粗皮,形成装饰变化。老皮随干转折扭曲,增加视觉的动感,又有几节挂有松子的松枝逸出,更添生趣,引人流连。整体造型栩栩如生,远远看去几乎与真的松桩无异。款识为“耕读堂,戊申仲夏月,彭年”,另有“彭年”款印。从此件文房雅玩我们可以窥见彭年的创作思想,以及他具有的文人气质。这与他和陈鸿寿等文人的交游是分不开的,充满了文人的雅趣和儒家思维的人文精神。籍由这件古物,我们可以揣想那个文人唱和、寄情紫砂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