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6219 清 异石供 (四品一组)

异石供
拍品信息
LOT号 6219 作品名称 清 异石供 (四品一组)
作者 -- 尺寸 总高(连座)13.8cm;11.8cm;24cm;15cm;长6.2cm;6cm;10cm;6.6cm;宽8cm;11.8cm;16.5cm;8.5cm;高7.2cm;5.5cm;13cm;8.8cm 创作年代
估价 200,000-300,000 成交价 RMB 402,500
材质 形制


老红木座
此为四品一组的供石,或是戈壁古石,葆光莹朗,有清中晚期「苏作」老红木承座。其材质、造型、色彩与石纹皆不同于寻常,故名曰:「异石供」。「供」本是奉献之意,异石供,则是文人在书斋小室中供奉异石,或以木座或香几承之,以为陈设玩赏之意,后世遂有「供石」、「石供」之称。观此四异石,其形或如琼楼玉宇,或状盘石巨岩,或像庄严佛首,或似冰碛雪窖者,具见天地造化、鬼斧神工之迹矣。石质则有似凝脂玉浆、醍醐膏腴,有类于矿属、贝介者,尤以大璞不斫,保留天然风貌,千态万状,变幻不居,适足供燕闲清赏,饱游饫看,而无倦焉。
苏轼(1037-1101)在其〈怪石供〉与〈后怪石供〉两篇名作之中,首次提出了「以石为供」的概念。两文是东坡贬官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期所作,其时宦场失意,经济窘迫的东坡为寻求精神解脱,多寄情诗文,修禅玩物。由于当地江岸产五彩美石,「与玉无辨,多红黄白色,其文如人指上螺,精明可爱,虽巧者以意绘画有不能及,岂古所谓怪石者耶?」东坡甚喜之,常收集采掘,或用饼与江边嬉戏小儿交换之。既久,得二百九十有八枚,置于古铜盆中,挹注净水而盛之,适好友佛印和尚来访,遂以石供之。苏轼藉由此供石阐发了「物之丑好,生于相形」、「世间石皆若此,则今之凡石复为怪矣」,亦即「石本无怪」的哲理以及「佛释一切皆虚幻」之佛理,此为禅宗「怪石供僧」公案的由来。(注释1)
文人往往藉游赏玩物以清心乐志,而日与周旋的文房清供,则好尚以天然朴质之物,道法自然。高濂《燕闲清赏笺》论书室中之香几,式样繁多,有高矮之别,且不专为焚香,亦可别用,如陈设奇石、清玩之类:「用以坐乌思藏鏒金佛像佛龛之类,或陈精妙古铜官哥绝小炉瓶焚香插花,或填三二寸高天生秀巧山石小盆,以供清玩,甚快心目。」(注释2)由此可见,各种浑然天成,不假雕琢,又可「小中现大」的供石,适与研山、笔格等书斋、文房用具相结合,成为文人书斋中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小小大千世界。
注释1:(宋)苏轼着,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卷六十四》(北京:中华书局,1986),页1986-1987。
注释2:(明)高濂,《雅尚斋尊生八笺》卷十五〈燕闲清赏笺〉(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据明万历十九年自刻本缩印,1988),页451。
重601g;339g;1943g;43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