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8132 明永乐 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

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
拍品信息
LOT号 8132 作品名称 明永乐 青花花卉阿拉伯文无挡尊
作者 -- 尺寸 直径17.8cm;高17cm 创作年代 明永乐
估价 6,000,000-8,000,000 成交价 RMB 6,900,000
材质 形制


备注:德国科隆私人藏家收藏此件青花无挡尊形制这件无挡尊上下折沿,器身如筒,口底相通,通体以青花绘花卉纹和圆形开光的阿拉伯文字;所用青料苏麻离青,呈色深蓝,浸入胎骨。无挡尊应为支撑置放器物的盘座,是永乐时期景德镇官窑吸收西亚地区器物造型艺术,烧制的充满了异国情调的瓷器精品,反映出当时中外文化交流的成就。腹部上书阿拉伯文,由于青花略有晕散,内容为吉祥颂语。明永乐、宣德两朝为明代早期青花瓷器生产黄金时期,创烧了许多新品种,此件便为其中创新品种之一。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我国陶瓷史上名著一时,它不仅为明代宫廷所喜爱,更是受到了外国王室的推崇和西方上层社会的追捧。受伊斯兰文化风格影响的青花瓷在元明盛行,明代永宣时期达到顶峰,随后明天顺、成化、正德历朝都有此类瓷器出现。对于明代各个时期瓷器具有伊斯兰文化元素的讨论,国内外陶瓷学者都曾有所论述。早在20世纪40年代,英国学者格雷(B, Gray)就曾撰文论述金属器对明代瓷器的影响;可见论文《近东金属器对明代瓷器造型的影响》,东方陶瓷学会会刊,1940-41年,第18册,页57。 90年代,马文宽先生进一步指出,明代瓷器(主要是指青花瓷器)仿伊斯兰金属器、陶器、玻璃器造型至少有19种,而明代瓷器上所见具有伊斯兰风格的纹饰也有12种之多;可见《明代瓷器中伊斯兰因素的考察》,马文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学报1999年,第4期。从以上学者的研究结论可以看出,明代各个时期生产的瓷器,尤其是青花瓷器,无论在造型还是纹饰上,都广泛受到阿拉伯文化元素的影响。耿宝昌和李辉炳先生在《青花瓷鉴定》一书,第49页中曾论述此种无挡尊“筒座圆柱形,柱口两端为宽折沿,为增加其稳定性,用时直立,不分上下,可以调换使用。因中空无底,故在清乾隆诗中称之为“无挡尊”耿宝昌先生亦于其著作中,论及“无挡尊”一类,曾道“宣德器造型与永乐大致相同,但青花纹饰略粗放。清代康熙仿品非厚即薄。雍正仿品虽器型接近永乐、宣德,釉面亦有桔皮纹,但胎体较薄,青花色调仍具本朝特征。乾隆时仿品器型缩小,显得短粗,有的还于无挡尊内插放掐丝珐琅或黄缎包裹的铜胎花型筒芯,用作插花供器”,可见《明清瓷器鉴定》页26,图42,紫禁城出版社,1993年。可见清代皇帝对此器型,亦有爱慕之情,多有仿制,好古雅求者如乾隆皇帝,亦亲自用其仿品做胎插花,可见其珍贵。国内公私收藏中,此种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仅见三例,并皆为馆藏。河北省民俗博物馆馆藏一例“明永乐 青花无挡尊”,高17厘米,内径10厘米,尺寸与本品完全一致。器身绘两组缠枝勾莲纹,中间凸棱处绘缠枝纹,器身书有两组阿拉伯文字,青花较为晕散,其中有两句大意为赞颂归于真主,万物非主、唯有安拉。天津博物馆馆藏有一例,高16.5厘米,内径9.6厘米,主体绘有缠枝勾莲纹,配阿拉伯文纹饰,上下绘制变体莲瓣纹,此件青花晕散较小,纹饰清晰可辨;可见《天津博物馆藏瓷》,天津,2012年,图049。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例,为清宫旧藏,高17.2厘米,器型亦为筒状,口沿宽折沿,上下两侧仿写阿拉伯文并绘团形图案,青花晕散较大,青花发色,绘画方式与本品极为类似;著录于《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里红(上)》,页49,图47。国外一例,可见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明永乐 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此件原为Dr Joseph Aractingi旧藏,早年于叙利亚购得;其仿制之西亚铜器原型,可见大英博物馆馆藏一例“埃及14世纪 铜嵌银花卉纹座”制作于14世纪的埃及马穆鲁克(Mamluk, Egypt, c. 1300-50)。永宣青花瓷器的纹饰图案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并多带有西亚色彩,改变了元代青花层次繁密的布局风格及粗放的画法,装饰上渐趋明朗,规律中富于变化。这一时期瓷器画工艺术修养较高,绘画技艺高超,有的巧妙地利用了此时青花原料的晕散现象,做没骨花卉的笔法,产生水墨趣味,还有的利用线条上不同的浓淡,产生活泼的变化,显得更为生动有力。西域文化的输入也给此时的陶瓷绘画带来了丰富多变的图案,加上中国绘画技法的运用,使得这一时期的青花瓷器画面布局清晰明快,同时又表现出一种雄浑古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