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16016 董诰 仿古山水册 册页 (八开)

仿古山水册
拍品信息
LOT号 16016 作品名称 董诰 仿古山水册 册页 (八开)
作者 董诰 尺寸 18×36cm×8 创作年代 --
估价 75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1,207,500
材质 设色纸本 形制 册页

题识:臣董诰恭画。
钤印:臣、诰
说明: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
放怀天地外 凝气山水间
董邦达、董诰父子,在清代中叶既为朝廷显宦,又是艺林名家,显赫于雍嘉盛世。此次香港保利同时推出的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册》与董诰的《仿古意山水册》相映生辉。董邦达的《西湖十景册》为中其生平中的至精至善之作,曾藏于清内府,《石渠宝笈续编》著录;董诰与乃父一样,亦是清宫著名“词臣画家”,此作亦是精妙无伦。
董氏父子作品,一是进献皇宫御赏作品,一是家中秘玩文人画作,二相生辉,各有旨趣不同。董氏父子画法有相同的渊源,却有不同的创作面目。董邦达画山水宗法董源、黄公望、董其昌,多以枯笔作披麻皴,苍逸古拙,画意平和澹远,深得干隆皇帝的赏识。董诰幼承家训,董诰的山水,先学于其父,进而博取元代、明代画意。他的笔性沉实秀润,闳深渊懋,浑厚精微,不同于其父董邦达的苍劲枯涩,却与王时敏、王原祁“渊源一脉,神气吻合”(冯金伯评语)。
本册董诰《仿古意山水册页》,水墨纸本,八开。画法多有元代黄公望、明代沈周、董其昌笔意而绘就。 现分述于下:
第一开,绘坡坨高树,葱郁繁茂,修竹点缀其间。隔溪远处山石起伏,笔法清秀,气象萧疏。湖水无边,寂静的湖面上一叶扁舟,舟中人悠然持桨,惬意自适。
第二开,绘山势重叠,枯笔渴墨。山坡丛林成荫,草木繁滋。山脚几株大树重墨点染,生机盎然。这种浓淡干湿的用笔,形成一种强烈的节奏感。溪上横一小桥,连接于两山之间,以淡墨勾勒,一人物行于桥上。人物比例较小,虽仅简笔勾画,却清晰可辨,不装巧趣,画得天真。充分发挥艺术感染力。
第三开,远处山峦巍峨,近处山石错落,两景之间似丛林相连。整个画面,树木挺拔,郁郁葱葱,意境幽深。山石用披麻皴,树叶点钩结合,分别用色墨点染,生机勃勃。林木间隐现一双层楼台,勾勒线条雄劲有力,描绘建筑结构关系严谨,一丝不苟。
第四开,绘山峦俊秀,双峰突起,白云弥漫远山。山腰间一屋舍显现,山脚板桥见泉水沿岩石款款而下,汇成山脚下半湖碧水。山石繁密,草木葱茏。画面左侧丘壑林木边停放数只小船,两岸树木对映。临溪凉亭一座,前有植被丛生,似从水中而出。画面山石丛林皴法浓淡,疏密随意,格调高雅,得写生之妙趣。
第五开,绘山峦林木重施墨点,郁郁苍苍,色调浑雄。山石用皴法,层次分明,极富立体感。山势的脉络互相连贯,产生旷远雄伟的感觉。壁立的山坳见排列屋舍、寺院,间杂林木。山脚植被刻画深入,板桥溪水,构图别致,运笔用墨恰如其分。
第六开,画潇湘春色,远处山势重叠,缓平绵长。台地上,林木疏朗,坡石红叶;近处柳枝浓密,葱郁茂盛。小桥流水,轻舟荡漾。简笔勾勒的小舟,舟中一人持竿撑船,一人悠闲自得观赏景色。全图构思精细,设色淡雅,冈峦清润,林木秀密。一片寂静安逸的气氛,充满大自然无限优美的清幽情趣。
第七开,画层峦叠嶂,茂树山居。山坳有房舍数间,幽谷里茅屋水榭错落有致。树木挺秀,草木华滋,随山势而上,有如林墙。景色壮丽,气势非凡。一幅林峦森秀,气韵清旷宏邃的艺术境界尽收眼底。
第八开,此图构图繁而用笔简,山石以淡墨勾定轮廓,加以墨点皴染。多在繁枝茂林上用笔,淡墨皴擦,浓墨钩点,枝叶繁密而不乱。画面动静交错,疏密有致,用笔飘逸沉稳,尽显苍莽之气。
此册于第八开左下题字“臣董诰恭书”,可知此应为进御之作。作是册,必心恭而手肃,笔精而墨妙,细品此册,确唯如此,识者可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