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57 明或更早 缂丝万寿长春图卷

缂丝万寿长春图卷
拍品信息
LOT号 7357 作品名称 明或更早 缂丝万寿长春图卷
作者 -- 尺寸 纵33.5cm;横531cm 创作年代 明或更早
估价 8,000,000-12,000,000 成交价 RMB --
材质 形制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1.1920年代法国重要私人收藏
2.木盒内有书信数据及文献数据

整幅手卷共四大部份组成:铁线篆书“万寿长春”引首、表现山间的竹石小景、米芾书法题跋诗句,此三部分为缂丝而成,最后一段则为纸质,其上钤有宋徽宗“睿思东阁”宝玺和两位大臣“奉敕谨观”署名的鉴藏拖尾。其缂丝法书:“圣朝佳节遇长春,跪捧金炉祝又焚。宝藏发来天地秀,玉阶层出帝皇尊。”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宋 缂丝米芾书柏叶诗”极为相似,可资比对。
除宋徽宗宝玺和多方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钤印外,还有元代著名收藏家宇文公谅的收藏印和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朱大韶的收藏印。引首的缂丝书法“万寿长春”,画心缂丝画的竹石小景,和其后的缂丝《长春节》诗句米芾书法,三者相互应合构成为庆祝帝王寿辰所特制的宫廷之物。
此幅缂丝图卷缂工精湛,画心是在本色地上缂织翠竹青石、昆虫花草,无一着笔处。画面构图质朴沉稳、自然典雅,润色自然,不求形似,同于简逸风格的文人花鸟画法。其山石绿野取深浅两种色线,以形如凤尾的戗色法表现,此法亦称“凤尾戗”,为元代末期出现,至明代普遍使用的增创缂法,极富装饰意味。加之画心的缂丝之中无一彩笔羼杂,采用以平缂为主,辅之以搭梭等方法制成,“水路”清晰、色界明显,应为元明之际所成,又具有宋代缂丝的遗韵。
其中平缂为缂丝基本技法,即依照图案色彩的变化要求顺经纬之理进行平纹交织。而搭梭亦是缂丝的基本技法之一,当织到两种不同颜色的花纹相接的边缘时,因两色不能互相连接而形成裂缝,故在每隔一定距离处使两边的色纬相互搭绕对方色区的一根经线,以避免竖向裂缝过长而形成裂口,此种缂织技法称搭梭。
而山石所用的凤尾戗,极富装饰性,是以两种色线交替缂织长短、粗细不同的线条,线条的戗头一排粗钝一排尖细,粗者短,细者长,粗细相间排列,因形如凤尾状而得名。如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明代“缂丝瑶池集庆图轴”、辽宁省博物馆所藏元明时期的“缂丝木绣球花图”,及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元代“缂丝崔白杏林春燕图”,三幅作品中的山石皆使用了凤尾戗之法。
本幅缂丝在飞虫的表现上使用了合色线,此法自宋代既有,是以两种不同色彩或不同明度的色丝合捻而成,使所缂形象愈加立体,如清宫旧藏的“元 缂丝东方朔偷桃图”中灵芝茎部即用石青和米色二色丝线,较好地表现出物象糙涩的质感。
缂丝的米芾书法部分则应为宋代无疑,当为清代宫廷重新装裱时,将缂丝竹石小景作为宋时之作,与缂丝米芾书法装裱一处。旧时学者对清宫旧藏的宋明缂丝作品,在时期划定上多有错漏,如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多幅定为宋时的缂丝画作,现今学者多认为是元明时期制品而非宋。此卷轴包首以精美的天华锦装裱,为清代乾隆时期宫廷重新装裱,又具祝寿佳意。本品天头、引首、画心各部分时代特征明显,在中国艺术史上体现出它独有的学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也很可能为今后提供一个参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