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71 清乾隆 红釉梅瓶

红釉梅瓶
拍品信息
LOT号 7371 作品名称 清乾隆 红釉梅瓶
作者 -- 尺寸 高23.6cm 创作年代 清乾隆
估价 800,000-1,200,000 成交价 RMB 1,035,000
材质 形制

﹁大清乾隆年制﹂款
备注:香港佳士得,2006.11.28,编号1596
此件梅瓶小口,短颈,丰肩,肩以下渐敛,近足处微撇,平底内凹成圈足。外壁施祭红釉,釉质光亮,釉色均匀。底施白釉,并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书款。笔道精练质朴,当为典型乾隆早期款识书写之法,并可推测为唐英时期督陶作品。口内施凝润之白釉,瓶身施浓艳之祭红釉,釉质光亮,釉色均匀,釉色鲜美有如宣德之牛血红,必为御赏珍玩。
祭红釉为明初创烧之高温釉,宣德以后便日渐衰落,直至清康熙重新烧制成功,雍干时又重达高峰,以后历朝均有继续烧制,但质量终达不到三代时水平,故清代雍、干两朝之祭红精品当属极品。祭红釉是雍正、乾隆两帝最为喜爱的一种釉色,为提高其呈色质量多次下旨监督,甚为关注。《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清档·记事杂录》载:雍正七年八月十七日,“郎中海望持出碎霁红磁盘边五块。奉旨:此釉水甚厚,新烧得甚薄,不知是何原故,着伊照此破瓷釉水烧造,钦此。”故雍正霁红釉是以宣窑作为最佳的标准,在康熙郎窑基础上,经过雍正督办和年希尧、唐英等督陶官努力下获得成功,于乾隆一朝愈加精进。清人龚询诗云:“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抟烧百不同。”谓红釉烧造不仅依靠人工,更赖气候天成。
与本品造型、尺寸相类的一例,但从款识判断应为乾隆中期至晚期作品,曾为香港徐展堂先生“在望山庄”旧藏,著录于《The Tsui Museum of Art, Chinese Ceramics IV》,香港,1995年,页39。随后售于香港佳士得“静观堂”专场,1995年11月5日,编号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