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7375 15世纪初 钺刀

钺刀
拍品信息
LOT号 7375 作品名称 15世纪初 钺刀
作者 -- 尺寸 长18cm 创作年代 15世纪初
估价 800,000-1,000,000 成交价 RMB 1,667,500
材质 形制


[玛哈嘎拉心咒]平鋄金兰扎体梵文
西藏
天铁鋄金银
来源:西藏贵族家传,购自该家族后代
此件钺刀上半部分是作为手柄的五钴金刚杵,下半部分为摩羯及其口吐的钺刀刀身,此组合为典型的藏传佛教仪轨之法器。
上半部分的四个外钴爪分别从摩羯口中伸出,与中脉连为一体,其象征着“四无量”、“四解脱门”、降服令人苦恼的“四魔(即烦恼魔、阴魔、死魔、他化自在)”、战胜“四业(息业、增业、怀业、诛业)”。其钴爪金银互鋄,摩羯外侧鋄金,内侧鋄银。中脉鋄银,工艺精湛,摩羯造型古朴后拙。五钴金刚杵的莲瓣外侧鋄银,内侧鋄金,莲瓣上阴刻线装饰花瓣。
下半部分主要是摩羯与刀刃。摩羯的形象出现在很多密教法器之上端,既是装饰,同样也是极具象征意义的存在。此件钺刀的摩羯,省略了身体部分,转而竭力夸张的表现其首部阔开的巨口,其形状转化为龙形,刀刃由此巨口中生出,暗示兵刃被赋予了强大的能量,坚不可摧。自摩羯口中展开的刀刃,前端弯曲,曲刃丰满,刀身正面平鋄金兰扎体梵文“玛哈嘎拉心咒”(om sri mahakalaya hum hum phat)。
天铁是打造法器的最佳材质,藏地认为天铁源于佛陀的赐予(陨铁),隐喻着佛法中色与空的不可分割性,因而众多法器会以铁为原料制作,此件法器通身为天铁打造。
【时期】
此件钺刀的整体构造与制作工艺,显示了明代永乐初期纯熟的技艺与高超的艺术水平,属永乐时期早期的宫廷官造法器,是明代藏传佛教法器的典范之作。现存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两件明代永乐时期宫廷所造铁鋄金钺刀与此件法器应为同一时期之作品。(图片1、图片2)
三件不同造型的钺刀其钴爪的摩羯却几乎一致。在此基础上,此件钺刀的钴爪中的摩羯造像非常奇特,不似永乐摩羯在纹样上表现的那么细腻,反而是非常简洁流畅的表现出长吻的造型,而且眉弓高耸,其长吻造型还保持了元代的造型,应为元末明初交界时期的造型。同时,从现存的几个博物馆的实物和此钺刀的对比,金银互鋄装饰工艺在元代的应用比明代更丰富,而且进入永乐时期后,在法器鋄金银装饰上明确能看出用金比用银量大。由此可见,此件钺刀应为明永乐早期之作品。
【制式】
此件钺刀的摩羯龙形,龙角、胡须、牙齿鋄银,是永乐时期法器制作的常用手法。尤其是摩羯尾部用金丝和银丝排列成须发,刀条脊背以金银丝盘成螺旋纹装饰,与现存永乐时期宫廷官造法器使用技法基本相同。
刀身正面兰札体心咒文字,与现存于北京大钟寺永乐皇帝督造的永乐大钟莲瓣上的玛哈嘎拉心咒完全一致。(图片3)从现有的博物馆数据来看,重要的皇家法器上都具有鋄金或者錾刻铭文。此件钺刀虽然没有官刻铭文,但是其刀身上的鋄金心咒说明其身份的高贵神圣。上述博物馆现存的两件钺刀都有鋄金心咒,但是明显能看出此件钺刀,在心咒字体的处理形式上更为标准、整齐和规范。永乐时期宫廷重要的法器和经书使用的文字都是兰札体,甚至规定了书写格式,其中标准的兰札体以永乐大钟为一个重要标准。大钟所用经咒梵文二十三万字,部分文字是永乐皇帝亲书,大部分由“御用监佛作”撰写,所以大钟的兰札体文字是判读钺刀文字的重要参考。由此可见,从此件钺刀心咒铭文的书写格式、笔划等各个方面来看,应该与永乐大钟一样,为内廷或者官造制作。
【宗教仪轨】
“玛哈嘎拉(Mahakala)”是藏传佛教中一位重要的护法神(Dharmapala),同时也是本尊和报身的显现。在元代蒙古王庭中玛哈嘎拉曾被当做政权的保护神和胜利之神,《元史》中记载,阿尼哥专门制作一尊玛哈嘎拉造像朝向宋,用意作为护法神战胜并克制南宋。
玛哈嘎拉所有的造像形式中都持有钺刀和嘎巴拉,其钺刀所代表意义是可断灭一切观念,象征对佛法的承诺,表示神圣佛法不容侵犯,并示卫护佛法之心,将用手中的钺刀斩杀佛教之敌人。
此钺刀应该是修行玛哈嘎拉仪轨重要的法器,是修行观想中最为重要的法物。从明代笔记史料中,我们发现玛哈嘎拉作为元代战神在明初也得以继承,永乐皇帝从燕王起兵靖难开始,数次大型战役背后都有重要的西藏僧侣日夜持玛哈嘎拉心咒,恭请护法对战事进行加持以求战胜。此件钺刀与博物馆现存的几只钺刀形制如此相似,应该是同一时期定制,应为西藏重要僧侣在修持中使用,以合仪轨。值得一提的是,为永乐皇帝数次重要战争主持法事者,皆为西藏重要僧侣,其珍贵性、重要性和神圣性自然不言而喻。